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舒 國際商報社
在新媒體時代,面對嚴峻的發展形勢,行業紙媒開始逐漸探索新形勢下的升級與轉型。從理論上講,一方面,與行業紙媒相比,自媒體在傳播范圍、傳播受眾、傳播時效等多方面存在優勢;另一方面,行業紙媒的專業性使其在內容方面仍極具競爭力;因此,利用數字化將行業紙媒的內容優勢與自媒體的傳播優勢結合起來,成為不少行業紙媒轉型的途徑之一。
然而在實踐過程中,多數行業紙媒的數字化努力并沒有帶來顯著的效果,反而在人才、管理、以及企業文化等方面遇到了更多的問題。以上問題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行業紙媒轉型的過程中,數字化淪為簡單的發布渠道,與新媒體應該具有的傳播范圍、受眾、時效方面的優勢相去甚遠,影響力極為有限。
行業紙媒發展雖然面臨著嚴峻的發展形勢與困境,但在現階段行業紙媒仍然有一定發展空間。觀察近些年來停刊的傳統紙媒會發現,選擇停刊的紙媒多是以生活信息為主要內容的都市類報紙。這一類傳統紙媒的內容與互聯網搜索引擎嚴重重疊,受到沖擊在所難免,而與都市類報紙作為對比的黨媒及行業紙媒受到的沖擊則相對較輕,在國外,甚至已經出現了專注于質量的專業性媒體依靠高質量的內容贏得付費讀者的案例。
對包括行業紙媒在內的傳統紙媒發展的另一個有利且重要的因素是國家政策的支持。作為黨和國家輿論引導工作的喉舌和主力軍,政府和各機關部委對行業紙媒發展給予了極大的政策、資源、與財政支持,為行業紙媒轉型與發展提供了非常可貴的空間。
行業紙媒一開始就想著全面轉型是不可能成功的,需要不斷校準并朝著最終目標日以繼夜的前行,其中的“不斷校準”其實就是轉型過程中不間斷進行的小嘗試,微創新,即用最簡單的方法、最低的成本先做小的嘗試,如果行不通馬上調整,如果驗證可行再加大投入。
深度報道是行業紙媒制勝新媒體時代的重要利器之一。而深度報道相對較低的時效要求,讓行業紙媒避開了在“快傳播”方面與自媒體的直接競爭;對內容質量的高要求,則可以盤活行業紙媒長期積累的資源,令以時效見長但不擅長進行長周期報道的自媒體相形見絀。
通常情況下,行業紙媒往往具備自媒體所不具備的專業背景,比如高度的新聞敏感和對新聞線索的深度思考能力,再加上長期深耕所積累的豐富人脈資源,最終體現就是行業紙媒會更容易接近新聞現場、了解到新聞真相、以及獲得權威回答,這給行業紙媒作出更加細致、準確、深入和預測性較高的報道提供了重要基礎,而通過滿足讀者對信息內容深度、廣度、精準度的需求,行業紙媒的可讀性、權威性和公信力也會隨之提升,進而形成自己的品牌的競爭力,在競爭日益激烈的輿論場贏得一席之地。
以行業紙媒為代表的傳統紙媒自帶權威性,并承擔著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責任和使命,這在某種程度上就會給行業紙媒進行新聞報道提出更高要求,但更重要的是,這同時也給行業紙媒發展開辟了一塊實現自身發展的“自留地”。如果行業紙媒能夠堅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這將成為行業紙媒應對自媒體發展所帶來挑戰的最核心競爭力。
因此在進行日常報道時,行業紙媒需要牢記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責任和使命,總體上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大力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與決策部署;技巧方面,則要在內容策劃、創新、創意上面下功夫,包括并不局限于用通俗易懂、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講故事、講道理,以平實親切的語言,宣傳黨和國家重大決策部署,以及社會經濟成就和民生改善的成就成果,生動地做好正面報道,行使好輿論引導職能。
行業媒體一般都有機關或相關機構背景,這就給其在推動自身轉型時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途徑和平臺。行業媒體完全可以考慮推動自身成為機關機構政策解讀和輿論宣傳的主要執行機構,創新開拓政務服務功能。
商務部直屬媒體國際商報近年就在傳統新聞報道外,立足商務背景,探索開設商務政策解讀、商務實務培訓等政務服務功能,主要做法是邀請商務系統內專家、學者就對外投資、對外貿易、對外合作和消費流通等商務領域內容,通過錄制視頻或進行直播的方式,向各省市地區商務系統內工作人員進行解讀和宣講,這種做法一方面可以對政策落實形成有效助力;另一方面也實現了行業紙媒多元化經營的探索,且這種探索立足于現有業務和熟悉的領域,又能一定程度上控制風險,在保證自身原有業務正常運行的前提下,又進行了對行業紙媒轉型路徑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