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瓊
樂山市沙灣區龔嘴鎮學校 四川樂山 614905
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以網絡與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信息技術在教育事業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運用,進而為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創造出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并且,新課程理念重視學生所具備的主體性,需實現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之間的結合,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以及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
現階段,大多數學校均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至此教師可轉變傳統教學方式,通過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以此來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并讓課堂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的豐富[1]。其次,為了能夠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應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來對學生創新意識予以培養,提升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對此,小學語文教師需對信息技術予以有效的運用,讓學生能夠在課堂教學中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增強教學的趣味性,進而實現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但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往往局限于教師,導致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較為片面,而運用信息技術則能夠拓寬學生知識面,使之掌握更豐富與全面的知識,同時為學生寫作積累更多的素材,促進學生文學素養的提升,并增強學生對于復雜信息的選擇與理解能力。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講授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火燒云》的過程中,方可通過多媒體來開展教學活動,即向學生展示一些優美的火燒云圖片,以此來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探究興趣。然后引導學生閱讀全文并思考火燒云除了像獅子、馬之外,還像什么?使學生能夠充分的發揮想象力,并且教師還可以尋找一些較為有趣的火燒云圖片讓學生欣賞,增強課堂互動性,進而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寫作能力屬于學生終生都能夠受益的一項技能。小學語文教師可通過信息技術來向學生展示代表性強、文筆流暢、結構縝密以及寫法細膩的相關作品,并利用動態符號了標記出用詞十分巧妙的語句,亦或是描寫細致與感人的段落等[2]。其次,教師還應展示動態信息的方式提醒學生認真的關注,讓學生思維能夠維持在靈活的狀態中,增強學生對于寫作的積極性,讓他們的寫作主題鮮明、結構完整以及語法準確,進而促進寫作教學質量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描寫“雪”的作文主題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呈現出大雪紛飛的視頻場景,即山間小樹掛滿了白雪,整個田野仿佛是一片白色的海洋,剛剛升起的太陽爬上山頭,照射出耀眼的光芒。在此中情境中,學生會產生到雪地里快樂玩耍的沖動,一種喜歡自然與貼近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這就是多媒體所具備的渲染作用。對此,教師需結合學生實際表現來指導學生進行寫作,諸如描寫雪花時應正確運用比喻等修辭方式,合作設置寫作順序與文章結構等。在視頻刺激以及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再結合自己的感悟與想象就能夠在雪的理解方面做到細致入微,此時進行寫作必然能寫出飽含自己情感的文章,促進寫作能力的提升。
朗讀教學屬于語文課程的主要構成部分之一。在各類條件的限制下,部分教師普通話水平欠佳,并且反復的朗讀也會讓學生產生疲勞,進而降低對朗讀的興趣[3]。而通過對媒體的運用,可結合課文內容選擇較為適宜的音樂和圖片等,以此來構建出相應的情境,讓學生根據畫面中的標記理解如何去讀,這樣除了能夠讓學生在仿讀的過程中準確發音之外,還能讓學生更為深入的理解文章,既節省了時間,效果也更好。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長城》的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呈現出長城的雄偉,并將課文分段在圖片或動畫中,然后讓學生不看課文,認真的觀看畫面,傾聽錄音的泛讀,這樣學生便會情不自禁的跟隨則音樂小說的朗讀起來。范讀結束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跟著音樂進行出聲朗讀。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除了能夠順利將學習任務完成之外,還可以達到領悟與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尤其是在部分教師讀得不是很好的情況下,運用多媒體能夠彌補教師在范讀方面存在的不足。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屬于小學教育階段中的一門基礎性學科,語文教師需重視這一點。在信息時代中,通過信息技術來開展課堂教學活動,能夠對傳統語文教學模式予以創新,且運用多媒體技術來展示生動的課件,可以有效的調動學生好奇心與吸引注意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還能夠將抽象知識形象化,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增強對語文知識的記憶,進而更為牢固的掌握學習到的知識,促進語文學習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