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伊犁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
警匪片即警匪電影,重點指的是以警察和匪徒為主線的影視作品。警匪電影往往貫通連接警察和匪徒之間的斗智斗勇、動作追車及爆炸等場面,這些也是其主要的特含因素。警匪電影屬于類型作品,其結尾必然是正義戰勝邪惡。談及警匪電影,必然涉及到中國香港電影,中國香港的警匪片實際上也是輝煌年代中的一顆明星。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和政治經濟結構的轉變,中國香港警匪電影從初始時期最單一的敘述劇本當中應該表現的警匪矛盾到逐步被豐富了內涵,導演也將本身的道德觀念及情感與處在電影行業系統中的類型相結合起來,從而使得警匪片以嶄新的面容展露在電影市場當中。
在中國香港影視界有這樣一種說法,拍警匪電影就要找林超賢,要想榮獲影帝也要找林超賢。可見林超賢作為一名中國香港新生代導演,他在中國香港警匪電影界有著良好的聲譽。通過整理分析林超賢的影視作品,就可以發覺其警匪片截至到現在共有12 部之余,占有其影視創作的半壁河山。探索的早期階段是從1997年到2001年,這一階段創作的《G4 特工》及《江湖告急》等五部警匪片為后續階段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02年-2007年為警匪片創作迷茫期,由于自身及環境因素的影響,僅創作了一部《沖鋒陷陣》;另外,需要強調的是《沖鋒陷陣》是林超賢首部在大陸公開上映的影視作品,往后的林超賢導演也同其他眾多中國香港電影人一樣走上了北上發展的道路;最后,林超賢警匪電影創作的第三階段為2008年至現今,這一時期的創作彌補了前兩個階段的不足,出現了新的展望。
英皇電影榮譽呈獻的巨著《證人》,是第59 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參展影片,由林超賢精心打造。其中不乏超動感撞車場面,林導向來比較專長的是操縱把控勁爆大場面,《證人》貫穿了中國香港各個街區的街頭景觀與部分劇烈的廝打搏斗,為盡全力表現電影的真實性,演員們也可以說是用盡全部精力出場表演,此中包括男一號謝霆鋒在七層高樓外墻的旺角街頭奮力表演極端驚險的動作追擊,因而在影片拍攝時期也導致了很多煽動。此外,林導在對人物與事件的塑造技巧方面比以前更深刻,而且對事件的訴說也非常真實感人;在人物塑造和講故事的能力上都展示自己的超凡實力,電影雖然只有短短的一百來分鐘,但是從來沒有冷場,高潮迭起,節奏快速而清晰,幾乎將觀眾推向窒息通道,不允許觀眾有輕微的分心或游離,高度的關注投入度是驚人的。
由張家輝與謝霆鋒主演,林超賢執導的《線人》用一種史無前例的敘事方式締造全然不同于過往警匪電影的形態。這當然與導演對真實的把控是分不開的,包括金錢,義氣,愛情,親情這些看上去近在手邊,只要伸伸手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拿到,但就是一次的伸手動作,隨之而來的便是噩夢和生與死的抉擇。在電影《線人》中,一個帶有好人標簽的警察更像是個壞人,把人逼往絕路趕往死地。與之相反,千方百計為妹妹贖身的主角細鬼則更像是個善良的人,他會為了自己的情人去偷竊一枚戒指,這里真切的表現出賊人的浪漫情感,重塑了人物。《線人》與《證人》形成了一個鏡像對比,原來的好人成了壞人,原來的壞人成了好人。電影中有驚心動魄的槍戰和迅雷不及掩耳的追車,還有拳拳到肉的真實格斗和血流如注的紅色視覺刺激。影片結尾處在廢棄教室的打斗極度悲慘猛烈,可以聽見接連不斷的物體斷裂的聲音,一直連續有尖銳器物劃傷或刺入身體的聲音,足以堪稱為一部演繹暴力題材的教學片,真實感不得不為人稱道。
人們把可以充分體現主流意識形態的革命歷史重大題材,與普通觀眾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現實主義題材,弘揚主流價值觀或謳歌人性人生的影片稱之為主旋律電影。與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相比,近些年的主旋律電影呈現更快速、更多樣化的發展狀態和形勢,從早期最常見的兩類題材,即革命歷史題材和當代社會生活題材外,愈來愈多的向政治娛樂化題材蔓延。目前,這些不同于過去的主旋律電影為人們開啟了一扇嶄新的窗口,在其中看見的是新時期的中國電影人對于人生和歷史的回歸與思考以及對于人性根源的探索與質疑,還看見的是一個全新開始的并呈多樣化趨勢發展的中國主旋律電影。但是受到觀念,體制和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我國主旋律電影的發展依然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斗。
林超賢作為中國香港警匪片新生代導演,歷經中國香港電影時代流變,從失意不得志到北上重生,成就了主旋律電影與商業電影融合創新,并成為主旋律商業電影杰出導演。他充分利用內地的資源優勢和自身的技術優勢,創作出一系列的佳作,如《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等。深入發掘這些電影與他從前的警匪片的差異,可對相同類別的電影和另外的新主流大片的制作具備一定的啟迪,并且這些作品均贏得了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且為人稱道。林超賢的主旋律電影創作題材皆是來源于震撼世界的真實確切事件,往往通過呈現錯綜復雜的異國窘境,真槍實彈的戰爭真實場景等視覺奇觀,從而弘揚愛國主義、堅強勇敢、不畏艱險和忘我貢獻的崇高品質。如此,我國主旋律電影已表露出空前絕后的欣欣向榮、蓬勃向上的發展態勢,并走向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片之路。
主旋律題材在創作觀念和運作方式上的突破是需要勇氣與堅持的,創作團隊需要跳出安全的陳規套路,用刺激震撼、引人入勝的類型敘事制作出高質量的商業大片。即使軍事題材類的電影非常輕易被灌入太多的主旋律和愛國主義情懷,但能夠確信的是把軍事題材與商業電影完美結合在一起之后優秀的作品不但可以帶來客觀良好的口碑與票房,引導帶動國內電影事業的繁榮,而且還可以打造美好的中國大國形象,這也勢必將成為中國現代電影事業的一個關鍵進步目標。
《紅海行動》根據也門撤僑的真實事件改編而成,它依舊延續了傳統主旋律電影的主流價值觀:愛國主義與集體主義。《紅海行動》清楚地傳播出濃烈的國家意識并確切的明示了毅然保衛中國公民海外權益的態度立場。在思想價值層面影片與當下中國人的愛國主義情懷高度切合,利用電影媒體使國人的社會心理和精神需求得到了滿足。影片充分展現了我國的大國形象,增進加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感,也傳遞出中國向往世界和平以及實現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中國夢的價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