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政治敘事中的少數民族風情展示

2019-03-22 02:38:38楊彬黃靜
江漢論壇 2019年2期
關鍵詞:特色小說

楊彬 黃靜

摘要:十七年少數民族小說應合著當代文學的發展步伐,在積極融入當代文學的政治化敘事中,采取少數民族地理空間設置、少數民族自然風光描寫、少數民族風情風俗展示等敘事策略,突出少數民族特色,為當代文學增添了少數民族小說這一獨特的文學門類。

關鍵詞:少數民族小說;政治敘事;地理空間設置;風情風俗展示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當代少數民族小說的漢語寫作研究”(12BZW095)

中圖分類號:I206.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854X(2019)02-0075-06

作為中國當代文學的一個門類,十七年少數民族小說的題材和同時代漢族文學相同,都是描寫少數民族人民翻身解放的現實生活、革命斗爭歷史、新生活新風尚、土地改革、合作化運動等等內容,這些創作應合著當時的國家政治意識形態的表達,具有鮮明的政治色彩。但十七年的少數民族小說的獨特之處在于:這些階級斗爭故事都在少數民族地區展開,是少數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人民的階級斗爭故事和新生活故事。作者都是具有少數民族族屬身份的少數民族作家,他們在這些政治書寫中,盡量在作品中對少數民族人民的風俗風情進行展示、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物象和景色進行描寫,從而為十七年的文壇增添了獨放異彩的少數民族小說這一文學門類。

一、政治敘事中少數民族地理空間設置

十七年少數民族作家在應合著中國當代文學的政治性表達的同時,一直在試圖盡量多地表現少數民族特色,其采取的第一個敘事策略就是少數民族敘事的空間設置,即少數民族的敘事都設置在少數民族地區。這是少數民族小說保持少數民族文化、凸顯少數民族特色的最基本的也是最簡單的策略。十七年的少數民族小說的地理空間都設置在蒙古草原、彝族山水、土家山寨、壯族鄉村等等少數民族地區,這些具體的少數民族地理空間,將讀者帶到不同于漢族的少數民族地區,給讀者帶來異域之感,從而帶來陌生化感覺,帶來新鮮的審美感受。

蒙古族作家瑪拉沁夫是十七年蒙古族小說的代表作家,1951年發表的小說《科爾沁草原上的人們》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第一篇描寫新中國蒙古族人民新生活的小說,是中國當代蒙古族小說的開山之作。小說描寫解放初一位蒙古族姑娘在放牧途中發現了一個潛逃的反革命逃犯,為了保衛革命新政權和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只身追捕逃犯的故事。該作品和此時的漢族作品一樣具有很強的階級斗爭特色,但是該作品最突出的特色是故事發生在蒙古族草原上,具有蒙古族特色,讓當時的漢族讀者及其他少數民族讀者從中領略到蒙古族的風俗風情,給新中國讀者描繪了一幅關于蒙古族在新中國的民族想象圖景。瑪拉沁夫的《茫茫的草原》描寫的是抗日戰爭勝利后蒙古草原上的階級斗爭故事,作品描寫內蒙古人民在復雜的階級斗爭環境下找到了正確的道路,即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走民族解放的正確道路。作家在這樣一個十七年普遍的階級斗爭故事中展示獨特的蒙古族風俗風情,作品開宗明義地說明了該小說的敘事空間是蒙古察哈爾草原,把讀者一下子帶到了濃霧籠罩的察哈爾草原上,從而為以后蒙古族的空間敘事拉開了序幕。這種革命斗爭題材在十七年的漢族題材小說中很普遍。這個作品的特殊之處就在于這個革命斗爭歷史故事發生在蒙古草原上,具有蒙古族的獨特的地理空間位置。和當時著名的紅色經典作品《保衛延安》、《紅日》比較起來,二者在政治意識形態上有相似之處。二者都是描寫抗日戰爭勝利后人民解放軍和國民黨的斗爭,最終人民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取得了革命的勝利。甚至在一些細節上都有異曲同工之處,比如,《保衛延安》通過一個連隊貫穿整個延安保衛戰,而《茫茫的草原》也是描寫一支騎兵中隊的成長和壯大的過程。但是,《茫茫的草原》的蒙古草原特色,就把其和漢族的紅色經典區別開來,而成為少數民族的紅色經典。

