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昭生
昭平縣文竹鎮大廣小學 廣西賀州 546800
作為教學的組織者以及引導者,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將對學生的心理狀況產生直接的影響。在新課改不斷推進的過程中,不僅為農村初中教學帶來了一定的機遇,同時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農村地區,由于受到了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教師通常會承受更多的壓力,致使其心理健康情況非常不樂觀。
對教師本體的人文關懷、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也成為近年來教育界研究的熱點問題。目前的教育基本上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人們對學生呈現出一種全方位關心的姿態,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給予了足夠的重視。但是對教師卻依然要求簡單——要保證升學率。而對教師其他方面的要求和想法表現出相當的冷漠。至于教師到底在想什么,心理健康會不會有問題,很少有人關心過。而教師又要承受來自社會、學校、家長、學生、考試、教學諸多方面的壓力,這些都有可能導致教師心理被嚴重擠壓扭曲。
對應策略簡析:
從古到今,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教師似乎總在扮演著“傳道、授業與解惑”的角色。目前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改革與發展進程的關鍵時期,但中國現行的教育模式基本上還是圍繞考試轉,從“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到“片面追求升學率”,走的始終是應試教育的路,用單一的模式去教育青少年,力求培養的是一種規格的人。
教師的教學態度、能力、教育觀念、品性、情緒與情感都直接影響課堂教學和學生心理,也直接影響學生對文化科學知識、各項技能的學習與掌握。當你苦心設計的教學方法,費心經營的教學氣氛,被學生分心或瞌睡破壞以及各種意想不到的情況干擾時,都應以良好的心態來調整教學。
面對著社會的急劇變化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教師職業活動中成就需要與可能性的沖突,工作責任感與工作疏離感及自尊心的沖突、付出與收入之間的沖突等,難免給教師帶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特別在小學,女教師幾乎占總人數的2/3,她們不但有繁重的家庭責任還要在教育事業上有所發展,如長期的心理壓力得不到及時排除,不僅會產生諸如焦慮、緊張、無端恐懼等精神疾患,嚴重時將導致高血壓、胃病、腸功能紊亂、心臟病,甚至意識朦朧、喪失記憶等各種生理病變。因而,小學教師在講究心理衛生的同時,應切實注意自己的心理調適問題,以促進心理健康。
教師的角色意識是教師對其角色的義務權利、地位作用和行為模式的理解和態度。社會期待教師的角色不僅是文化傳遞者、家長代理人的角色,同時也是學生心理的導向者。因而教師在其履職過程中,應正確認識自己在所處社會環境中的地位與作用,淡泊名利。目前教師隊伍中有部分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思想的侵襲,不僅嫌教師待遇與福利偏低,獎金、薪水微薄,甚至產生外面世界精彩,教師世界無奈的心態。因而不思進取,想法跳槽或上課胡混,舉止無度者大有其人。致使教師素質無法滿足“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角色需求,教師威信度日漸降低。
小學教師的人際關系主要包括教師個體之間的關系、師生之間的關系、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關系。在教師眾多的人際關系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最直接、影響最大的。另外,教師與領導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良好人際關系也會增進彼此之間相互理解,信任與支持,從而變成教育的巨大動力,而這種動力又會使教師以高度飽滿的情緒去營造教育的歡樂氛圍。
心理問題幾乎人人都會遇到,教師也不例外。那么,如何解決教師的心理問題呢?
教師自己要重視自身心理健康的保健工作,學會宣泄與轉移壓力。所謂宣泄就是要傾訴,找知心朋友把自己的遭遇、想法說出來;而轉移就是要多想一些高興的事情,多進行一些娛樂活動,如郊游、打球、聽音樂或者到曠野中去散散步。隨時排解自己緊張的情緒。還要有意識地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并結合實踐來調節自己的心理問題,如果真的感覺問題嚴重就要積極的找心理醫生。另外,教師還要學會自我心理健康的調適,比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了解自我、悅納自我、正確評價自我;充滿自信樂觀豁達,調適心理坐標期望值;樂于交往、融洽關系,要樂于奉獻;學會及時進行心理疏導等。
要改善教師心理健康狀況,應與對教師的要求及對他們的理解、關懷密切結合,從政策、管理等各方盡可能為他們創造、提供寬松、愉快的工作環境與心理氛圍。對教師不僅要從政治上關心、物質上關心,而且要從情感上關懷、心理上支持。具體在實踐時,要為教師創設寬松和愉快的工作環境;社會和家長要給教師更多的理解與關懷;盡量避免教師超負荷勞動、努力為教師解決生活困難;加強教師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教師心理素質和自我調控能力。
教師承擔的心理壓力是非常大的,因此必須建立相應的心理干預機制。除在外部通過制度的調整,降低教師的壓力之外,還要健全教師心理教育機制。要建立教師心理狀況定期檢查和心理素質測查制度,讓教師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為調整自己的心態提供依據;要為教師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讓教師掌握一些心理學知識,使他們能夠有效地進行自我調適;設立心理咨詢點為教師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