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斯敏
廣州市花都區第三幼兒園 廣東廣州 510000
幼兒時期是一個人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關鍵期,正所謂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而幼兒教師作為幼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日常生活直接接觸的對象,教師的言行舉止是幼兒模仿的榜樣,對幼兒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加強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水平建設對提高幼兒教學質量有著關鍵作用。
幼兒園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是平凡且瑣碎的,同時幼兒的情況又是復雜多變的,有時候孩子的行為是錯誤的,有時候因孩子的問題又需要教師的特殊照顧,在這樣艱巨和繁瑣的工作下,許多教師如此承壓能力不強,那么不免會出現煩躁情緒,而這種情緒一旦傳遞給敏感的孩子,使他們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1]。所以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幼兒教育工作的特點和意義,有充分的準備,堅定信念,保持一顆執著的事業心,時刻不忘幼兒教育的初心。
教師不僅要愛漂亮可愛的孩子,也愛長相一般、樣貌丑陋和有缺陷的孩子;不僅愛聰慧的孩子,也愛發展速度緩慢、遲鈍的孩子;不僅愛家庭富裕、社會地位高的孩子,也愛平民甚至家庭經濟環境不好的孩子。童心是教師通往每個孩子的心靈世界的最佳橋梁。一位好的幼兒教師往往是幼兒的“大朋友”,是幼兒群體中的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教師保持著一顆純真的童心,積極參與孩子們的各種教學活動,和他們一起講故事、游戲、說悄悄話。在這種平等和諧的關系中,教師就能夠和幼兒之間產生情感上的溝通交流,就會在幼兒心靈上引起“共鳴”,同時教師會在教學和生活中發現每一個孩子身上的“亮點”,從而更加愛孩子,由此,教師的教育工作就有了良好的情感基礎。
教師要用非語言和語言的方式表示接受、關注和鼓勵幼兒的談話,讓幼兒從心靈上感受到自己被教師重視和關心。獲得心靈上的滿足感[2]。
如教師用關注地目光注視幼兒,用撫摸孩子、點頭的方式表示鼓勵和對孩子談話的興趣,使幼兒心里感到“老師很喜歡聽我說話”。教師在傾聽孩子說話時要有足夠的耐心,細心理解和揣摩幼兒話語中所蘊涵的意義。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也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思想,使幼兒了解教師的真實想法。
幼兒園語言教育對幼兒語言溝通能力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幼兒園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寬松、自由的語言交往環境,讓幼兒語言交往變成一種習慣,讓幼兒語言交往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提高與引導幼兒傾聽和鑒賞兒童文學作品的能力,為以后的繼續學習打下扎實的準備。
教師在語言教學過程中,要立足教材,選擇合適內容,營造環境,用提問的方式,培養幼兒表達能力。鼓勵幼兒多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讓幼兒不怕溝通,在溝通中建立語言自信,讓幼兒溝通變得自然、順暢。
藝術教育是幼兒園教育中極為重要且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強化幼兒藝術教育不僅可以極大地提高幼兒審美意識,還能助于讓幼兒感受生活的美好,拓寬幼兒的視野。藝術教育的基本目標是為了培養幼兒發現美、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由幼兒在觀察中,感受到色彩世界的美好。
好動愛玩是幼兒的年齡天性,體育活動是幼兒的本能,幼兒心理生理的發展規律影響著幼兒活潑好動的特點。運動是幼兒探索客體環境的最有效的一種手段,幼兒既可以通過運動感知世界,而且還能在運動中積累經驗。幼兒體育活動是對幼兒進行以身體活動為手段的全部教育過程,而游戲教學是幼兒開展體育活動的有效方式。通過游戲教學,幼兒能發揮自己的主動能動性,提高身體素質,增強體質,提高身體協調能力。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的行為的準則和規范。它是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品行道德的外在體現,是一個國家文明發達程度的標志。幼兒禮儀教育是幼兒啟蒙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3~6歲時期正是幼兒習慣養成的敏感時期,抓住這一時期對幼兒進行禮儀培養,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教育,使幼兒從小知禮、學禮、懂禮、用禮,養成幼兒文明有禮的習慣,為幼兒以后的社會交往打下禮儀基礎。
教育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幼兒教育在提高幼兒身體素質、塑造幼兒性格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語言教學,藝術教學,游戲教學和常識禮儀教學等方式的教學內容,發展幼兒智力和非智力方面的能力,讓幼兒在溝通中學會表達,讓幼兒在觀察作畫描繪中接觸了解世界,在游戲中身體得到鍛煉,在禮儀禮貌中得到別人的尊重。為幼兒以后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家長、為社會提供優秀的“小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