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奕 浙江廣播電視集團
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碎片化的訊息特別是負面信息往往更能抓住人們眼球,成為信息傳播的主要內容,而這些負面信息背后所隱藏的錯誤世界觀與價值觀卻會對社會和諧發展帶來巨大的不利因素,這一局面就賦予了電視節目特別是受眾龐大的電視娛樂節目傳播正能量的重要使命。正能量可以被理解為所有積極健康、催人奮進向上的動力與情感。對應到電視娛樂節目上,就是要求電視娛樂節目應該要克服過度娛樂化、空洞化、同質化等缺點,取材與貼近現實生活,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健康向上的世界觀、價值觀,實現電視娛樂節目的社會價值。
過度娛樂化是當前電視娛樂節目最主要的通病,其首先表現在錯誤價值觀的宣揚上。一些娛樂節目為了迎合低級趣味需求,頻頻突破文化責任底線與道德底線,用美色、名望、金錢等人性弱點作為節目賣點,并倡導金錢至上等價值觀,例如因尺度過大而被停播的《姐姐好餓》《美女與極品》《hello,女神》等節目,而早些年大火的《非誠勿擾》也曾參與者一句“寧在寶馬哭”所傳達出的拜金主義思想而廣受批評。其次表現在一些電視節目對他人隱私或痛苦的消費上,利用人性陰暗面中普遍存在的窺私欲來吸引眼球,這一現象主要存在于明星八卦類節目與大眾選秀中節目中。以《康熙來了》為代表的明星八卦類節目就是以明星私生活為賣點,向大眾揭露明星光鮮之下的秘密,來博得大眾眼球。在很多大眾選秀節目中,參與者往往會有不同的背景與故事,而那些身世凄慘的人會因大眾對其的同情心而獲得更多關注進而帶動收視率,這就導致很多選秀節目比的不是才藝而是相互比誰更慘,表面上看起來是對底層人士的關心,實際上則是對底層人士的消費與不公平對待。
究其電視娛樂節目過度娛樂化的原因,其根本點在于電視娛樂節目放棄了自身文化傳播責任與引導社會健康發展的責任,一味迎合大眾惡趣味,傳播了錯誤的價值觀,且若觀眾一直受到低俗審美趣味的電視節目的熏陶,他們會漸漸地失去自己的認知能力,容易愈發追求更加低級趣味的節目,而這對一味迎合他們的電視節目來說,就意味著電視制作者將不斷制作愈發突破底線、愈發過度娛樂化的節目,進而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空洞化”是指很多娛樂節目內容脫離現實,有些節目僅靠明星參與和明星之間的互動和調侃來博得關注與提高收視率,既缺乏文化底蘊,又脫離群眾生活,純粹是為了娛樂而娛樂。這也是當前電視娛樂節目所遭遇的發展瓶頸,商業化、快餐式的娛樂節目制造方式,使當下的娛樂節目大多呈現出內涵缺失,內容空洞的情況,導致這些娛樂節目往往只重視尋求形而下的“快感”,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對形而上的“美感”的追求,使得電視娛樂節目本身“文化內涵”的成分缺失。倘若在一檔電視娛樂節目中忽視了所有關于文化的認知、教育等功能,只強調給予受眾的感官刺激,那這檔電視娛樂節目在“空洞化”的基礎之上也被貼上了“商業化”的標簽。當下甚至很多老牌娛樂節目也面臨著節目內容空洞的問題,比如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等一眾主打明星游戲訪談為主的節目,當下都不可避免的呈現出節目內容缺乏內涵的情況,不得不靠當家主持人的自身實力和邀請當紅流量明星的方法來獲得話題熱度,提高收視率。
與英美電視節目生產制作產業高度的工業化與成熟化相比,我國的電視節目生產和制作由于起步較晚,雖已實現了大投資和工業化生產,但由于許多電視媒體集團和廣告商對于國產原創節目普遍缺乏信心,且支持國產原創節目對電視媒體來說風險性較大,遠不如直接購買已有相關收視率支持的國外節目版權要方便簡單、風險低。這就導致當前國內電視娛樂節目的生產發展模式變成了先由實力的電視媒體購買版權打造節目,節目熱播后再被其他媒體仿冒導致大量同質化節目出現,最終使觀眾失去興趣的一種局面。從節目內容的雷同來講,當一個唱歌選秀節目在全國掀起熱潮后,幾乎所有的電視臺都上演“選秀比賽”;投票出道類節目火了后,從《偶像練習生》到《青春有你》再到《創造營》的播出,忙壞了一眾追星的“創始人”們。而這些同質化節目除了個別能通過求新保持熱度外,其他無一例外只能在初期通過售賣新鮮感贏得觀眾,長期則會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創新或購買創新產品贏得關注到被大量同質化仿照,再到觀眾新鮮感喪失節目停播,這是當前國內很多電視娛樂節目所難以跳出的怪圈。
