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耀方 湖北廣播電視臺
隨著現代技術的迅速發展,媒介載體日趨多元,而受眾其作為傳播學研究的核心對象,也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人們開始對新聞質量、新聞傳播方式提出了全新的、高質量的要求。所以在這個科技互聯的大環境之下,傳統媒體的編輯記者應當緊跟時代潮流,提高政治和個人專業素養,不斷創新業務,促進我國新聞事業的發展。本文主要分析在融媒體到來的時代背景下,傳統媒體編輯記者所面對的問題以及融媒體時代下媒體編輯記者技能與素質培養的相關策略。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融媒體時代的到來,新聞報道可以依靠互聯網平臺作為載體來傳播新聞信息,融媒體時代的技術相比傳統的方式,可以更大范圍地傳播信息。受眾在了解新聞事件時,不再像以前一樣收到時間和空間的約束,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方式進行閱讀。融媒體時代新聞報道打破了傳統媒體所存在的限制,能夠顯著提升傳播效率,而且傳播成本比較低,新聞報道形式更加有各項。網絡媒體會解除時空觀念以及媒體所存在的限制,網絡的使用人員能夠共享這些信息,而且不會受到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最主要的能夠獲得最新的網絡信息。
當前我國的科技進步飛快,互聯網的全網覆蓋以及各大電子智能產品都可以瀏覽各大新聞。全媒體的表現形式,廣播、電視、網絡、移動端;圖文,短視頻,H5 等等多樣態呈現。很多新聞媒體在平臺增設了很多互動功能,使人們可以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將新聞內容不斷向外拖延。但是其作用雖然強大,但是卻有利有弊,容易扭曲新聞的本意。互聯網可以把信息自由地傳遞給人們,確保人們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對于人們來說能夠比較方便地獲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而且可以隨時保持和其他網友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及時地掌握實時動態。
中宣部要求融媒體時代編輯記者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四力教育,這就使得融媒體時代編輯記者必須樹立積極觀念,提升個人素質;提升洞察能力,注重創新思維;加強技術水平,培養專業技能。
在融媒體時代下,從事媒體工作的編輯記者必須注重培養自身的個人政治素養,從事媒體工作的編輯記者是黨和人民的言論代表媒體發言人,很多與黨和國家相關的報道工作都是由編輯記者所承擔的。這就要求從事媒體工作的編輯記者,要把習近平同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指導思想,樹立正確健康的三觀,有積極的政治思想覺悟。同時要具備良好的文字編輯功底和深厚的語言表達能力,為黨、國家和人民做出優秀的新聞。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融媒體時代的背景,民眾的關注點和眼光在不斷的提升,并且大眾慢慢的更趨向于個性化的新聞呈現方式,作為從事媒體工作的編輯記者,一定要不斷的進行探索,提高自身的洞察能力和個性化思維,著重關注大眾關注度較高的熱點新聞和事件,以提升新聞的敏感度。在做到報道及時、報道合理以及報道正確的同時,也要利用時代發展的產物,借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手段,用多元化的方式與受眾進行交流互動,積極聽取讀者以及觀眾的意見和建議,在保證新聞質量的前提下,打造出具有個性化風格的新聞,以吸引及更多人群。
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便捷性給從事媒體工作的編輯記者帶來了很多途徑進行工作,同時,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進步和融媒體時代的背景下,對從事媒體工作的編輯記者技術水平和專業技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編輯記者要熟練掌握計算機以及互聯網信息技術,靈活運用新聞編輯相關軟件,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與此同時,從事媒體工作的編輯記者還要善于學習更為先進和有效的新聞傳播技術方式和手段,以更好的滿足受眾需求。
綜上所述,傳媒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尤其是數字化信息技術的融媒體,在這種環境和背景下,新聞工作人員自身的素質就需要有所提升。在融媒體時代的背景下,編輯記者的專業素養和個人能力對媒體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處于一個融媒體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越來越多,如今互聯網飛速發展,對于媒體編輯記者來說需要具備較強的個人技能,提升自己的素質和政治素養,適應時代的發展,而且需要具備信息察覺能力和創新能力這要求廣大編輯記者要正確認知自身媒體的定位標準,發揮現有優勢,并善于利用互聯網對自身的不足之處加以改進,努力提升自身專業素質以及職業修養,不斷學習,探索新的技術方法,更好地應用到實際工作當中,使傳統媒體能夠在融媒體的時代得到穩定、快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