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桂蘭 興義市融媒體中心
融媒體發展能為電視新聞編輯采編提供便利,拓展獲取新聞信息的渠道。但在融媒體背景下,受眾對電視新聞的要求有所增加,電視新聞編輯不僅要具備文字功底和采編能力,還需具備創新意識與融合能力,將電視媒體和新媒體融合,應用網絡語編寫制作電視新聞,使其更貼近受眾生活,引發受眾共鳴。
融媒體是指整合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及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資源,形成利益共同體,對傳統媒體提出創新要求。因此,在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編輯需整合傳統媒體及新媒體的資源,豐富新聞素材,可提升新聞報道的深度和廣度。但在實際電視新聞采編工作中,編輯對融媒體的認識不足,難以整合新聞資源,而且電視臺滿足于完成眼下新聞采訪任務,很少對電視新聞編輯開展及時培訓,使電視新聞編輯在應用新媒體及信息系統時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呈現出的新聞報道不符合融媒體時代受眾的需求。針對電視新聞編輯存在的不足,電視臺需重點培養其創新意識與融合能力,可創新電視新聞編輯的采編方式,確保新媒體資源的有效利用,發揮融媒體的融合能力,促進電視新聞節目的可持續發展[1]。
針對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編輯的不足,電視臺及編輯需注重創新意識與融合能力的培養,為融媒體在電視新聞節目中的落實提供條件。從編輯角度而言,需加深對融媒體的認識,利用融媒體開展新聞信息整合工作;從電視臺角度而言,需加強對新聞編輯的培訓,從整體提升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意識與融合能力,為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節目可持續發展提供人力支持。
電視新聞編輯需在工作與生活中應用新媒體,加深對融媒體的認識。和傳統電視媒體相比,新媒體有顯著的實時性及個性化優勢,在新聞傳播中,信息傳遞效率更高,且不同新媒體用戶面對的新聞角度有所不同,使新聞報道更為多樣。就此,電視新聞編輯在采編新聞時,需重點突出電視新聞的深度和權威優勢。
以2019年2月17日,貴州省興義市馬嶺鎮發生山體滑坡為例,興義市融媒體中心可以依托新媒體,第一時間發布預警信息,讓受眾第一時間了解、掌握山體滑坡的避險常識,以及利用科學技術檢車預警的相關知識等,電視編輯記者在采訪受災區域居民感受時,也可同時采訪預警系統有關負責人,讓受眾加深對山體滑坡預警信息系統的認識,引導受眾正確看待地震預警技術,提升公眾對公共服務的認可,保障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在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編輯的采編規模增大,編輯需注重自身信息整合能力的提升,利用信息軟件篩選互聯網繁雜的新聞信息,選出有價值的內容為新聞報道的參考資料,提高電視新聞報道的深度及權威性。以某電視新聞節目組為例,管理者構建大數據新聞資源共享平臺,電視新聞編輯可利用大數據平臺獲取新聞信息,平臺具備的關鍵詞篩選和發布端篩選功能,可幫助新聞編輯快速收集新聞事件相關的新聞信息,并自動篩除權威性偏低的發布端,提高新聞信息采集效率,為新聞信息有效整合奠定基礎。針對采集的多樣化新聞信息,電視新聞編輯需根據信息內容做“加法”或“減法”,利用“加法”豐富新聞信息形式,整合圖片、文字和視頻等新聞信息,呈現出完整的新聞事件;利用“減法”剔除冗余新聞信息,提煉重點關鍵內容,準確向受眾傳遞相關信息。
在新聞編輯創新意識與融合能力培養中,電視臺開展的培訓活動具有良好成效。電視臺主要負責人需根據融媒體對新聞編輯提出的新要求,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通常來說,融媒體要求新聞編輯具備新聞角度掌控能力、新媒體應用能力及新聞采編創新能力。
在新聞角度掌控能力培訓中,電視臺需培訓新聞編輯辨別網絡虛假信息的能力,避免新聞編輯在新聞報道中選擇虛假信息作為素材,影響新聞的真實性及權威性,就此,電視新聞編輯需查閱網絡新聞信息的來源,盡量選用新華社、人民網等權威媒體發布的信息,并對網絡新聞信息進行深度解讀,分析網絡新聞信息的邏輯,根據自身的新聞敏感度,分析信息的真實性,避免虛假新聞報道產生負面輿論影響;在新媒體應用能力培訓中,電視臺需在建設大數據平臺后,組織軟件企業對新聞編輯進行統一培訓,規范其軟件操作行為,提升新聞編輯的軟件應用能力;在新聞采編創新能力培訓中,電視臺需培養新聞編輯的以人為本理念,確保新聞編輯根據受眾需求選擇新聞采編內容,結合新媒體的語言風格,將網言網語用于新聞報道中,更貼近受眾的生活[2]。
綜上所述,在融媒體發展背景下,電視新聞編輯的不足逐漸凸顯,電視臺需注重編輯創新意識與融合能力的培養。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電視新聞編輯需加深對融媒體的認識,合理利用融媒體整合新聞信息,電視臺需加強新聞編輯的培訓,從個體及組織兩方面入手,發展編輯的創新意識與融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