彝族作家李喬的長篇小說《歡笑的金沙江》是一部全方位描寫彝族人民翻身得解放的宏大史詩。作品描寫了彝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從奴隸到主人的巨大變革,描述了彝族人民翻身解放的歡樂和幸福。李喬對彝族人民的生活非常熟悉,作為一位彝族作家,對自己民族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從奴隸到主人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有深切的感受,也有莫大的歡欣。 因此他全面描寫了四川涼山彝族地區的民主改革運動,描寫了在這個改革過程中奴隸和奴隸主之間的階級斗爭,歌頌了共產黨給少數民族帶來幸福生活的偉大成就。誠如著名評論家馮牧所說:“這部作品的作者李喬是一位彝族作家,雖然他是用漢文寫作的,但他是在彝族人民中長大的。這件事,一方面使我們為彝族人民在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自己的作家而感到高興;另一方面也說明了,這位作家在表現彝族生活這一點上,具備著別人無可比擬的優越條件。他對于自己所寫的生活是熟知的,他對于自己在作品中所安排的各種彝族人物的理解,都有著直接而可靠的生活基礎;因此,他對于自己所要處理的題材,就不必像有些作家那樣,首先得艱難地克服和跨越那種不同民族之間的語言、生活習慣和心理狀態的隔膜和距離。”① 這段話清晰而準確地說明了李喬彝族小說的獨特之處。李喬將一個奴隸翻身得解放的故事設置到彝族地區, 這是李喬表達彝族特色的基礎,也是他在十七年彝族漢語小說中保持彝族特色的基本策略。

十七年中國當代文學有一個顯性的敘事,那就是歌頌合作化運動的敘事。這類題材占當時描寫現實生活作品中的絕大部分。漢族作品有趙樹理的《三里灣》、柳青的《創業史》、周立波的《山鄉巨變》等等,這類作品熱情歌頌農業合作化運動的偉大變革,真誠地歌頌組織起來的農民的新生活。雖然歷史證明農業合作化運動存在著很復雜的狀態。但是在當時,這種集體化的道路卻讓當時很多人歡欣鼓舞,也讓很多作家熱情歌頌。這種描寫也是當時政治意識形態的一種強烈表現。農(牧)業合作化運動在全國展開,少數民族地區也進行了農(牧)業合作化運動。1957年扎拉嘎胡發表了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說《春到草原》,這是一部描寫牧業合作化運動的小說,和當時漢族以及其他民族的描寫農業合作化運動的小說一樣,作品描寫呼倫貝爾草原上烏蘭托噶牧業社在合作化初期,先進牧民靜格、德吉德等積極入社,而落后牧民丹巴則不理解牧業合作社這個新生事物,但通過先進牧民的幫助和教育,落后牧民經過一番思想斗爭終于入社,呼倫貝爾草原上成立了第一個牧業合作社。這個作品的內容、題材和十七年當代文學反映農業合作化的主流文學一樣,都是為當時政策和政治服務的作品,都是為農業合作化運動唱贊歌的作品。其不同的是,扎拉嘎胡的牧業合作化運動的故事發生在蒙古草原上,作品中有濃郁的蒙古族風俗風情展示,語言具有蒙古族的民族特點,作品中運用大量的蒙古族俗語和口語,展示出少數民族小說展示自己特色的努力。

十七年的文學還有一類比較普遍的敘事就是歌頌新社會的新人新風尚,比如歌頌新婚姻法,提倡婚姻自主;比如破除舊風俗,建立新風尚等等。這類題材作品漢族小說有很多,比如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登記》,比如李準的《李雙雙小傳》等等。這類敘事在少數民族小說中也有表現,少數民族漢語作家將移風易俗的故事設置在少數民族地區,將少數民族的一些舊風俗用新社會的新風俗代替,以此作為表達少數民族特色的基本策略。

蒙古族作家浩·巴岱也是一個在革命隊伍里成長起來的蒙古族作家。其小說代表作是《幼嫩的花》,描寫一對相愛的蒙古族年輕人沖破傳統勢力的阻撓,在新中國的新婚姻法的支持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作品內容和當時這類漢族小說相同,尤其與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登記》相似。作品描寫主人公吉爾格拉愛上了勤勞、優秀的青年巴特爾,但吉爾格拉的父親非要將女兒嫁給酗酒鬧事、懶惰成性的富家兒子瓦其爾不可。后來巴特爾成為了勞動模范,吉爾格拉和巴特爾也在婚姻法的支持下舉行了婚禮,吉爾格拉的父親最后也轉變了思想。這是在新中國之初,新婚姻法頒發后中國當代文學的小說最主要的敘事模式,歌頌新婚姻法,描寫新舊風俗的沖突,描寫移風易俗的新時代和新生活。浩·巴岱的獨特之處,是將這樣一個移風易俗的故事安排在蒙古族地區,發生在蒙古族人民中間,具有蒙古族的風俗特色。

