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雨琪 劉一飛 王瓏淇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
中歐班列物流組織日趨成熟,班列沿途國家經貿交往日趨活躍,國家間鐵路、口岸、海關等部門的合作日趨密切,這些有利條件,為鐵路進一步發揮國際物流骨干作用,在“一帶一路”倡議中將絲綢之路從原先的“商貿路”變成產業和人口集聚的“經濟帶”起到重要作用。
長春地處中國東北地區,位于東北的地理中心。它既是“一帶一路”北線重要節點城市、中蒙俄經濟走廊節點城市,也是長吉圖戰略腹地城市。長春緊緊把握時代脈搏與發展機遇,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建設,陸續開通“長滿歐”、“長琿歐”班列,將東北、內蒙古、東北亞國家、俄羅斯和歐洲緊密聯系起來。長春通過中歐班列對接“一帶一路”建設,成為了對北開放的“橋頭堡”。
為延續長吉圖區域經貿發展調研與“中蒙俄經濟走廊”發展輿情調研,了解長春陸港參與中歐班列建設情況,先后與公司高層領導于總,王總以及場站經理進行訪談互動。在談話過程中最為震撼的是,了解到陸港集團是中歐班列運營商中為數不多的民營企業,它先進的管理理念與模式使17 人管理26 萬平方米的工作場地成為可能。除此之外,運營團隊有著極具前瞻性的目光,在長春,紐倫堡合理布局,借鑒國外陸港建設經驗,積極發展,使得運輸量,吞吐量逐年提高,成為具有廣闊發展空間與潛力的內陸交通樞紐。
訪談過后,團隊來到興隆鐵路口岸進行走訪參觀,負責人首先對長春融入中歐班列建設情況,不同時間段運營情況進行簡單介紹,其次帶領我們參觀極具科技含量的智能集裝箱。它是大數據與物流相結合的產物,通過北斗、GPS、格洛納斯三個定位系統轉換,可以實時定位每一個集裝箱,避免丟失、損毀等意外發生,同時融合先進傳感技術,對溫度濕度,箱內情況進行記錄,保證貨物的安全與完整。
此次調研以后,團隊得出以下結論:
陸港主要傾向于物流運輸,而物流運輸可以從一帶和一路兩個方向理解,一帶就是沿海經濟帶,而一路就是陸路運輸,而中歐班列就是排頭兵。長春作為中歐班列重要節點城市,有著獨特的優勢:
1.輻射范圍合理,衡量物流運輸可從三個圈層進行考察:(1)300 公里圈層,涵蓋吉林省連接哈爾濱,沈陽,上述地區人口總數超過五千萬人,達到必要的消費規模,是陸港建立的前提與基礎。(2)700 公里圈層,涵蓋到環渤海以及琿春口岸,體現出鐵路運輸優勢(3)1000 公里圈層,可以涵蓋膠州灣,京津冀,環渤海以及日韓。
2.綜保一體化優勢:長春國際陸港是全國內陸口岸唯一集口岸,海關,保稅區為一體的無水港區,利于打造通道+節點統一建設。其中節點如陸港本身,通過加強自身發展,目前新申請了凍品口岸、整車進口口岸、冰鮮口岸。同時節點建設也為了打造物流通道(重點指國際物流),通道主要分成公路,鐵路,海鐵聯運,空陸聯程四種。目前鐵路就主要為中歐班列,吉林省有長滿歐與長琿歐兩條。長滿歐為穩定運輸線,2018年累計運輸40380TEU,約合127 億人民幣;長琿歐具有差異化,旨在運輸冷鏈,板材等商品,特色在于雙口岸架構,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擁堵問題;而公路以及航空運輸要善于利用三百公里以內巨大的消費市場、七百公里以內便利的物流通道、一千公里以內巨大的貨物吞吐量,深入推動經濟發展;同步建設海鐵聯運班列,聯合天津港,打造海鐵聯運,目前為止海鐵聯運超過中歐班列。同時加強與大連港、營口港等聯系,將貿易范圍拓展到日韓;進行空陸建設。為跨境電商提供更加便捷的通道。通過實現國際通道和物流節點共同發展,完善服務通道,解決通而不暢的問題。
盡管現有協調機制在推動中歐班列發展過程中已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它具有的缺陷同樣制約著班列發展。由于中歐班列的開行涉及中國中央與地方政府關系、政府與企業關系、中國與沿線國家關系等不同層次,所以,加強國際合作,使不同行為主體間關系融洽和諧是中歐班列發展和完善的重要前提。同時由于國內地區發展各異,較難形成完成參考典范,長春國際陸港與德國紐倫堡港通力合作,學習一港帶動六港發展的成功經驗,推動自身發展。
想要更好地完成對國際陸港的建設與發展,首先要明確陸港的定位,總結而言就是以服務為目的,不以營利為目的。有很多人認為,陸港的建設與否要取決于是否可以盈利,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覺。陸港是輔助地方發展,進行貨物暫時的儲存,裝卸的場所,為地方發展提供更好地服務,要求它盈利是錯誤的。不要只看帶來的直接利益,而是要看間接,看潛力,看背后的貢獻由于推動作用。中國內陸地區一直被視為欠缺口岸經濟,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建設很好地解決了這個難題,所以各個部門應該根據地方特點,制定適合方案,把眼光放的長遠一些,多多關注陸港背后帶來的進步與發展。
長春國際陸港在專業團隊帶領與政府支持下,運行平穩向好發展,但伴隨著發展的腳步也存在著一些理論層面的問題。究其根本在于產學研三角體系不健全,吉林省中歐班列,無水港口建設缺乏系統性描述與指導。因此企業領導希望加強與吉林大學,與經濟學院合作,完善理論體系,梳理相關發展歷程,現狀,在學術高度上為中歐班列的未來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議。
針對長春陸港現狀,團隊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1.長春加入“一帶一路”,參與“中歐班列”建設時間較短,具有后期發展優勢,要善于學習與借鑒,發揮獨特的區位優勢與地方發展特色,擴大輻射范圍,帶動吉林省經濟發展。
2.進一步加強與紐倫堡合作,使雙方交流合作常態化,學習港口發展先進理念,擴大官企合作運營優勢,使國際陸港特色進一步凸顯。認真考察吉林省內各個陸路口岸地理優勢與區位特色,制定符合自身情況的發展模式,開辟新路線,注入新動力。
3.政府要眼光長遠,立足于物流,貿易的長足發展,關注陸港建設所引發的間接效益,與帶動一方經濟增長的潛在能力,制定適當的支持政策,解決陸港建設,運營方面的重大阻礙與難題,為企業發展創造空間,發揮市場優勢,推動經濟發展。
4.發揮長春豐富人才優勢,打造產學研一體化平臺,由政府主導,推動企業與高校之間的溝通與協作,吉林大學要用于承擔重任,利用學科完善的優勢,使經濟學、法學、商學在學術與理論層面發揮學科優勢,對于中歐班列,港口建設的發展模式,法規建設方面給予指導與建議;與此同時,在科學技術上,加強理工學院與企業合作,通過定期技術交流,科技研討以及建立實習基地等方式,推動互聯網+物流,大數據與班列建設的深度結合。
5.注重與沿線國家的交流與合作,在鐵路公路等物理通道完善的基礎上,著重提升陸港的服務能力,解決因服務能力不匹配而導致的通而不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