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 日照航海工程職業學院 王梅 王慧 曲阜師范大學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外語課堂與信息技術進一步融合。目前,高校中借助于新媒體而產生的大學英語的生態課堂已開始方興未艾,實現了對傳統教學模式的進一步延伸[1]。在此課堂模式延伸化理念基礎上,本文對生態課堂在不同高校間的延伸做了初步探討。目前,由于校情的差異,各高校的信息化進程和特色各不相同。為促進大學英語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校際共享,借助于新媒體延伸出生態課堂,從而實現不同特色高校之間在內容上和形式上的交叉融合,這對于構成校際間的英語教學生態系統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外語教學資源不僅僅來源于英語教材,因為除卻教材中固定內容,學生可借助于新媒體獲取新的英語素材[2]。例如,學生在網絡等媒介上閱讀的政經、文娛等英語素材多樣且鮮活,既能結合熱點,又能滿足學生的趣味。這就在傳統的講授式課堂之外提供了巨大的延伸空間。
就大學英語教學而言,教師借助于信息技術可以構建生態課堂,從而大大延伸了教學主體的功能性[3]。對于教師,他們將不再囿于教材而處于拒變狀態和固守原有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圍繞時事熱點組建沙龍和英語角,讓學生將自己的所學運用其中,積極參與討論。對于學生,他們可根據自身基礎和興趣點,借助于新媒體在教材之外找到適合自己的英語素材,進而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群體。
借助新媒體延伸之后生態課堂還能夠增進師生間的交互關系。一方面,傳統教學模式下,師生之間的互動具有滯后性[4]。例如,教師往往在每次競賽、考試等活動之后才發現學生的短板。而在新媒體背景下,生態課堂上師生間的互動具有即時性,更能夠及時讓學生發現自身問題。另一方面,新媒體使得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更加流暢,借助于時代熱點,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從而達到在教學相長過程中的共鳴。
英語是“工具型”學科的典型代表,其在現實生活和專業領域中有較高的實用性[1]。另一方面,對于不同高校不同專業的學生而言,英語教學要求也是大同小異。例如,大學英語的四六級考試等都是全國統一考試。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即使在傳統講授課堂模式下,英語教學在高校間的差異性也不是很大。更何況在新媒體背景下,隨著生態課堂的構建與延伸,英語教學完全可以突破校際間的壁壘,實現在內容上和形式上的交互。
然而,不同于科研合作,囿于專業、地域、校情等方面的不同,高校之間在教學方面的合作交流往往由教務處等部門牽頭主導。實際上,在新媒體背景下,不同高校間的大學英語教學的核心要求和方法往往大同小異[5]。借助于新媒體,針對網絡等媒介上的教學資源,不同高校的課堂可以實現共享和互動。例如,對于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同一地域的景點公示語和網評都是大學英語教學中很好的素材。更為重要的是,不同高校中同一專業的學生會對相關景點的媒介資源產生共鳴,在生態課堂上實現良好互動。這就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學習的廣度。
為此,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構建校際間大學英語生態課堂的交互關系:
(一)結合專業特點,借助新媒體拓展教學資源。不同高校間相近專業在英語學習上具有自然而然的通性。學生可以透過大學英語的學習了解其他院校的專業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二)構建相近的生態課堂形式。盡管不同院校的學生的英語基礎、學習環境等有所不同,但仍然可以通過生態課堂上多種多樣的模式去實現教學過程中的互動;
(三)讓不同院校的學生在生態課堂上實現交叉練習。簡言之,就是讓學生借助于新媒體體驗別的院校的生態課堂,查漏補缺,同時也增加趣味性。
新媒體背景下生態課堂校際間的交互對于大學英語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以師生為主體,以課堂為單位,實現校際間的英語學習的互動。相比較單位之間的交流,這種基于課堂教學的交互更能突顯教學主體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學主體認清在多個學校構成的大生態環境中所處的位置,進而改善自己的教學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