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蓓 太原理工大學圖書館
新媒體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用戶閱讀習慣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碎片化閱讀已成為生活中的常態。用戶借助智能終端即可隨時隨地獲取信息,開展閱讀行為,其便捷性顯著提升。因此,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也給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帶來全新挑戰,很多推廣信息不能為用戶及時了解,或是圖書館對用戶需求把握不足,這些都是今后工作中急需改進的方向。
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文獻資源數量也在持續增長,用戶能夠獲取的文獻信息資源更加豐富,同時閱讀行為的變化也非常顯著。
第一,對文獻類型的選擇。傳統的圖書館閱讀服務以文獻資源的借閱、查詢、瀏覽、下載為主,用戶可進入圖書館選擇所需的紙質文獻資源,或是登錄圖書館網站,檢索相關的電子文獻資源。而新媒體時代下電子文獻數量激增,且電子文獻在方便用戶隨時下載、閱讀方面有其特有的優勢,圖書館之間也能通過館際合作、資源共享節省采購成本。所以越來越多的用戶已經習慣于使用電子文獻。
第二,對閱讀時間的選擇。新媒體時代智能手機的使用為用戶閱讀文獻帶來全新的條件,原先用戶使用圖書館的文獻資源需要進入館內,或是借閱紙質文獻,或是登錄圖書館門戶網站,使用其中的數據庫資源。其閱讀時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文獻資源類型、閱讀終端的影響。例如智能手機推出以前,下載數據庫資源需借助電腦終端。而網絡時代的碎片化閱讀已成為一種常態,在智能手機的支持下,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登錄相應的界面,查詢、閱讀、下載所需的文獻資源,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閱讀成為新媒體時代的重要特征。
第三,對閱讀活動的選擇。新媒體時代,在移動終端、互聯網的支持下,用戶開展閱讀活動時,自身的角色也在發生轉變,不僅是信息的獲取者,同時還是信息的提供者,這與互聯網環境下的信息互動密不可分。同樣在閱讀領域,用戶可以在互動過程中對文獻資源給予評價,表達自己的閱讀心得,或是提出閱讀訴求。所以閱讀活動已不再局限于個體行為,而是更多地處于一種互動環境。
閱讀推廣是建立文獻資源和用戶關聯的橋梁,但是新媒體時代下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工作仍然面臨一系列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用戶對文獻資源的訪問量不高,不同文獻資源的閱讀存在不均衡的情況,且閱讀推廣與用戶的互動性不強。
第一,文獻資源的訪問量較少。高校圖書館具有學科專業優勢,在多年的教學和科研活動中積累了大量的文獻資源,同時在新媒體時代電子文獻資源的數量大幅增長,這些都為閱讀推廣工作奠定了基礎。但是很多高校也在面臨資源采購量和訪問量之間的矛盾,例如圖書館采購新的文獻資源后,經過圖書館內、門戶網站包括公眾號的宣傳后,用戶的借閱量、訪問量并不高,不少文獻資源使用效率低,閱讀推廣的效果有待改進。新媒體時代用戶更加熱衷于碎片化閱讀,對于傳統閱讀推廣活動的關注度正在下降。
第二,用戶對不同文獻資源的使用存在不均衡現象。閱讀推廣的目標是幫助用戶更多地了解相關文獻資源,進而在學習和研究活動中使用資源,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但是高校圖書館在開展閱讀推廣的過程中發現,不同資源的借閱、訪問情況存在很大差異。例如隨著館際合作的深化,高校圖書館采購的文獻數據庫資源更加豐富,而從實際使用來看,用戶多集中于知名的幾個文獻數據庫,部分數據庫的訪問量很小,用戶對很多數據庫的功能知曉不多,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資源的浪費,說明圖書館對還需深入研究影響閱讀推廣的關鍵因素[1]。
