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民
(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0925)
高職院校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機構,主要目標是結合社會發展過程中生產、服務及管理需要輸出人才。因此,高職院校應緊跟社會發展步伐,探究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結合科技動向培養企業所需要的人才。校企合作是一種行之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在該模式下,學生有良好的條件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為今后的就業奠定良好基礎。
1.校企合作的定位
校企合作是指將企業資源和高職教育資源融合在一起,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及就業能力。高職院校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育場景,對教育教學資源進行重組,讓學生結合本專業實際就業情況的人才培養方式提升工作能力。校企合作突出能力本位思想,對人才發展而言需實現三個轉變:高職院校教育體系發生變化;企業對人才實施開放性培養;學生接受知識的場所由傳統的課堂轉向車間。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院校可以結合企業生產情況培養人才,使教學服務于企業生產,同時企業生產反哺實踐教學,校企之間實現優勢相互滲透、相互支持,進而達到雙贏。
2.校企合作的內在需求
通過校企合作模式,高職院校在開展實踐教育過程中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訓基地,這對提升高職學生的實踐能力具有積極作用。學生在高職院校完成相關理論課程知識學習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入企業實訓基地參與學習,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從企業發展角度分析,一切創新的源泉、技術進步的背后都離不開人才。為了更好地提升人才的實踐能力,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探求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并根據自身對人才的要求提出相關意見。高職院校根據企業提出的建議,對學生開展個性化人才培養服務,滿足企業發展要求。
3.校企合作的作用
校企合作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校企合作可以將企業擁有的技術及資源轉化為學生的學習內容,使學生更好、更快地提升自己的綜合水平。第二,校企合作可以提升高職院校的辦學質量,改善人們對高職院校的認知。第三,校企合作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企業發展需要,符合國家對教育改革的要求。
1.人才培養信息不對稱
校企合作在推進過程中面臨人才培養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具體表現在如下兩方面:其一,企業技術信息不對稱。企業的主要目的是追求經濟效益,在合作過程中不會將大量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高職學生培養工作中,導致學生在企業中參與實踐學習難以有效掌握關鍵技術及實踐技能;其二,高職院校對企業信息的接受不對稱。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對人才產生需求時,會將相關信息告知高職院校。高職院校結合自身發展情況組織招生工作,可能會在人才培養方面出現信息不對稱問題。
2.人才培養的生產關系問題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在生產關系方面出現許多問題。其一,企業的主要目標是盈利,而高職院校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二者目的不同,影響雙贏效益的實現;其二,高職院校將大量實訓項目安排在企業中完成,使得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承受較大的壓力,難以有效提升生產效率。
3.人才培養的推進發展問題
高職院校開展教育教學工作過程中需制定周密計劃,對于企業而言,其具體的生產規模是市場決定的,這就要求企業具備十分敏銳市場眼光。學生在企業中學習,并不能給企業創造良好的價值,相反,企業需要投入許多資源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此時企業就會承擔生產、盈利和培養學生的多重任務,難以繼續推進企業發展,該影響企業和高職院校之間繼續合作。
1.校企合作推進深層次改革
推進校企合作的深層次改革步伐,讓高職院校的實踐教育工作順利進行,既可以提升高職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也能夠改善企業和高職院校合作過程中出現的不良情況。
校企合作涉及許多方面的內容,因此要及時應對校企合作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管理問題。如結合當前情況建立控制和管理全局事宜的理事會,促使校企合作順利進行,逐漸推進制度化及長期化合作目標的實現;此外,要改善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的溝通方式。例如讓企業工作人員進入校園,掌握高職院校為學生成長和發展制定的措施;高職院校可以安排教師進入企業進行觀摩,及時掌握企業發展情況,并結合市場要求逐漸優化教育教學方案。
2.完善校企合作精準對接機制
企業和高職院校應構建良好的合作機制,實現精準對接。具體而言,可以從如下三個方面入手:其一,地方政府要積極給予支持。例如制定相關政策,鼓勵高職院校和企業深入開展廣泛的合作關系,并明確企業在合作中需要承擔的責任及義務。其二,完善相關的職業資格教育和培訓準確制度。例如將職業教育和就業結合在一起,進而將企業發展資金和學生就業情況結合在一起。這樣既能減輕企業壓力,也可以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實踐能力。其三,改善校企合作觀念。需要構建學習型機制,一方面讓高職院校充分認知合作的價值,并根據企業發展情況優化合作方案;另一方面,便于企業知曉高職院校在教育方面具有的獨特性,通過加強學習的方式深化合作,培養出具有較強能力的學生。
3.加強技能人才校企雙向流通
為進一步優化高職院校和企業的合作效果,應積極探索校企之間的雙向流通方式,促使高職院校的人才盡快掌握實踐技能。首先,高職院校與企業應共同創建良好的實訓基地。企業主要提供實踐操作所需要的各種資源,而高職院校旨在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提升實踐能力。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雙方能夠實現優勢互補,使學生在良好的實訓環境中獲得工作技能。其次,高職院校與企業應共同開發具有實踐作業的教學課程,要求企業參與實踐生產,并及時反饋對人才的需求情況,和高職院校共同商議課程調整情況。通過此種方式,讓學生快速掌握相關實踐技能。第三,重視人才交流。高職院校為提升人才雙向交流的便利性,可以在部分課程的講解過程中聘請企業工作人員,讓他們在課堂中給學生傳授知識,實現人才之間的相互交流。另外,高職院校可以定期安排教師進入企業參觀學習,讓教師和企業工作人員共同學習交流,積極探究提升高職學生實踐能力的教育教學方案。
盡管校企合作還存在一些問題,但總體而言,校企合作還是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在今后的實踐工作中,企業要更加重視對高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以更好地服務企業發展。高職院校要改善人才培養模式,和企業深入合作,為社會發展輸送大量的實踐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