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 河北金融學院基礎課教學部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自媒體逐漸發展起來,并為我國各個行業信息的傳遞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文學作為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具體表現,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自媒體的影響,無論是傳統文學還是網絡文學,通過自媒體傳播的方式,都得到了更好的發展。因此,對自媒體時代下文學傳播模式進行研究,對文學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自媒體也可以稱作為“個人媒體”、“公眾媒體”,是指通過平民化、自主化的傳播者借助現代化手段來向不特定的個人傳遞規范性以及非規范性的信息。包括博客、微博、微信、頭條等。自媒體的內容構成是非常特別的,既沒有核心內容,也沒有固定的內容,想寫什么就可以寫什么,只要是有一定價值的東西就可以分享出來,因此,自媒體的個性化特點較強。除此之外,自媒體的操作門檻較低,交互性較強,傳播速度較快,傳播的方位較為廣泛,因此,自媒體在信息傳播過程中發揮著較為重要的作用。
文學傳播是文學作品和傳播方式的結合。對文學傳播的概念,不同的角度有著不同的概念界定。如:從學科結合的角度來看,文學傳播是在文學作品創作的基礎之上引入傳播學相關內容,為文學提供有效的傳播媒介,并為文學活動各個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和信息流動提供了平臺。而從文學活動的角度來看,文學活動的實現需要有文學傳播作為支持,將作者、文學作品以及讀者連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起到良好的紐帶性作用。
從本質上來講,傳播模式主要可以分為兩個種類,一種是結構性傳播模式,另一種是功能性傳播模式。其中,結構性傳播模式僅僅描述了傳播某事物的結構,而功能性傳播模式則從不同的角度來描述各個傳播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和影響。文學傳播模式的構建能夠幫助傳播活動更好地進行,讓文學傳播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呈現在受眾面前。
基于自媒體的文學傳播與傳統的文學傳播在內容上有著一定程度的差異。傳統的文學傳播是以紙質方式來進行文學的傳播,而自媒體方式則是以互聯網為載體,如:微博、微信、頭條等自媒體平臺,但是因為自媒體傳播方式的開放性特點,使得傳播的內容上出現了非原創、非正規、甚至是造謠的情況。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自媒體雖然良莠不齊,但是其所傳播的內容也更容易走進受眾的心中,如:當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很多受眾其實并沒有讀過莫言的作品,而當自媒體對此類消息進行傳播的時候,也會附帶上莫言的作品集,這樣,文學作品就以“附帶”的形式通過新聞的傳播而實現有效的文學傳播,在內容上產生的連帶關系也比較容易讓更多的受眾有更多了解文學作品的機會,加快文學作品的傳播。
自媒體時代下文學傳播的效果較為明顯,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基于自媒體的文學傳播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個人角度。從個人角度來看,自媒體傳播方式下的文學傳播效果更加傾向于傳播的思想、情緒、事實和感受,更加傾向于感官方面的影響效果。第二,群體角度。從群體的角度來看,自媒體傳播方式下的文學傳播效果更加傾向于群體的愛好和興趣,更加注重相似的傳播和接受模式,產生的影響效果也是非常相似的。第三,社會角度。從社會角度來看,自媒體傳播方式下的文學傳播效果更加傾向于全面性、引導性和輿論性,大眾傳媒對文學的強調程度與受眾的重視程度成正比,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關聯性。與傳統的文學傳播方式相比較,自媒體傳播方式能夠為受眾提供更多發表意見的平臺,受眾的個人態度也更加傾向于自媒體方式中的傳播、分享和交流互動,進而使得文學傳播的效果較好。
對自媒體時代文學傳播模式進行構建,能夠有效幫助受眾對文學進行理解和研究。同時,傳播模式的構建能夠幫助傳播過程中各個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更加清晰地展示出來,并對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進行適當調整,以推動文學傳播更好地進行。在實際情況中,自媒體時代文學傳播模式的構建主要由以下幾方面構成:第一,傳統傳播方式對新聞內容進行選擇和加工,而自媒體傳播方式對文學內容進行篩選和加工,然后兩種方式融合到一起,將新聞內容與文學內容進行交叉。第二,通過傳統渠道以及自媒體渠道將結合之后的內容傳播給初級受眾,初級受眾將接收到的信息進行加工和補充,添加個人觀點后,通過自媒體傳播的方式來將其傳播給次級受眾,也就是潛在的傳播者,當然,這部分傳播者也有著一定的傳播方式。與此同時,受眾通過自媒體平臺及時與傳播者進行互動和信息反饋,形成文學作品的有效傳播。