彝族作家普飛發表過短篇小說集《重趕峨山街》、《飄去的云》等。普飛的成名作是《門板》,這篇短篇小說結構短小,內容也很簡單,作品描寫彝族老人普連光為了給生產隊積肥料,在經過一番思想斗爭后主動拆掉自己的舊房子,并且在生產隊的板車遇到溝坎時,不顧及彝族門板不能踩踏的風俗,主動將自己家舊房拆下來的門板給生產隊的板車做墊板。這樣一個移風易俗的故事主要是通過彝族特色的物象——門板來結構全篇,通過門板這個物象來表達彝族人民在新社會移風易俗的故事。從彝族人民真實的生活基礎出發,既有彝族人民生活的具體風俗風情的描寫,又有彝族人民在新中國新生活的喜悅,這是一篇描寫彝族人們在新社會移風易俗的彝族小說。

二、政治敘事中少數民族風情展示

少數民族小說保持少數民族文化特質的最突出的策略是少數民族風情風俗展示,這是十七年少數民族漢語小說不同于漢族漢語小說的最主要的特點。 除了將革命斗爭歷史、農業合作化運動、人民翻身做主人、新社會新人新風尚等故事設置在少數民族地區,從空間設置凸顯少數民族特色以外,另一個主要的策略是在作品中展示少數民族的風俗風情,成為少數民族小說表達其獨特性的另一個主要敘事策略。

十七年少數民族作家最突出的凸顯少數民族特色的另一個策略,是在作品中大量描寫少數民族地區的自然風光。讀者通過閱讀這樣的描寫,了解到少數民族地區獨特的風景,從而得到陌生化的美的享受。十七年的少數民族小說自然風光描寫成為少數民族作家展示少數民族風情的一種最簡單而又最鮮明的方法,讀者讀后,對少數民族風光充滿了憧憬。少數民族作家在描寫少數民族的自然風光時,對自己民族特有的自然風光注入了濃濃的感情,讀者從中可以感受到作者那熱愛自己的民族的情感。因此少數民族自然風光在十七年少數民族作家的描寫中,充滿了雄偉、壯麗、遼闊、清新、奇峻等美好的特點。同時,這些自然風光是十七年少數民族小說故事發生的場域,和地理環境一起構成少數民族獨特的地域特色。

十七年蒙古族作家用美麗的語言描寫草原,給讀者展示獨特的蒙古草原風光。著名蒙古族作家瑪拉沁夫的小說《科爾沁草原上的人們》、《茫茫的草原》、《春的喜歌》都大量地描寫蒙古草原的自然風光,開啟了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蒙古草原小說先河。發表于1951年的《科爾沁草原上的人們》,一開頭就用充滿詩意的筆觸描寫草原風光:

夕陽被遙遠的大地吞沒了。西北風偷偷地

卷起了草浪,草原變成了奔騰的海洋;空中密

布著烏云,好似一張青牛皮蓋在頭頂,人們都

知道:草原的秋雨將要來臨了。②

這是故事開頭時的描寫,預示著一場風波將要在草原上發生,表明蒙古族姑娘薩仁高娃將要遇到一場嚴峻的階級斗爭考驗。在小說結尾,當薩仁高娃歷經艱辛,在草原人民的齊心協力下抓住反革命分子寶魯時,瑪拉沁夫則這樣描寫草原:

彌天的烏云一團一團地向南飛去,草原的

東邊天際顯出了黎明的曙光;遍地的花朵微笑

著抬起頭來,鴻雁在高空歌唱。太陽出來了。③

可見草原風光和小說敘事有密切關系,它既是故事發生的場域,又是作者表達情感的載體。

壯族作家陸地則在他的小說《美麗的南方》中,大量描寫南方壯族地區的風光。這里不同于蒙古族地區的草原,也不同于漢族地區的山水,這里是壯族人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廣西山水的地方性特質,構成了陸地壯族小說的獨特的地理特色。那秀麗挺拔的山、清澈碧綠的水;那如輕紗一樣飄渺的霧,那如圖畫一般美麗的村子,構成了陸地壯族小說的美麗風光。陸地描寫壯鄉的春天,極力凸顯南方壯族地區的特色,這里的蜜蜂、鷓鴣、斑鳩、畫眉、桃樹、芭蕉、竹筍、鷹爪蘭等都是典型的壯鄉春天特有的物象,陸地將他們組成一幅美麗的壯鄉春之圖。作者通過對頗具南方壯鄉特色的風光的描寫,歌頌美麗的南方,表達熱愛壯鄉之情。

