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鴻敏 東莞日報社
所謂的全媒體,就是指新聞媒體行業將各種不同的新聞信息通過圖像、音頻以及文字等各種不同的方式進行傳播,并利用報紙、雜志以及影視等不同的載體,結合先進的互聯網信息技術,創新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實現交互式的媒體傳播方式,以此將真實的信息呈現給廣大群眾。換句話而言,全媒體就是把傳統的新聞媒體與當下信息化的網絡新聞媒體傳播方式進行有機的結合,整合成為一種新型的新聞傳播手段,以此來向人們傳播不同的新聞信息,這樣也使得不同用戶對于新聞信息的不同需求得以滿足,使得人們可以選擇不同的信息傳播方式以及傳播載體來瀏覽觀看自己需要的信息[1]。
在全媒體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新聞的發布者和解讀者,并且發布形式多樣化,相較于傳統媒體中的電視、廣播、報紙以及書刊,時政新聞的傳播以及相關解讀內容的傳播速度顯著提升。相較于前全媒體時代,在表述和表達方法上,超脫于傳統的文字直播和配圖的形式,而是更多通過短視頻的形式產生吸睛效果。
從受眾需求上來看,事實上無論對于哪個媒體時代,當新聞量提高時,受眾的選擇權都較為有限,全媒體時期,時政新聞的“灌輸性”體現更為明顯,信息量的空前暴漲使得受眾的真實需求被容易為媒體忽略。對于傳播方式和載體,新媒體包括線上傳播和線下傳播兩種形式,受眾有了選擇余地。對于傳播內容,線上傳播中的時政新聞中,不同的平臺傾向不同,無論內容選題還是報道風格,都是呈現出不一樣的特性,這是全媒體時代下特有的媒體性格或平臺風格。
在具體的研究和分析中,從當前的社會學標準來看,精英用戶群體通常為功成名就的社會各界精英人士,他們往往是高學歷人員,擁有一定的財富,社會地位較高。在全媒體時代,這個群體雖然也會主動或被動接收大量的時政新聞,但是從整體上來看,這類用戶對來自互聯網渠道的碎片化時政新聞興趣通常較低,原因為互聯網的時政新聞鮮有成體系化的新聞報道內容,并且由于新聞發布者的素質參差不齊,導致獲取的信息存在失真。相比之下,他們更為關注的媒體,是能提供更大原創性權威性系統性信息的權傳統媒體及其相應的新媒體平臺。
另外在社會學中,對精英用戶群體的定義還包括學術研究人群,這類人員對學術性期刊、論文的需求量重大,尤其是對于醫學、經濟學、管理學以及教育學等,新型技術和理念的發展速度迅猛,國內外的所有研究人員要能夠第一時間獲取新的研究成果,這類人員反而依賴互聯網觀看時政新聞,但是通常瀏覽時間較短,可以說這種方式更多為通過網絡查閱資料時,對時政新聞的一種不經意瀏覽,或者更多為出于網絡查閱資料的習慣。
中堅用戶群體具備精英群體的某些屬性,一定程度上可以成為準精英群體。他們是社會中上層階層。這一群體的構成更為復雜,涵蓋社會各行各業,甚至包括大量的高等院校學生。因此,同一群體的不同個體,對時政新聞的興趣存在很大不同,而且,對時政新聞的獲取方式兩級分化較為嚴重。
對于步入社會的中堅用戶來說,從政以及從商的人員是時政新聞來源主要為報紙、廣播行為以及書刊等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對于學術研究類的中堅用戶來說,更傾向于全媒體和傳統媒體,信息接收方式為從互聯網了解事件的起因和結果,通過傳統媒體了解事件的具體經過,這類人員對碎片化時政新聞的了解興趣相對較低。而對于高校學生來說,其對時政新聞的了解來源基本完全為新媒體模式,但是對于各類政策性內容來說,其更傾向于前全媒體時期的事件發布方式,這類群體對時政新聞的了解熱情最低,并且女性的熱情要普遍低于男性。
對于時政新聞來說,大眾用戶群體為新聞事件了解的最廣泛群體。
從新聞的傳播形式和路徑來看,這類人員為網絡新聞轉發頻率最高的人群,并且其熱情于對相關新聞事件品頭論足,并且熱情于拍攝時間較長的短視頻“澄清”或“解讀”新聞事件,意圖提高個人知名度,可以說,新媒體時期網絡風氣下降的最核心原因為這類用戶群的數量逐漸增加。
通過上述對全媒體時代的分析,當前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新聞媒體走上了新的發展階段,尤其是當下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普及,對于精英用戶群體來說,雖然全媒體時期提高了新聞的獲取便利性,但媒體應加強原創性權威性系統性內容的生產,尤其要注重走產品精品化和高端化道路,塑造媒體屬性和性格,提高這類用戶群體的忠誠度和信息獲得感。對于中堅用戶群體來說,新聞的獲取方式差異性較大,不同行業、年齡段的人群鐘情的方式不同,重點加強內容的系統性構造和時政新聞知識性解構,增強信息的思辨度,新媒體產品則要加強閱讀的快捷性和便捷度。而對最廣泛的大眾用戶群體,要重點做好信息的及時傳播,實現正本清源的目的,發揮引導輿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