在信息時代,數據信息呈現爆炸式的增長,海量的信息將受眾的注意力打散,也正是因為如此,如何有效吸引受眾的注意力也逐漸成為自媒體文學傳播中各個自媒體主體競爭的重點。傳統的文學傳播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時間的限制、版面的限制、信息量的限制等。而基于自媒體的文學傳播方式不會受到更多的限制,在時間、版面以及信息量等方面都沒有限制,但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特點,使得受眾在海量的信息中迷失了重心。因此,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脫穎而出抓住受眾的眼球是自媒體文學傳播獲得競爭力的重點。
在這樣的發展需求下,將文學與新聞有效結合到一起,能夠起到良好的傳播效果。由于新聞類的信息通常具有較高的真實性、時效性、重要性,因此,其與虛構性且藝術性較強的文學相結合,能夠讓文學也具備一定的時效性和重要性。因此,在文學傳播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將文學進行傳播,自媒體傳播者應當要將其與新聞進行更好地融合與加工,形成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信息,進而傳播給受眾。如:2015年,著名當代詩人、書畫家汪國真先生逝世的時候,多數傳統媒體都對汪國真先生逝世的消息進行報道,但是對其文學作品的宣傳只是一帶而過。而自媒體傳播的方式則與其不同,其不僅傳播了汪國真先生逝世的消息,同時還將其文學作品有效傳播,包括《熱愛生命》、《我微笑著走向生活》、《旅程》等多首詩歌作品,并通過作品來對新聞進行渲染,讓受眾對汪國真先生慰以緬懷的同時,也能夠更深一步理解其文學作品傳達的思想情感,促進文學的有效傳播。
自媒體傳播模式的出現,使得受眾從傳統的受眾身份變成了受眾和信息傳播者的雙重身份,受眾既可以接收信息,也可以作為信息的傳播者將信息傳遞出去。在實際情況中,根據受眾對信息的傳遞能力可以將其分為初級受眾、次級受眾等。其中,初級受眾主要是指那些在信息傳播過程中表現出較強的接受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傳播能力,通過自媒體的方式積極地將信息傳遞出去,這一類群體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當一部文學作品需要進行傳播的時候,初級受眾必然是第一批接收文學信息并主動將其進行傳播的群體,在文學作品傳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次級受眾主要是指信息傳播過程中從初級受眾那里接收到信息的一類群體,這類群體的信息接收能力相對較弱,且其傳播能力和傳播范圍也有一定的限制,雖然能夠自主傳播部分信息,但是起到的效果并沒有初級受眾明顯。
雖然筆者提出了初級受眾和次級受眾兩個群體的概念,但是在實際情況中,由于基于自媒體的文學傳播模式是呈現分裂的方式,因此,受眾的分級也要更加復雜,存在著多級傳播者以及多級受眾。文學傳播的過程中,在多級受眾和多級傳播者的參與下,文學信息也會經過更多的加工和分類,信息變得更加具有針對性和趣味性,但是并不會失真,因此,通過多級受眾和多級傳播者對文學進行傳播,能夠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如:作家殘雪,在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賠率榜公開的時候,殘雪高居第三位,高出了村上春樹。這一文學消息一出,自媒體傳播者開始對殘雪有更多的關注,并撰寫相關文學新聞進行傳播,宣傳殘雪的同時也宣傳其作品。實際上,雖然殘雪是80年代頗具影響力的先鋒派作家,但是由于殘雪創作風格的獨特性,使得受眾對殘雪的了解并不多,而通過自媒體的傳播,使受眾更多地了解殘雪、喜歡殘雪、喜歡殘雪的作品,起到良好的文學傳播作用。
自媒體是信息與互聯網技術結合的產物,通過網絡終端搭建的多元化平臺進行信息的傳播,如:通過微博、微信、頭條、短視頻等方式進行多元化、分類化、定制化的多種信息傳播。剛剛出爐的文學作品,可以通過不同的平臺同時進行傳播,也可以通過其他自媒體方式進行引流,特別是目前較為火爆的短視頻平臺,自媒體傳播者可以將文學作品的橋段排成短視頻的形式進行引流,在幾分鐘甚至是幾秒鐘內就可以吸引成千上萬的粉絲,很多粉絲如果對文學信息或作品感興趣,那么就會收藏甚至是分享給他人,這樣就會實現自媒體對文學的有效傳播。
為了適應自媒體文學傳播方式所帶來的沖擊,傳統媒體也更加努力地將紙質文本升級,積極與新媒體平臺合作將紙質文本變成電子文本,如:《人民文學》、《小說月報》等多個文學期刊都已經創辦了微信公眾賬號,且每一期都會精選文學作品進行發布,供用戶訂閱、傳閱等。由此可見,當代文學已經進入了數字媒體時代,無論是在創作方式上還是傳播方式上,都有著一定的創新性發展。因此,文學的傳播也不會僅僅停留在傳統的傳播方式上,而是多個自媒體主體共同傳播,促進文學作品和信息的快速、高效化的傳播。
總而言之,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自媒體時代也悄然到來。在自媒體時代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接收者與傳播者,對于信息的傳播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這樣的發展形勢下,文學傳播模式也逐漸發生了變化,不僅在內容上更加多元化、平民化,同時也在傳播方式上更加多元化、靈活化,這就使得文學傳播的效果得到了有效提升,為我國文學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