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沛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在新聞評論的創作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面對這樣一種情況:熱點的有效期只有一周時間,與此相對的評論文章也只有相同的生命長度。一旦熱點淡出人們的視線,相關的評論也很難再吸引人們長久的注意力。但是,我始終認為,會與熱點一同消逝的新聞評論只是最平庸的一類。任何一篇針對性的評論,如果不能給出超越事件本身,結構性和社會性的認識,無論它對熱點做了多么鞭辟入里的解讀,都是平庸和短暫的。一篇真正有生命感的評論,它本身關注的視角、提出的觀點、解決問題的措施都具有超越時事、甚至時代的價值。正如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未嘗不是針對時事提出的強國之道,但一百年過去后的今天,青年的培養仍舊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中之重。因此,新聞評論并不是新聞的附屬品,它有所有文章一樣的追求,那就是永恒的價值和生命力。想要達到這個目標,第一點就要做到時事評論超越時事。
時事評論自然是針對熱點性的時事而發,但也絕不要把時事只理解為動態化的熱點消息。一些消弭不掉的結構性現象,科技與人、現代性(資本、工業、信息監督、集權與暴力)則是這個時代永恒的話題。動態新聞的出現自然有偶然因素的影響,但更多的是靜態問題長期積累的結果。
網絡時代從來不缺少熱點,但絕大多數的熱點對公眾來說,只停留在感知層面。政策法規、自然災害、娛樂八卦,都有成為熱點的天然屬性。對于感知類的熱點,公眾很難傾注持久的情緒與精力,或者說,此類新聞信息本身很難調動出公眾的極端化的情緒宣泄與表達欲望。舉例來說,政治場域的黨的十九大、自然災害范疇的臺風地震、娛樂花邊的戀情還是分手,曾經一度是所有人口中的熱點話題。因此,在討論網絡熱點之前,我們需要將感知化熱點和情緒化熱點做一個厘清。我們無法以要求感知化熱點的方式來要求情緒化熱點的相關媒體報道,畢竟,公眾對這兩類新聞的興趣點就是截然不同的。對于情緒化熱點來說,極端、切身,且符合一段時期內的社會焦慮,只有這樣的熱點才能脫穎而出,在蓬勃的情緒中不斷發酵,由熱點發展成為熱潮式的情緒狂歡與暴動。
回溯中國互聯網蓬勃發展的這幾年,情緒化熱點的出現個個都可以作為我國網絡發展中里程碑式的事件。它們的出現,絕不僅僅是事件本身的個性化因素,而是迎合了大環境的情緒化思潮。因此,在新聞評論的創作之初,熱點本身的屬性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相應評論的生命力。
在熱點本身有討論價值的基礎上,視角則很大程度決定了一篇評論文章的生命。以下提供四個觀察的維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延展文章的生命力。
事實本身不僅是所有新聞事件的基礎,更是在此之上進行評論創作的基礎。評論者如果對事實本身的基本要素都尚不明晰,就妄加揣測和評判,這樣評論自然是極不負責任的。事實觀察的時事評論的最基本要求,但絕不是唯一要求。成為熱點事件的事實本身就不是單一化的,同一事實中,可能有相互對立、相互沖突的幾方。以任何一方的視角進行觀察,你所看到的都是事實,但僅限于一部分,絕不代表事實的全貌。
對事實的觀察,要求你設身處地進入事件本身,以不同立場、不同主體的身份來觀察,盡可能還原一個均衡客觀的事實。與絕大多數選邊站式的報道不同,事實觀察需要綜合考慮到每一邊的聲音,最后呈現的評論文章是基于多邊立場的創作,而不是為某方利益的發聲。
事實觀察對于事實本身的準確和清晰程度有著較高標準的要求,很多情況下,事實本身是模糊不清的。無論選擇事實中的哪一方,都很難做出客觀觀察和評判。首先,事實不清下你對事件本身的任何評論與判斷都是沒有根據的;其次,在密集的報道環境下你很難再有新的視角與觀點。這種情況下,我們觀察的視角就可以從事實本身抽離出來,轉而觀察公眾對于既有事實的反應。
事實本體是什么?無從得知,也無由評判,但公眾對既有事實的反應,是可以切實觀察到的,無論是身邊人對于此事件的評論,還是網上眾多的網友發帖與評論,都是支撐你在一個更高維度完成評論觀察的基礎。
一個個熱點出現又消弭于無聲,新聞評論浮于表象的結果就是和熱點一樣被時代淘汰。因此,必須明確,任何熱點的出現都不是孤立和偶然的,一個事實之所以成為熱點,不只是事實本身的某種個性,更是契合了某種結構性問題和社會性思潮。公眾和社會處在對一問題長期的焦慮中,相應的熱點事實才會引發關注的熱潮和討論的意愿。
觀察熱點事件時,局限于事件本身是不夠的,進一步發掘熱點背后的社會問題是增加文章生命力的一種重要的方式。諸如:什么樣的社會環境滋生出這樣的問題?其他社會文化場域下,是否還會產生相同的看法……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在這個觀察維度中必須要考慮的。
空間維度上,評論觀察可以從熱點擴展到社會整體、從表象肌理深入到深層問題;同樣,時間維度也是增強評論生命力的重要方式。今天的熱點,很多情況下并不新鮮,或許在昨天、在上周、上個月還是去年,都有相似事件的報道。相似的事件、同樣的公眾,社會的反應有無區別?這是一種帶入時間維度的重要觀察方法。
再從公眾到事件,幾年前同類型的熱點,和今天的熱點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是否存在某種內在聯系?在這種歷史感和縱深感的觀察視角下,將沒有孤立和偶然的熱點,在此之上建立的評論文章也將不再是短暫的,它必然考慮到了一段時間整體的歷史發展趨勢。歷史給了熱點事件生存和發展的土壤,同樣給了新聞評論長久的保鮮期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