李雪飛 北方工業學校
中職生相對于高等院校學生來說,缺少學歷優勢,同時知識儲備也不及高等院校學生,因此,當前形勢下中職學生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很多中職學校也采取了積極的合作辦學措施,提高中職人才培養質量,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中職生的就業競爭力,但是中職生仍普遍存在就業盲從的現象,有的中職生工作不踏實,對自己定位不準,頻繁換工作。因此,中職學校要重視中職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幫助中職生處理好擇業、就業以及從業的關系,讓中職生正確的認清自己,為自己的職業生涯盡早規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首先,學校認識的不足,面對近年來的嚴峻就業形勢,很多學校提高了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但是仍然存在不足,有的學校簡單的把職業生涯當作就業指導,投入的精力不足,只是當作一門非正式課程,直到學生面臨就業時才會進行簡單的政策性的講解,職業規劃的實質性內容很少涉及。其次,職業生涯規劃內容有待完善,中職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是系統的工程,學校應該在中職教育過程中貫穿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結合職業生涯規劃要求,有計劃的進行教學,解決中職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問題。但是,由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內容不完善,缺乏實用性,而且內容的講解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學生無法全面的了解職業生涯的實質內容,不利于中職生的職業生涯規劃。
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是當前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產物。新媒體具有傳播便捷、交互性強以及超文本性的特點,而且在當前信息技術發展的背景下,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也為新媒體的發展提供了基礎。首先,新媒體的快速發展改變了中職生的認知習慣。新媒體的發展逐漸改變著人們的認知習慣,當前人們習慣于用智能化媒體交流,甚至閱讀方式都趨向于移動閱讀。中職生作為年輕群體比較喜歡接受新事物,因此,通過移動智能終端進行學習和社交成為了中職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中職生大多通過智能終端來獲取信息。其次,改變了中職生的交流方式。在當前新媒體時代,微博、微信等社交軟件的普及,讓人們的交流方式更加的便捷,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都可以實現和別人的交流。新媒體的靈活便捷,尤其是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移動網絡的發展,中職生更喜歡利用新媒體和別人交流,來記錄生活。最后,改變了中職生的學習、生活習慣。通過新媒體,可以輕松的獲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與外界進行交流。而且新媒體獲取的信息更加的豐富,滿足了不同人群的信息需求。新媒體人性化的設計,提高了用戶體驗度,既有實用性,又具美感。在教育技術創新的當前,一些基于新媒體技術的教學模式應用廣泛,學生可以通過手機就可以觀看教學視頻,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中職生可以通過新媒體滿足學習需求,又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職業生涯規劃是提高中職生就業競爭力的途徑之一,甚至在走上工作崗位以后都可以將職業規劃貫穿于工作過程,甚至人生過程中去。因此,中職學校要重視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教學工作中應該等同于專業教育的層次,而不是作為一門簡單的課程來對待。讓中職生在學習過程中,人生觀、價值觀得以培養,而不是在中職生面臨畢業時,學校才簡單的進行就業政策解讀。
中職生在進行專業課的學習之前,學校應該通過測試、問卷調查等方式來了解學生對于職業的初步認識,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多數學生的專業選擇大都是家長決定的,家長選擇專業的時候往往考慮的是就業前景,并沒有結合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專業選擇。學校要在考慮就業市場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特點來引導學生選擇合適自己的專業。讓學生了解自己以后從事的職業的性質以及要求,從一開始就制定職業規劃,更加積極的學習相關專業知識。
職業生涯規劃應該貫穿于中職生的專業教學過程中,利用新媒體技術創新教學方式,發揮新媒體的教學優勢,讓一些理論知識變得通俗易懂。課堂教學雖然是主要的授課方式,但是受到課時的限制,很難解決學生遇到的職業生涯規劃問題,利用新媒體可以將學生零散的時間集中起來,交流不受時空的限制,可以隨時進行師生互動,當學生遇到職業規劃問題時,可以通過新媒體得到解答。
職業生涯規劃是有計劃的對學生進行職業設計的教育活動,也是提高中職生綜合的職業能力,促進中職生職業生涯可持續性發展的活動。因此,中職學校要加強對于中職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利用新媒體的優勢更好的開展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提高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