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鵑 西安職業技術學院
從目前高職院校的團隊建設來看,很多學校都存在同質化明顯、做表不做里、教學資源短缺以及質量不高等問題,因而通過產學研聯合團隊打造協調能力,可以促進高校組織創新提高管理水平,尤其是新媒體藝術設計教學,強調創新性與實踐性,對教師的科研能力與創新能力要求更高。
(一)同質化傾向明顯。很多教學團隊的成員都在一個單位、一個院校當中,執行相同的教學考核目標,接受統一的相關管理,雖然大家的研究課題不同,可以取長補短,但是從長期來看,很多成員的個性特征都被壓縮。隨著相互之間的學習合作與交流,團隊的工作效率非常低,這在高職院校當中比較普遍。有的學校對于教學團隊研究成果的形式、字體字號、文圖比例、課堂板書、多媒體教學課件等等,都進行了非常嚴格的約束,這將大大提高同質化傾向。
(二)缺乏相應支持。一些高職院校的產學研建設流于表面,沒有追求本質。大部分人員都在形式上進行創新,而由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及教輔人員簡單相加,組成一個教學團隊,并不能深入的進行教學項目的研究,甚至無法在人員構成、成員認知、資源配置方面進行科學的調整與變化。一些高職院校缺乏相應的教學資源。任務建立初期,良好的資源已經早已被瓜分完畢,而多數新的教學團隊沒有機會參與到資源競爭的過程當中,在學術交流、科研團隊建設、課題研討、團隊組成培訓等方面,缺乏資金支持以及人員支持[2]。
教學團隊這個理念源于西方的高等級人才培養理念,也就是說,要由補充技能型和復合型人才群體承擔共同的責任,為一個目標而進行奮斗,相對于其他組織來說,團隊成員更強調目標的一致性以及能力技能上面的互補性。
(一)打造差異化團隊
在進行團隊建設的過程當中,要針對目前的教學質量進行相應的探討,尤其是針對國家的《高職院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進行優化配置與資源共享:
1.差異化的團隊組織
在組織創新方面,要對人員的構成給予相應的權限,在整個高職院校內部營造一種新的育人文化,通過組織的協調架構,對于人員的構成進行合理的調整,全面的吸納教師、教授、教輔人員參與到團隊建設的過程當中來。打造創新型團隊、雙師型團隊,并且為教師的個人成長提供更大的支撐。尤其是在權力的配置方面進行相應的調整,更多的給予團隊成員決策權和自主權。尊重教師、尊重創造、尊重科研,使得產學研團隊的成員可以更加投入到科研研發當中。
2.差異化的管理手段
在進行管理模式創新的過程當中,要建立自我管理式的教學團隊,也就是通過這種自我約束機制,調整行政泛化現象,提高成員的理念一致性,通過有效的溝通合作與交流,建立起自我設管理教學團隊。成員之間彼此承諾、共同負責,為教學效果的提升以及科研效果的提升做出努力,在工作節奏上、流程設計上、角色定位上、身份認同上、信息傳輸方式上,進行自我組織與自我調整。
3.差異化運行方式
在管理過程當中,應用新思維對團隊運行的本質進行相應的探討,教學團隊的領導應該由團隊成員選定。學校要變控制為管理,更多的放手,只給予相關的支持。教學團隊是教學型的學術組織,要按照動態性、協調性、自主性三個原則來進行全面的分析,適應目前人才培養的新發展方向,通過運行新機制建立管理方式。
(二)加大對于產學研團隊的支持
1.建設產學研生態系統
在進行人才管理方面,學校、企業和科研機構要聯合在一起,進行生態系統的全面建設,提高聯動高效合理的機制作用。從目前的研發情況來看,產學研團隊的構建要創新信息溝通機制,通過定期會晤等方式,提高整個團隊的協同性。在整個團隊內部推行資源協同與共享機制,應用更加客觀的評價方法,對于產學研團隊的工作成果進行多方位的評價,尤其是,注重橫向上的產學研協同評價以及縱向上的層次梯度評價,在整個主管部門內部,對于產學研團隊的結果進行綜合分析。
2.推行全面課程改造
從教學內容角度、課堂教學效率、教學水平、教師聽課制度建設、同行評議制度、學生定期反饋以及教學監督等方面,對于產學研團隊的教學成果進行聯合評價。只有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機制,加大資金支持以及制度上面的支持,吸納學生、教師全面參與到對于教學團隊的評價過程當中來,才能樹立正確的人才培養方向,促進創新型人才培養以及學校實際教學能力的提高[2]。
綜上所述,產學研教學團隊的協同管理是一項系統性工作。從本文分析可知,研究產學研協同團隊有利于我們從問題的角度,看待目前學校創新團隊建設中存在的不足。因而我們要加強系統性研究,進行組織創新、人員結構調整、營造育人文化,為產學研團隊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