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曦 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海峽衛視
兩岸媒體環境是由兩岸關系的發展和主持人傳播影響力而變化的,兩岸媒體環境和媒體人的態度也對兩岸關系發展造成影響。體現在近年來兩岸都針對促進兩岸媒體交流的相關舉措;兩岸媒體人新聞界溝通更加積極,如2018年進行的兩岸新媒體峰會;兩岸媒體欄目對雙方實時情況或對兩岸關系的探討分析有了更廣的報道等。但是兩岸雙方在政治上的社會制度不同,理念想法不太一致,媒體也受到影響,因政府措施駐臺實時采訪有限,導致兩岸新聞媒體信息溝通不一致,然而民眾易受到媒體報道和傳播方式的影響不能正確了解到兩岸關系。本文基于傳統媒體的影響,分析傳播新媒體環境的意義,探討主持人在新媒體環境下的角色定位及轉型為全媒體,來促進兩岸民眾客觀了解兩岸的關系進而使兩岸關系能夠良性發展。
在我國兩岸關系信息溝通交流初期,由于技術局限,廣播是兩岸民眾在隔絕時代唯一能獲取雙方信息的媒體。隨著兩岸交流逐步加深,中國臺灣媒體和大陸媒體有了其他的媒體渠道,廣播的競爭優勢降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海峽之聲廣播電臺等對臺欄目也相應進行改革。例如海峽之聲廣播電臺設立專門閩南話節目,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也推出閩南文化的欄目,這些欄目不可或缺的角色就是主持人,向公眾直接傳達兩岸媒體的表達含義是主持人的意義所在。
但是兩岸廣播媒體相互交流溝通不足,針對中國臺灣聽眾的新聞操作模式采取對大陸聽眾的模式,沒有對受眾面的喜好程度來進行創新導致傳播效果不太理想,兩岸關系發展受到限制。
隨著經濟逐漸發展,觀看電視新聞頻道已成為了民眾日常關注實時熱點的途徑,兩岸的交流也受到電視媒體的影響,中國臺灣電視也愈發關注大陸的消息,如中央電視臺CCTV-4 設立的《海峽兩岸》、《天涯共此時》等有關中國臺灣的欄目,中國臺灣綜藝節目《康熙來了》、《國光幫幫忙》在大陸受眾群內有比較好的回饋。
其中《海峽兩岸》電視欄目主要報道兩岸實時熱點信息,將兩岸媒體人、專家學者實時連線進行近期熱點探討溝通闡述不同的想法看法;中國臺灣綜藝節目較為成熟,兩地人民有相近的休閑口味也有利于大陸娛樂節目的發展,受中國臺灣綜藝節目的影響,大陸綜藝順應民眾的喜好在節目中設立“模仿秀”“特殊任務”等,邀請一些中國臺灣藝人做大陸綜藝主持人。
不僅央視出臺相關兩岸節目,一些地方臺也開設相關欄目,比如海峽衛視的《今日海峽》、《生活接力棒》、《味解之謎》、《青春最強音》等。通過這些電視媒體欄目設立和主持人對欄目執行傳播加深了兩岸的溝通交流,但傳播渠道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CCTV-4 于2003年在中國臺灣有線電視停止播出并且后續協商未果,地方電視臺播放渠道受限,中國臺灣觀眾沒有途徑能收看節目那么節目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新媒體是比傳統媒體有新的傳播媒介——網絡。新媒體具備了不同于傳統媒體的傳播特性:新媒體的傳播可以讓信息即時甚至實時進行傳播,并且信息的傳播不受地理位置的影響甚至還能向全世界進行傳播,有效提高信息交互傳播的效率;傳統媒體媒介需要版面范圍支撐、播出時間要求,在傳播上容易受到限制,在新媒體下民眾獲取信息更具有全球化;民眾通過網絡對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關注,更具有針對性。