第三,閱讀推廣與用戶的互動性不強。隨著時代的發展,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形式更加豐富多彩,包括圖書影音推薦、各種形式的展覽、互動體驗活動、培訓講座等,都是圖書館向用戶傳遞閱讀信息的途徑。但是閱讀推廣效果的達成有賴于用戶的關注,而新媒體時代用戶更樂于接受互動性強的推廣活動。高校現有的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雖然已經在不斷創新,但總體上仍表現出用戶參與少、互動性不強的問題,例如圖書館雖然策劃了各種文獻資源展覽,真正關注展覽并由此帶動閱讀行為發展的效果并不顯著。
新媒體時代高校圖書館應當豐富閱讀推廣的形式,用富有深度的推廣加強用戶的關注,促進用戶與圖書館的互動交流,并建立閱讀推廣的評估機制,從而實現更加理想的推廣效果。
第一,豐富推廣的形式。新媒體時代高校圖書館到館用戶明顯減少,圖書館容易存在認識上的誤區,認為紙質文獻是閱讀推廣的重點。但實際上很多電子文獻也面臨訪問率不高的問題。這就需要圖書館在開展閱讀推廣工作時,針對用戶閱讀的特點和需求,設計推廣的具體形式,將線上推廣和線下推廣有機結合起來,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各類文獻資源。線上閱讀符合用戶碎片化閱讀的發展趨勢,線下推廣也是用戶貼近文獻資源、了解文獻資源所不可或缺的形式,能夠更好地拉近用戶與圖書館的距離,體驗圖書館的創新服務。所以高校圖書館應當規劃線上與線下聯合推廣的多種形式,為用戶帶來全方位的閱讀指引。
第二,用富有深度的推廣加強用戶的關注。圖書館閱讀推廣的效能是為用戶提供更多幫助和指引,傳統的閱讀推廣已經難以滿足用戶的需求,借助其他信息獲取途徑,用戶也能了解相關的文獻資源。因此,高校圖書館應當及時在推廣的深度上進行創新,從文獻本身向輻射的文化內容拓展。例如將閱讀寫作與文化行走嵌合起來,渾然一體,既達到深讀、精讀之目標,亦能起到拓展文化視野的作用,另外傳遞國學情懷、地方特色文化情懷也是閱讀推廣和文化關聯的體現。以文化傳播、主題活動作為載體,更利于用戶了解文獻所蘊含的影響力,進而產生閱讀的動機和行為,加強對文獻資源的關注。
第三,促進用戶與圖書館的互動交流。目前新媒體技術在圖書館閱讀推廣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建立微信服務平臺已成為圖書館開展推廣活動的重要工具。同時圖書館還需要重視微信服務平臺互動功能的開發,尤其是要打造微信推廣的特色。公眾號不僅要及時推送相關的閱讀參考信息,更要從用戶的閱讀需求出發,選擇用戶感興趣的內容給予推介,使用戶形成持續關注公眾號的熱情,積極參與互動討論,進而實現知識上和技能上的提升[2]。
第四,建立閱讀推廣的評估機制。高校圖書館應當定期開展閱讀推廣的評價工作,明確各項推廣策略、推廣活動產生的效果,進而不斷完善推廣內容。為此圖書館應通過調研問卷、訪談、專業指標分析等途徑,全面了解推廣工作的質量。調研問卷和訪談可以收集用戶對閱讀推廣的反饋,同時圖書館還應制定系統的推廣評價指標,包括借閱量、訪問量、點擊率、互動討論、主題活動參與情況等,都應當納入全面的工作考評體系。經過持續的評估和改進,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也將不斷實現跨越[3]。
閱讀推廣是圖書館拉近與用戶距離、提高資源訪問量的重要途徑。成功的閱讀推廣需要內涵和深度的支撐,用戶開展閱讀行為的前提是具備興趣和動機,所以高校在大力豐富文獻資源的同時,應當從新媒體時代用戶的需求入手,策劃對讀者具有強大吸引力的閱讀推廣活動,使用戶能夠充分融入其中,培養閱讀習慣,提升閱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