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攀 武漢教育電視臺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的發展,人工智能在各個行業的發展中發揮著巨大作用。面對人工智能的挑戰,媒體人應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提高自身能力水平,增強自身核心競爭力。
現階段,人工智能正在飛速發展,各個國家皆致力于研究智能化時代對人類的影響,對于媒體行業同樣具有深遠影響,不僅影響媒體的傳播形式,更決定其能否在智能時代生存,需要媒體行業加強對新時代轉變的敏感度,從而尋求發展路線。以2015年新華社推出機器人寫稿項目——“快筆小新”為例,機器人以記者的身份出現在2017年的兩會期間,這款實體智能機器人具有聲控、人臉等識別功能,具有模擬人類記者的能力,在會議期間,代替記者對參會人員進行采訪,并且這款機器人的采訪內容,在網絡中,達到4500多萬的點擊量,多家媒體與雜志對其進行報道,并且在Twitter、Youtube等平臺被廣泛宣傳。如今,已經有13個智能新聞機器人被推出和應用,替代記者的部分采訪工作,為媒體人帶來巨大的挑戰。所以面對人工智能時代對媒體行業的沖擊,媒體人應積極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
每個時代都有獨特的社會特征,不同的時代,會有與其相對應的社會需求,在人工智能時代,媒體人應具有以下核心競爭力:
第一,符合人工智能時代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在媒體融合發展不斷深入的新趨勢下,媒體人既要有人文社會科學的理論功底和專業性較強的知識,又要能熟練操作各種媒介設備,是“理論深、能力強、適應廣”的應用型人才[1]。如今的新聞采寫再也不是一支筆,一張嘴就可以完成,而是視頻,文字,網絡等多個媒介制作,多種途徑傳播,也就需要媒體人掌握更加全面的技能。
第二,具有多領域洞察力、溝通合作能力。好的記者既是政治家也是外交家,這就需要媒體人需要敏銳的洞察力和溝通能力。人工智能的優勢是大數據分析和計算能力,但在對于人性、文化、情感等方面敏銳感知的能力不能與人類相比;在與人的交流合作,挖掘新聞事件的價值方面,也無法取代人類。
第三,創新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在人工智能時代,簡單機械重復和有規律可循的工作將逐步被人工智能替代,但是難以替代人類的創新能力。媒體人需要開創新的思路,在浩如煙海的信息中,找尋到受眾需要,感興趣,有價值的信息,通過創新報道方式,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在人工智能時代,媒體人應具備全媒體思維和理念,熟悉各種傳播載體的傳播規律、傳播知識、傳播技能,善用各種現代傳播手段進行創造性傳播性勞動,需要工作人員掌握多種工具和技能。以浙江傳媒大學為例,為保證其學校的學生能夠在媒介融合發展的時代下生存,對媒體專業的學生提出更高要求,不僅培養其新技術的融合技能,還要求其學習產品內容設計的創新,提高其創新、營銷能力,保證其掌握多領域的知識。
人工智能時代對于媒體人創新能力具有較高要求,在人工智能時代,媒體每一天都在上演劇烈地交替和更新,傳統媒體不再符合當下的實際需求,媒體要從一種新型的信息傳遞視角,所以媒體技術人才需要突破原有的傳統媒體思維和固有的媒體界限意識,變受眾為用戶,變宣傳、灌輸為引導、服務,形成以用戶為中心的思維模式。
媒體人的專業能力水平,對于其在人工智能時代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具有直接作用,所以媒體工作人員應提高自身素養,積極參加專業的培訓,進行多崗位鍛煉,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庫,加強多媒體信息加工編輯的能力和了解用戶的能力,不斷更新傳播理念和傳播手段、了解變化的媒體內容和樣式,適應市場形勢和讀者需求。以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為例,在全臺范圍內舉辦全媒體技術培訓班,其中包括視頻剪輯、網絡編輯等內容,保證媒體人具備多項技能,同時幫助其深化攝影、音頻網頁制作等技術,使媒體人成為復合型的人才。另外,在培訓過程中,為保證媒體人的水平,針對其興趣愛好以及能力水平,設置專項項目培訓,提高其核心能力。此外,電視臺還設置了新媒體崗位,其中包括創意策劃、移動在線等多個崗位,以適應社會的發展,保證行業的長遠運行。
綜上所述,在信息技術、為人工智能等被快速迭代的現如今,企業面臨眾多挑戰,為提高媒體人的核心競爭力,適應新的傳播業態、熟悉媒體生產經營的優秀人才隊伍,媒體人應提升自身能力水平,提高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