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石油工業出版社
隨著時代的發展,出版社編輯人員的傳統工作理念,已經成為制約編輯工作創新的主要因素。因此,出版社管理人員應深入分析市場環境的變化,順應媒體行業的發展潮流,推動自身編輯工作理念的創新[1]。首先,出版社應加強對編輯工作的關注,全面收集編輯人員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從而為自身編輯理念的創新提供正確方向的指引;其次,出版社管理人員應加強對編輯人員的培訓,引導編輯人員提升自身的創新意識,利用編輯人員豐富的工作經驗,對編輯人員的工作理念進行創新。
隨著互聯網技術在媒體行業中的應用,信息的流轉速度不斷加快,信息的數量也迅速增加,給民眾的信息獲取帶來了一定的阻礙。出版社想要擴大自身的消費群體,必須加強對自身信息內容的創新,從而提升信息內容對民眾的吸引力。首先,出版社應加強對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借助廣闊的互聯網平臺為編輯人員提供更為充足的信息供給,引導編輯人員發現眾多信息中的熱點內容,從而實現吸引消費者的目的;其次,出版社應利用調查問卷、網上調研等方式,深入挖掘民眾的興趣點,對信息內容進行創新,提升信息內容的趣味性。
一直以來,出版社都肩負著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提供載體的責任,通過對相關出版刊物的銷售,實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編輯創新,就是在優秀傳統文化中增加具有時代特性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從而提升出版刊物的時代特性,推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2]。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是提升民眾民族自豪感、擴大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方式,可以引導民眾養成良好的道德風尚。由此可見,出版社編輯工作的創新,是社會道德風尚的引導者。
隨著媒體行業內部競爭的加劇,出版社想要切實提升自身產品在同行業產品中的競爭力,必須推陳出新,編輯更有特色的信息內容,打造出版社的獨特風格。出版社編輯工作的創新,要求出版社編輯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創新意識。首先,編輯人員應敢于想他人不敢想、做他人不敢做,從不同的角度對自身的編輯內容進行評價,從而及時發現自身編輯內容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其次,編輯人員應深入挖掘信息內容中的潛在價值,憑借自身對信息內容的獨特認知,為民眾提供具有獨特風格的出版刊物。
編輯創新是信息化背景下出版社對編輯人員的實際要求,對出版社的未來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出版社編輯人員應明確自身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提高自身的工作積極性,深入分析影響自身工作的關鍵因素并對自身的工作進行創新。
出版社編輯創新工作的開展,可以引導民眾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首先,編輯創新工作的開展可以督促編輯人員,創造出更符合民眾閱讀需求的出版刊物,從而充分發揮編輯人員的輿論引導能力,擴大出版刊物在民眾中的影響范圍;其次,編輯創新工作的開展可以將當代的優秀文化與傳統優秀文化融合在一起,為民眾提供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出版刊物,潛移默化中提升民眾的思想政治水平;最后,編輯創新工作的開展,可以對出版刊物的內容進行優化改良,提升出版刊物的思想價值、文化價值。
現階段,文化與經濟呈現出融合發展的態勢,編輯創新工作的開展,可以推動社會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的共同進步[3]。首先,互聯網技術在出版社中的深化應用,決定著出版社的產品銷售方式不再單一由紙質銷售方式構成。出版社出版刊物的多渠道銷售方式,可以幫助出版社將同一書刊重復銷售,從而為出版社提供更為充足的經濟效益;其次,出版社經濟效益的提高,可以為編輯人員提供更為充足的資源供給,從而提高編輯人員的創新效率,為民眾提供更高質量、更為多樣的出版刊物,進而擴大出版社的銷售范圍,增加出版社的產品銷量。由此可見,編輯工作的創新有助于推動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
編輯創新工作的開展,可以對出版社的產品生產方式進行優化改良,從而擴大出版社在民眾中的影響力,幫助出版社建立具有社會公信力的品牌效應。首先,出版社編輯人員應整合自身的優勢,在自身知識儲備范圍內編寫文章,從而避免因自身專業技能水平不足造成出版刊物質量不佳的問題,影響出版社在民眾中的信譽;其次,出版社編輯人員應提升自身的創新意識,依據對出版社文化的認知,編輯出具有出版社文化特色的出版刊物,從而提升出版社消費群體的凝聚力,為出版社的未來發展提供更為充足的人力資源支撐。
總而言之,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在媒體行業的深化應用,新興媒體的出現嚴重沖擊了出版社的銷售市場。出版社管理人員應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加強對創新型編輯人才的引進,為編輯工作的創新提供創新型人才的支撐。同時,出版社還應加強對編輯人員的培訓,努力提升編輯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及時發現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為自身工作的創新提供正確方向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