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華
田東縣祥周鎮新洲小學 廣西百色 533000
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傳統的填鴨式方法仍然或多或少地影響著教師的課堂教學。在這樣的教學理念下,分數和成績成為衡量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急于讓學生記住解題的正確答案,而忽視了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開拓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而學生在這種教學方式下,也往往缺乏獨立的思考能力,遇到難以解答的問題辦法不多、思路不夠開闊,往往急于問教師尋求正確答案,卻不能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所學的知識靈活地獨立解決問題。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越來越固化,遇到靈活性較強的問題,解決起來就很困難,分數可能會很高,但數學的思維能力卻不強,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1]。因此,改變傳統死板的課堂教學模式,讓課堂教學更加靈活,注重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拓展他們的思維,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需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大多仍然以教師作為主體,學生在課堂學習的主動性還未能得到充分的激發。雖然多媒體教學方式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但其應用方式仍然是為了讓學生熟記公式和答案,未能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2]。大多教師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過于注重學生對數學概念記憶和解題的熟練程度,而忽視了讓學生深入理解解題的思路,忽視了學生多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傳統教學理念的固化和教師課堂教學不夠靈活,讓學生習慣了教什么學什么、考什么學什么的學習方式,對數學的學習只追求熟記公式、寫出正確答案,反而對解題背后的思維過程予以忽視,更不能將數學的思維方式與現實生活進行結合、將數學學科的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進行橫向的關聯。
新課標對小學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教師在小學數學的實際課堂教學中,要大膽擺脫傳統教學理念和教育方式的束縛,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為導向進行課堂教學方式的大膽嘗試,讓學生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成探索新知識的發現者。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更多地進行小組討論學習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通過同學間的協作和討論,學會自主地尋找、分析、總結,最終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
讓學生學會多角度、多層次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科技的發展讓多媒體走進了小學課堂,而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已經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應對現代的科技手段予以充分地利用。比如對于多媒體的使用,教師不能僅僅停留在把原來課堂上的板書換成多媒體課件這一形式的改變上,可以運用更多的具象圖形來表現抽象的數學概念,讓學生逐步地學會進行抽象的數學思維;其次,還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外通過網絡進行與教學相關的知識的收集和整理,然后在課堂上進行討論。這樣,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更加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會如何運用身邊的資源去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另外,還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拓展學生的解題思路。因為課堂的教學時間有限,教師往往不能在課堂上給學生更多的多角度思考的時間,這時教師就可以借助互聯網的幫助,讓同學們課下自己去尋找同一問題的更多解法。
數學是運用抽象思維解決問題的學科,小學生由于年齡的限制,習慣于形象思維方式,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不足。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應更多地通過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聯系數學知識的講解,讓學生將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與自己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引導他們去發現:原來身邊到處都有數學,原來數學可以應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教師這樣的聯系和引導,學生不僅可以逐步地學會從形象思維過度到抽象思維的方式去思考,同時,也能夠逐步地將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3]。
總之,更新教學理念、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