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芽
田東縣祥周鎮新洲小學 廣西百色 533000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對閱讀的重視不夠,忽視了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主動地去感知、思考、理解等創造性思維的培養[1]。而只有通過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融入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才能夠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在閱讀中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才能在自主的創造性思維過程中獲得自身素質的全面提高。
閱讀不僅僅是學生進行作文寫作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生增加自己知識的廣度和深度的重要途徑。閱讀過程本身,就是一個進行獨立感知、分析、思考、理解的過程,而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進行著單向的“灌輸”式教學,教學方式呆板,教師只注重對知識的講授,反而忽視了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和思考,反而因此無法實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真正目標。將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融入語文閱讀教學,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大膽想象、主動進行深入思考,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在閱讀中探索未知的興趣,主動通過閱讀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因此,加強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可以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達到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
隨著教改的深入和新課標的出臺,對學生全面綜合素質的培養,越來越受到重視,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下,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課堂上教師為主的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而只有在課堂教學中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重視他們的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能激發他們去主動思考問題、尋找答案[2]。比如教師在小學語言閱讀的實際課堂教學中,在對課文的講解之后,可以更多地采取讓學生分成小組對課文進行分析、總結的方式,還可以留給他們一些課下的思考題目,讓學生自主通過查問書籍或者通過互聯網去搜集相關資料予以解答,讓學生學會對一篇文章從多角度、多層次去理解。并且,對于學生們對文章整理出來的資料和答案,在下次上課時進行共同的探討和分析,看看對同一個問題、同一篇文章,可以有哪些分析和理解的角度。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就能夠完全地參與進課堂的教學當中,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同時還能讓學生在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中學會搜集資料、整理分析、獨立思考、運用各種途徑解決問題等等。
課堂氣氛的好壞,對小學語言閱讀的課堂教學有著直接的影響。教師應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更多地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像朋友一樣與他們進行溝通,讓學生愿意提出心里的疑問、敢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老師應主動融入學生的學習之中,與他們進行平等的互動,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對問題的不同觀點。當然,教師還要對學生加以適當的引導,在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的同時,也要讓學生學會對質疑進行科學求證;在培養他們進行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中,也要將學生的思維引導向更加積極,健康的方向。
思想的碰撞,能夠更好地激發思維的創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更應該注重學生個性思維、主動性思維的培養,互動教學就是一種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3]。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多進行師生之間的互動,同時也應當鼓勵同學之間的互動。比如對課文進行閱讀和講解后,教師可以對文章的主旨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讓學生各自談談自己對文章的理解,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真實的表達、鼓勵學生之間進行質疑、討論甚至爭論,之后,教師將同學們的觀點進行總結和分析,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層次去理解。通過這樣學生之間、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良性互動,讓同學們的思想得以碰撞,并在思想的相互碰撞之中培養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讓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后新課標的明確要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融入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教師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固化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在語文閱讀課程學習中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良性互動,提高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參與感,從而學會自主地分析、解決遇到的問題,全面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