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妮 黔南廣播電視臺
新媒體實際上就是指以互聯網為信息的傳播平臺,以電腦和智能手機以及其他移動終端作為信息的接受端和發(fā)布端的新的信息傳播媒介。新媒體的含義也包含著與傳統(tǒng)的報紙,雜志、廣播等具有顯著差異的含義。新媒體得益于互聯網技術的優(yōu)勢真正的實現了不受時間、空間影響的對信息進行傳播,進而使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較傳播速度更快,傳播的相關信息更加的及時,真正的實現了信息資源的全方位及時準確傳播。
同過去幾個時期相比較當下的電視新聞采編策劃工作面臨著更大的壓力,及時準確的完成電視新聞的采編面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困難:一是新聞收集的范圍增大,為完成一個節(jié)目需要收集的信息量較于以往更加的龐大。新媒體時代之中任何一個人都能夠就某一事物通過各種途徑發(fā)出自己的聲音,這意味著在電視新聞采編和策劃的過程之中需要綜合更多的群體對于這一期新聞之中涉及到的事件的觀點和意見。這在無形之中擴大了信息搜索的范圍和需要搜索的信息的數量;二是信息的載體更加的豐富和多樣化。在新媒體時代目標群體通常都是借助移動終端進行信息的獲取,但是移動終端具有多樣性,移動終端種安裝的各類信息流通平臺也具有多樣性。電視新聞策劃和采編的過程之中需要考慮到這些多樣性給自身的工作帶來的影響;三是信息傳播速度過快進而造成了信息的失效。新聞的一大特點就是時效性,沒有時效性的新聞不能稱之為新聞。在互聯萬時代信息的傳播速度非???,當某一事件發(fā)生時如果采編人員的工作效率較低會導致新聞編撰完成后已經失去了時效性,成為了沒有任何意義的新聞。
在新媒體環(huán)境之中某一新聞的時效性被極大的縮短,在傳統(tǒng)媒體的時代之中,人們通常在第二天才能夠通過媒介知道過去的一天在自己不存在的空間內發(fā)生了什么,一些特殊的新聞甚至于永遠的會被局限在一定的空間內,從而對于外部空間有無限的時效性。但是進入到新媒體時代之后,每一個人都具備了信息的發(fā)布能力,這直接導致了事件的當事人、參與者就具備信息的發(fā)布能力,信息將借助互聯網平臺在允許的空間內進行大面積的傳播。因此從嚴格意義上講當前的新聞工作者已經不再是新聞事件信息的第一發(fā)布者,其所能做的就是在事件依然產生影響的時間內將關于事件的信息向自身的目標群體進行傳播。在這樣的一個現狀之下,電視新聞的策劃者首先需要準確的判定自己策劃的新聞是否還具備“時效性”。在完成這一判斷之后需要在其時效性之內實現新聞的發(fā)布工作,這對新聞策劃者的能力要求極高。新媒體環(huán)境之中信息的來源復雜,信息的傳播形式也呈現出了多樣化,例如文字,音頻,視頻等。這就要求電視新聞的策劃者能夠盡可能多的了解信息的流通渠道從而及時的了解某一信息在時間上的價值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此外電視新聞的策劃者還應該具備操作多種介質信息的能力,以實現對具有價值的各種類型的信息的有效整合。
時代的變化不是行業(yè)的從業(yè)者能夠決定的,面對當前電視新聞發(fā)展的過程之中遇到的挑戰(zhàn)和困境,新聞電視行業(yè)的從業(yè)者要及時的調整自己的思想認識,從抱怨之中走出來,從傳統(tǒng)的媒體工作思想和工作方式之中走出來。一線的電視新聞采編和策劃工作者應該積極的認識到變革是挑戰(zhàn)和機遇,在行業(yè)劇變面前只有順應潮流的人才能夠生存下去,因此一線的采編和策劃人員要積極的了解和學習新媒體。深入的研究新媒體在傳播的過程之中呈現出的特點,在傳播的過程之中體現出來的一系列優(yōu)點和缺點,以及當前階段新媒體在發(fā)展的過程之中暴露出的缺點。電視新聞采編和策劃者應該要有一種“查漏補缺”的思想,即明銳的發(fā)現新媒體在新聞傳播過程之中的不足和缺點,并以自身的優(yōu)點去彌補它進而實現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的共存。新技術落地使用也意味著舊技術的淘汰,一線電視新聞采編和策劃工作者應該積極學習新媒體相關技術和理念,理解其先進性并將其帶入到自身的實際工作之中淘汰傳統(tǒng)媒體工作過程之中使用的技術和思想以實現自身和整個行業(yè)的與時俱進。
