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化鵬 吉林廣播電視臺
在融媒體時代到來之際,我國的電視新聞媒體行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傳統的行業運營模式漸漸無法適應用戶的需求,行業發展受到嚴峻考驗,急需做出調整。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媒體技術應運而生,并逐漸被應用到電視新聞媒體當中,取得明顯的成效。但多元化的新媒體、自媒體的出現大幅度的改變了人們日常的生活方式,也為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的發展帶去不小的沖擊。
融媒體時代依托于先進的信息技術與數據傳輸技術,在電視新聞的傳播途徑上具有形式多樣化的優勢,打破了傳統電視新聞信息傳播途徑單一的局面,為當代電視新聞傳播提供了更加豐富多彩的傳播途徑。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興的媒體技術與傳統的電視新聞媒體技術,得到有效的融合,拓寬了電視新聞的傳播途徑,為終端用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讓其可以通過不同途徑、不同移動終端設備去獲取自己想要得到的電視新聞信息,用戶無需受到電視新聞播放時間、播放終端的影響,可以隨時隨地的查閱最新消息,極大的滿足了用戶對于電視新聞信息的實際需求[1]。
傳統的電視新聞內容比較單一,都是電視新聞媒體篩選、編輯后的民生問題,或者是國家重要事件等,內容涉及方面比較窄,存在一定局限性,無法滿足用戶對于各種信息的實際需求。而融媒體技術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傳統電視新聞內容單一的問題,一方面融媒體技術在信息獲取上有極大優勢,不但獲取渠道多,而且信息內容豐富多樣,能夠滿足不同用戶的實際需求,另一方面融媒體技術在信息篩選上,也比傳統的媒體技術效率要高,效果也更好。融媒體時代既為電視新聞媒體帶來了更加寬泛的信息內容,又為電視新聞媒體創作提供了新的途徑與靈感。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能夠基本滿足不同用戶對于電視新聞信息的現實需求[2]。
與傳統電視新聞的傳播相比,融媒體時代的電視新聞傳播除了傳播途徑更加多樣、內容更加豐富以外,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傳播時效性更高。傳統的電視新聞傳播是將新聞素材采集回來以后,經過一系列的剪輯、重排、處理后,在固定頻道、固定時間去進行播放,電視新聞的傳播存在明顯的滯后性,人們看到的信息往往都是發生了很久的事件,已經對其失去了興趣,而且對于事件的后續發展也得不到及時的反饋,事件熱度很快就會散去。而融媒體時代誕生的各種新媒體平臺,不僅在電視新聞報道方面增強了時效性,又在事件跟蹤報道方面下足了功夫,讓人們能夠持續跟蹤了解到熱門事件的最新發展情況,吸引人們的眼光,留住潛在用戶。新媒體的出現既為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帶來沖擊,又為其帶來的新的發展機遇,為其指明了未來的發展創新方向。
作為電視新聞媒體工作者,要想緊跟時代潮流的腳步,推動電視新聞媒體行業不斷進步,首先要保證電視新聞內容的質量。在以往的工作中,電視新聞的內容一般比較官方,對民生話題不夠重視,與社會嚴重脫節,電視新聞內容質量不高,無法吸引用戶的眼球。因此,在當前環境下,電視新聞工作者要深入社會,站在群眾的立場上去收集和整理電視新聞內容,播報一些具有實際社會意義與價值的新聞,既要保證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又要保證新聞傳播的時效性,及時反映社會重點民生問題,引起廣泛關注,獲取更多的社會認可。
傳統的電視新聞制作理念比較單調,電視新聞無論在播放形式上,還是在內容設計上都比較正式,缺少獨特的風格,用戶觀看過程中氛圍比較嚴肅。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電視新聞制作理念已經落后,無法再滿足用戶的需求。因此,這就要求電視新聞工作者在制作電視新聞時,要不斷融入新的話題、新的理念,利用現代媒體技術去創新電視新聞制作,不斷創新制作理念,讓電視新聞的創作能夠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滿足用戶日新月異的需求,擴大電視新聞的傳播范圍,吸引更多的用戶觀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電視新聞媒體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得到進一步的發展[3]。
在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影響下,各種移動終端層出不窮,用戶獲取信息的途徑也更加寬泛,微博、微信、手機網頁、電腦等逐漸成為用戶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所以,電視新聞媒體要想繼續發展下去,就要豐富電視新聞播報形式,在新聞播報中插入一些動畫、聲音以及特效等,改變傳統電視新聞的播報形式,讓電視新聞少一些枯燥,多一些趣味,借助電視新聞現有的龐大的用戶基礎,增強用戶粘性,保證電視新聞媒體的活躍性。
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在受到巨大沖擊的同時,也獲得了新的發展方向,電視新聞媒體要不斷提高新聞質量、創新新聞制作理念、豐富新聞播報形式,從而促進電視新聞媒體產業進一步發展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