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繼勇 遼寧中醫藥大學
新時代,大學生作為上網用網的主流群體,網絡正在極大范圍地影響著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高校應充分利用網絡的普及性、開放性和多元性,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務,使網絡更具有教育性、感染力和影響力,助力大學生的成長成才。
隨著時代發展,網絡新媒體技術的快速更新,高校如何培育大學生的網絡素養,構建高校網絡新媒體育人體系,已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之一。當代大學生對于上網的時間、精力和經濟投入大幅度提高,他們對于網絡技術的掌握也越來越熟練,不同程度地影響著教育的主客體地位,青年大學生由網絡社會生力軍向主力軍的轉變,正逐步從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信息傳播的參與者甚至是網絡文化環境的傳承者、創造者。
當前,“90 后”大學生作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他們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富有開拓精神、創造力和接受能力,他們的主體意識正在逐漸增強,正是由于這些“90后”大學生有著較強的接受能力和網絡信息傳播的渠道復雜多變,他們也極容易受到各種新思潮的影響。伴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和教育對象特點的改變,積極探索和創新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將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正確分析時代形勢,正確引導大學生合理用網、提高甄別能力,開展適應大學生個性發展特點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讓網絡成為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助推器,是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第一,推動課內課外互融共生。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善于運用新思維、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積極實踐,不斷探索,提升學生參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熱情,進一步鼓勵和支持學生參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以學生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為契合點,舉辦課外青年空間、青年沙龍等活動,突出青年人視角,倡導正能量,積極推動校園網絡文化與校園現實生活的互動。
第二,形成線上線下建設合力。堅持網絡“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面對網絡信息時代治理難度不斷加大的現實情況,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在線上需要以價值引領為導向,積極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在線下層面,還要注重工作制度的改進與工作隊伍的建設,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共同打造能夠展現大學校園生活、體現青年思想文化、表現學術專業思想的品牌活動,全面關注校園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的現實影響,營造博學善思、和諧陽光的學院文化氛圍。
第三,統籌規劃網絡文化建設。校園網絡文化建設要堅持以網絡陣地建設為工作基礎,形成合力,從而使網絡陣地更能夠發揮正向育人的作用。不斷完善、豐富和優化內容,吸引更多大學生結合時代特點,堅持“服務”與“引導”相結合,以更多正面鮮活、積極健康的網絡素材鼓舞人、啟發人,從信息內容、方法手段、思路理念等各方面實現育人工作的整體推進。
在網絡日益發達的今天,當代大學生生長在飛速發展的新媒體環境中,不僅要“會用網”,更要懂得“為什么要用網”和“怎樣正確用網”,讓網絡真正成為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助推器,因此,要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構建網絡育人體系,創新網絡育人機制,引導健康向上的網絡環境,助力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校園網絡新媒體能夠正面引導大學生關注社會輿論熱點,通過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監管,針對大學生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以青年學生的角度發現問題,以客觀事實出發分析問題,以正確的價值引領解決問題,運用網絡新媒體占據高校網絡輿論陣地,發揮輿情主導功能。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時代特點,結合不同專業的學生特點,進行價值引領和塑造,建設適合大學生身心發展的校園網絡文化,培育大學生網絡素養,引領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高校網絡新媒體育人體系建設應時時處處弘揚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樹立新風尚,在互聯網的時代,網絡新媒體這個與大學生學習、生活和娛樂已經密不可分的既虛擬又真實的網絡世界,足以體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與內容的實效性和創新性。認真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和探索,堅持以網絡陣地建設為工作基礎,形成合力,從而使網絡陣地更能夠發揮正向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