傳統媒體更具權威性,也體現出新媒體更加平民化和普及化的特點,新媒體內容及形式也較傳統媒體呈現更加多樣化和易檢索。
兩岸傳播新媒體加大了兩岸信息傳播的受眾面進行信息交互。兩岸民眾通過博客、論壇、微博等新媒體傳播平臺獲取并發表信息,與不同年齡、行業、層級的人進行信息交互有效的提升雙方民眾的情感。兩岸關系交流深入離不開廣大民眾的積極參與,兩岸傳播新媒體能通過更平民化、普及化的角度進行兩岸民眾理性交往,減少兩岸的隔閡。
新媒體擴大了兩岸信息溝通渠道。《味解之謎》是海峽衛視、東南衛視、中國臺灣東森電視聯合推出的戶外美食真人秀節目。電視播出的同時還在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搜狐視頻、等網絡平臺播出,全網點擊量超過2 億。《味解之謎》實現了融媒體的創新突破,例如與斗魚TV 深度合作,開通“味解之謎斗魚直播間”筆者擔任網絡直播主播,第一時間直擊拍攝現場,每天全程直播10 小時以上,同時在線觀看的網友峰值在線人數近三十萬探秘真人秀拍攝現場,累計訪問IP 達到5000 萬人次,明星幕后花絮,造成節目未播先火的爆款真人秀。
微博、論壇、公眾號平臺的傳播力量也不容忽視,權威媒體利用這些網絡平臺不僅可以迅速傳播信息進行互動溝通,同時還有關注兩岸關系的民間組織通過網絡平臺建立自媒體,用自己的力量為兩岸發展獻一份貢獻,真正達到從民眾了解對兩岸想法看法,有效促進兩岸友好發展。
在新媒體環境下,受眾人群接受兩岸信息的渠道發生了改變,信息傳播方式也不同于傳統媒體,傳統媒體迎來新媒體的沖擊,特別是對主持人來說更是新的挑戰。當下新媒體傳播兩岸信息中,每個人都能成為信息傳播者包括傳統媒體下的受眾,傳播媒介也從廣播電視發展增多到手機、電腦、網絡廣告牌等可網絡設備,主持人作為傳統媒體傳播者的特殊性被淡化,傳統媒體核心部分的主持人將面臨多重沖擊。
在新媒體環境的沖擊影響下,傳統的主持方式和風格不能滿足民眾的需求,為了應對新環境的挑戰,主持人從傳統的媒體傳播者向全媒體主持人進行了角色轉型,形成了角色新格局。
具備全媒體主持人素養有助于在新媒體環境影響下主持人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人際情感渲染、即時應變、較強的人格魅力是全媒體主持人應該具備的素養,較強的人格魅力讓主持人更具有傳播可信度和渲染力,人格魅力主要體現在對新聞敏感且能專業幽默地傳遞信息、對社會歷史表現出責任感并推動其發展、新聞的情緒確切傳遞給觀眾。
在媒體傳播中依靠著主持人直接來向觀眾傳遞各種信息,主持人是媒體向觀眾傳遞信息的最后一步可稱為“把關人”。特別是在新媒體環境下,為了主持人不僅要給制片人、媒體傳播等把關,更是要求具備全媒體主持人的專業素養,如具有個人特色的專業主持技能來加強民眾對新聞信息的認知和態度,主持人個人風格會影響到受眾對兩岸新聞的接受力度,同時塑造多層次的主持人形象,如展現專業能力和個人修養加強人格魅力來達到相關兩岸節目傳播效果。筆者擔任網絡主播直播的《青春最強音》是一檔校園真人秀歌唱節目,遍及中國臺灣“北中南東”各區域,選出全校最會唱歌的3 個同學,組成戰隊,再到北京進行決賽。覆蓋兩岸大學生群體超過370 萬人,中國臺灣東森臉書觸及率6192 萬人次,創下島內臉書直播史新高。現如今是否具備網絡新媒體素質的主持人成為主持轉型的必備技能。
分析傳統媒體下兩岸交流的現狀,新媒體環境下兩岸傳播的未來展望。因為主持人在媒體傳播中是起重要作用的角色,但是新媒體環境的影響給媒體界和主持人造成了相當的沖擊,為了兩岸交流的積極發展和媒體的傳播力,主持人從傳統的傳播角色轉型為更專業性、多元化、優秀人格魅力的全媒體主持人,促進了兩岸關系的積極發展和我國媒體界長遠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