進入互聯網時代之中信息傳播逐漸的廉價,這導致了傳統(tǒng)的電視新聞從信息的發(fā)布者變成了信息的服務者。從本質上講是一種需求關系的變化,在傳統(tǒng)媒體時代廣大的群眾需要電視新聞來獲取外界的信息,但是進入新媒體時代之后,電視新聞需要同其他的信息平臺爭取觀眾來維持自身的存在。電視新聞的采編和策劃人員要深刻的認識到這樣的一種角色的轉變。在當前的環(huán)境下電視新聞采編和策劃人員應該有一種為群眾提供信息服務的意識即要將自身看做為一個“服務員”。在內容的設置上要充分的考慮到目標觀眾的實際需要和實際的理解能力并選擇觀眾更容易接受的一種傳播介質進行自身新聞的傳播。在內容的設置上要盡可能的考慮到不同群體對同一事件的關注點進而有效的擴大新聞對群眾的吸引力。
新媒體時代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人們在獲取到新聞之后能夠通過互聯網平臺及時的發(fā)表自身對于新聞之中涉及到的事件的看法,新聞的發(fā)布者和接受者在時空上實現了聯結。這種聯結的益處在于新聞發(fā)布者通過對新聞接受者評價的分析就能了解到新聞的接受者對什么信息,什么樣的問題更為關注,對未來的工作起到了較好的指向性。在新的時代電視新聞的采集和策劃者需要重視同新聞接受者建立聯系,更要重視新聞接受者對于新聞的意見和建議。電視新聞采編和策劃人員應該深入的思考如何利用自身的資源同自身新聞的接受者建立有效的聯系。電視新聞的策劃人員在新聞策劃的過程之中要設置一定的話題性以供新聞的接受者就話題進行討論,進而實現自身新聞的更大范圍的傳播。
電視新聞遇到今日的困境同新媒體的浪潮有關,也同自身的故步自封有關。時代的進步誕生了更多的信息表達方式,信息傳播媒介,不同時代成長的觀眾對新聞內容風格也具有不同的要求,但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電視新聞的內容模式,表達方式以及傳播媒介和渠道都未曾發(fā)生過變化,這直接導致了電視新聞同觀眾的脫節(jié)。面對這一現狀電視新聞的采集和策劃工作者首先需要革新自身的內容模式,重塑自身的風格,使自身的內容模式和風格緊隨時代發(fā)展的潮流。對不同類型的新聞內容要選擇不同的表達方式以使新聞的接受者能夠更便捷高效的接受自身傳遞的信息。從傳播渠道上講,電視新聞也可以依托自身的平臺成為一個“新的”新媒體。采用新媒體的平臺和相關的技術對自身的客戶進行高效的服務,擴大自身在新時代之中的存在感,彌補傳統(tǒng)媒體在今天的這個時代之中體現出的固有的缺陷。
技術的發(fā)展必將推動新事物的產生,并對舊事物的存在形成一定的威脅,這是時代發(fā)展的規(guī)律。在新媒體伴隨著互聯網得到蓬勃發(fā)展的今天,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正確的認識這樣的一種變革,從心態(tài)上接受變革。這是電視新聞采編和策劃人員能夠實現創(chuàng)新的思想和認識基礎。必須坦承的現實是在新媒體時代的今天電視新聞的采編和策劃工作面臨更大的壓力和更高的要求,但我們需要清楚的認識到的是不僅僅對于電視新聞的采編和策劃是如此高壓力,高要求。事實就是當前新、舊媒體之中的采編和策劃都面臨著同樣的困難,壓力和要求。在對現狀有了一個充分的明確認識之后,才能夠真正的實踐創(chuàng)新的策略。本文從行業(yè)媒體行業(yè)的發(fā)展趨勢、電視新聞在當今社會之中的自身定位、電視新聞同觀眾關系的發(fā)展、電視新聞內容的改革四個方面論述了創(chuàng)新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