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廣月 滄州師范學院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運用得當積極作用顯著,運用不當負面影響將非常突出。在“互聯網+”背景下,互聯網正在深刻地影響當代大學生的法治意識。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其必須在法治軌道上運行,大學生在虛擬的網絡空間中也必須具有較高的法治意識,才能正確地使用互聯網,發揮其積極作用?;ヂ摼W+是互聯網技術與傳統產業的創新,“互聯網+教育”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方式,為培育大學生法治意識提供了更豐富的途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鮮明特點是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ヂ摼W作為一個虛擬的空間,也必須堅持法治與德治二者有機結合。各種思想和觀念在高校碰撞,新理念、新思想大多最早在高校出現,同時大學生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當代大學生已經成為互聯網的最廣泛使用者,其獲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很容易在新理念、新思想的沖擊下出現思想不穩定、理想信念不堅定等不良現象。互聯網的健康運行離不開網民的道德自律,更離不開制度和法律的約束。大學生在網絡生活中應該維護正常網絡秩序,遵守基本道德準則。在互聯網上行使言論自由的權利,不得危害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或者是他人的合法權益。大學生必須要遵守互聯網法律規范,在自由和束縛之間尋求最佳平衡,奠定網絡文明和網絡安全的基石。
(一)大學生法治意識淡薄
網絡作為一個虛擬的空間而存在,擺脫了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束縛,這并不意味著網民可以在網絡空間范圍內肆無忌憚、為所欲為。然而有些人利用網絡進行違法詐騙活動,有些人在網絡上隨意發表不切實際、不負責任的言論,有些人則是長期沉迷于網絡游戲而不能自拔。然而作為受到高等教育的部分大學生也存在上述不良行為。隨著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的大量普及,為大學生的不良網絡行為提供了“溫床”,助長了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的歪風邪氣。
大學生由于法治意識淡薄,經常會出現傳播不良信息、網絡侵權、語言暴力、沉迷網絡、受網絡詐騙等現象。他們在行使言論自由權利時,尤其是在網絡空間,經常不自覺地損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是自己誤入不法分子的圈套中。
在當今非常盛行的網絡刷單實際上就是一種典型的違法行為。網絡刷單是商家為吸引更多顧客,而通過安排假顧客在自己網店進行假買賣和發表假評價來美化自己,提高排名,進而創造較高經濟效益,獲取非法收入。這種刷單行為打著兼職幌子的行為,受到部分大學生的歡迎,同時也致使部分大學生被騙。
現在大學生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投身到自主創業的浪潮中,其中一部分大學生選擇微商這種經營模式,銷售的產品不勝枚舉,但是經常出現出售假冒偽劣產品來獲取利益的行為。大學生在享受互聯網帶來便捷體驗的同時,也因法律意識薄弱而經常出現網絡道德失范行為以及被蒙騙的現象。
(二)大學生法治意識淡薄的原因分析
互聯網是現實生活的縮影,網絡道德問題實際上折射出現實道德問題。進一步說,網絡環境下的法治問題,也折射出了現實中的法治問題。透過大學生網絡失范行為,抓住事情的本質原因——網絡作為一個虛擬世界,它給大學生提供來時空無限制、無約束的“自由”理想環境,憑借網絡技術,隱藏自己的身份、行為目的和行為方式。在匿名化的網絡環境下,網民借用網絡保護個人信息,同時部分大學生隨即降低行為要求,自認為擺脫了現實社會中的倫理道德要求,推卸社會責任。
從法治教育的角度來看,互聯網的發展給大學生的法治意識培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主要通過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這一公共必修課對學生進行法治意識的培養,但是該課程并沒有對學生成績提出硬性要求,造成學生對該課重視程度不夠。在高校教育中,缺少對大學生進行法治教育,造成法律意識淡漠。高校可以通過講座、宣傳欄等方式對大學生進行法治教育,一方面豐富大學生校園生活,另一方面保障大學生合法權益。
(一)個人加強自律與教育。法治意識是人在社會中對法律權威發自內心的堅持、遵守和維護,“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對大學生的法治意識養成有著巨大的影響力。網絡對大學生的認知、心理和情感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作用。大學生作為網絡網絡使用者的主體,其自律意識和教育意識的提升對于改善在網絡空間的法治意識具有重要意義。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大學生就是提升法治意識的主體,是網絡空間環境建設的主體。大學生加強自律意識,嚴格規范網絡言論與行為,提高社會責任感,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網絡安全問題的出現。在網絡空間范圍內,大學生加強自我教育,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不在網絡上輕易散布個人及他人信息等,同時也是對他人的一種保護和尊重,對于凈化網絡空間、維護網絡秩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學校加強教育和引導。學校可以增加相關課程設置加強教育力度,幫助學生清楚網絡空間的道德準則,還可以通過專題講座、競賽、演講等新穎的形式進行宣傳教育,還可以用微信、QQ 等自媒體采用“互聯網+教育”的新模式拓寬教育渠道,形成立體化的法治教育新模式。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做好引導工作,強化大學生對網絡的認識,特別要讓學生認識到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引導學生辯證看待網絡信息,辯證看待網絡作用,自覺抵制錯誤思想觀念入侵,拒絕傳播散布虛假信息和不當言論。因此需要在教育教學中將大學生的法治教育和思政教育、媒體素養培育結合起來,用先進的思想武裝學生頭腦,讓學生能分辨網絡上信息的真偽與良善,形成獨立且正確的判斷意識和選擇行為。
(三)政府加強監督和管理。政府要為互聯網提供一個良好的技術服務平臺。互聯網作為各種信息終端互聯互通的技術平臺,為廣大網絡用戶能夠自由的傳播使用信息帶來便捷,其網絡行為也應該接受必要的監督和管理。當今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并呈現出幾何級數增長的情形,因此政府機構開發出相應的輿情監測系統就顯得尤為重要,借助一定的管理技術平臺可以有效實現對網絡信息和網民行為的有效監督與管理。同時,政府要從源頭控制網絡有害信息?;ヂ摼W匿名化會帶來網絡信息的雜亂與無序,有害信息也借此得到大肆傳播,若不加以嚴格控制,則會加劇網絡虛擬環境的惡化與消極情緒的蔓延。政府應發揮專門的網絡管理機構的作用,認真檢查不良言論等有害信息的來源,將苗頭扼殺在萌芽之中,一經發現信息源頭,嚴格遵照相關法律法規對相關責任人加以批評教育,對社會造成嚴重危害者,要施以必要法律手段來維護網絡環境。
針對大學生法治意識淡薄的現狀,深入分析其產生的原因,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進途徑,為提升大學生網絡空間法治意識奠定基礎,為凈化網絡環境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