藝術源于生活,這是電視娛樂節目創作應該謹記的一條真理,而現實生活也是正能量的來源。節目制作者要意識到,一個感人的好故事比單純說教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由于人類所普遍擁有的共情心理,在接收到真實感人的故事的時候,會更容易將自身帶入故事中去,被故事中的人所感動,進而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質。但需要注意的是,當前很多電視娛樂節目在傳播感人的故事的時候,手段過于夸張,煽情力度過大,甚至對事實進行夸大,這種脫離了現實的表現手法,會使原本的故事呈現出失真的情況。有些節目由于主持人自身把控能力和評委評論水平的限制,往往會出現煽情過度的情況,呈現出一種失真感。而與此相反,央視的大型尋親欄目《等著我》,節目就弱化了主持人等旁觀者對節目的影響力,同時,直面尋親者的真實生活與情感,通過當事人自己的講述,引導觀眾在腦海中進行場景還原,這就使得節目自身就具備了很強的真實感。這檔節目通過親人、戰友、朋友之間的尋找,一方面將不可分割的親情友情通過節目傳達給觀眾,使觀眾在觀看節目后會更加珍視自己的親人和朋友,另一方面通過尋親過程展現了諸如大家對尋親者的熱情幫助等正能量細節,讓觀眾更相信世間自有真情在,而這種彼此的信賴是社會和諧的基石。
娛樂應該是使讓受者感到輕松與喜悅的同時得到啟發,寓教于樂不等于說教,電視娛樂節目在設計與生產的時候,應解放思想,在歡樂的節目中融入深刻的價值觀,并對節目有所創新。以浙江衛視《夢想的聲音》為例,這檔電視真人秀節目在以往的節目中就有所突破,其摒棄了已然同質化的音樂真人秀節目中對選手音樂夢想與人物故事話題性的過分延展與包裝,以“圓夢”這一美好追求作為節目的出發點,通過年輕人對音樂的熱愛,展現當代年輕人對夢想的不斷追逐與進取,這和實現偉大民族復興的中國夢不謀而合。同時,參與節目的音樂素人要不斷挑戰自己,刷新自己的音樂的新高度,通過和導師的討教,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和掌控力,勇攀高峰,通過拼搏來實現自己的夢想。
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滋養著中華兒女的靈魂,其中包含著眾多人類所為之贊嘆的大智慧。如今,我們想要增強國家的影響力,就必須向廣大人民群眾宣揚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以期提高國民整體的文化軟實力,向全世界展現中國文化的魅力所在。而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賦予新的時代內涵也成為新時代背景之下電視娛樂節目應當承當的責任。
以中央電視臺推出的《經典詠流傳》這檔節目為例,《經典詠流傳》在節目形式上有了很大的創新,它將古詩詞與流行音樂結合在一起,為古詩詞賦予節奏,再請明星和素人來共同演唱。節目制作方表示,為了將經典賦予新時代內涵,他們創新了用流行音樂來演繹詩詞的形式,節目組本著“立足當下,再創流行”的宗旨精心地設計每期節目,使觀眾在情感共鳴之下感受經典詩詞的價值,從中獲得精神力量,才真正算得上是“流傳經典”。
電視娛樂節目承載著大眾文化,因而其質量必然也將關系到社會文化構建的成功與否,在我看來,娛樂節目在滿足觀眾感官的快感之外,更應該在深層次上豐富觀眾的精神世界,培養觀眾的文化涵養,為社會文化的健康發展貢獻一份屬于電視行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