十七年少數民族漢語小說的風光描寫,主要是作為當時政治敘事的附庸,作為階級斗爭故事發生的地理背景。因為在當時文學為政治服務,為工農兵服務的大背景下,少數民族小說也必須遵守這一大的政治規則。但是即使只是政治敘事的附庸,少數民族小說還是在描寫少數民族風光時,盡可能地突顯少數民族特色,讓少數民族的風光成為十七年少數民族小說不同于漢族小說的一種明顯標志。

除了少數民族風光描寫,十七年的少數民族小說凸顯少數民族特色的另一個重要策略是少數民族的風俗展示。所謂風俗,是“一種傳統力量而使社區分子遵守的標準化的行為方式”④。風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自然條件不同而形成的特點稱為“風”,由社會環境而形成的特點稱為“俗”。少數民族人民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和漢族不同的風俗。在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節日禮儀、信仰禁忌等等方面都有各自獨特的地方。這是區別各族人民的最主要的標志。因此十七年的少數民族作家在進行少數民族小說創作時, 在跟隨新中國文學的政治敘事的時代節拍以外,描寫獨特的少數民族風俗成為十七年少數民族漢語作家突顯少數民族特色的重要策略之一。

十七年的蒙古族作家在進行小說創作時,盡量地將蒙古族的風俗習慣融入到政治敘事中去,將蒙古族的民俗作為政治敘事的一種道具或推進敘事的一種策略。蒙古族戀人之間用煙荷包傳達愛情,這是蒙古族青年戀愛的風俗。在《科爾沁草原上的人們》中以蒙古族姑娘薩仁高娃帶著煙荷包去和心上人桑布約會的路上碰上反革命分子, 薩仁高娃英勇地抓獲反革命分子的故事為主要線索。煙荷包在作品中出現過二次,第一次是薩仁高娃帶著煙荷包在傍晚等待心上人桑布;第二次是薩仁高娃和反革命分子寶魯搏斗丟掉了煙荷包,煙荷包恰巧被桑布撿到,從而引導村長、民兵隊長、桑布追蹤并抓住反革命分子寶魯。蒙古族的婚戀習俗在這里作為階級斗爭故事中的道具。正因為這樣,這個蒙古族的階級斗爭故事才不同于當時漢族的階級斗爭故事而具有蒙古族特色。瑪拉沁夫的《茫茫的草原》風俗描寫更加豐富多彩。在作品中大量描寫蒙古族牧民的風俗習慣,展示蒙古族的草原文化。作品中有很多蒙古族風俗的描寫,比如關于那達慕的描寫,具有很豐富的民俗學意義,那達慕是蒙古族最喜慶的節日,是蒙古草原文化最具特色的活動形式。作品還詳細描寫了蒙古族民間傳統的“好漢三藝”—— 賽馬、射箭、摔跤, 尤其是重點描寫了摔跤,摔跤是蒙古人最喜歡的體育運動, 也是那達慕上最有特點的運動形式。作品描寫主角鐵木兒和洛卜桑師長的摔跤,既展示了蒙古族摔跤運動的特點,又表現了革命軍隊官兵平等的良好關系。瑪拉沁夫用充滿感情的筆觸, 描寫蒙古族特有的風俗,將一個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革命斗爭歷史故事和蒙古族的風俗緊緊結合起來,使得這部階級斗爭的文學作品包含豐富的蒙古族民俗學內涵。

李喬的《歡笑的金沙江》是一部描寫彝族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翻身得解放的作品。他將彝族人的風俗習慣用質樸無華的語言、用流暢簡潔的文字描寫出來,展示了1950年代彝族地區的獨特風俗畫。作品第一部《醒了的土地》的結尾,因為民族工作隊的努力和黨的民族平等政策的宣傳到位,原本打冤家的磨石家和沙馬家和好了,因此他們舉行了彝族人殺牛盟誓的活動,小說將彝族人殺牛盟誓的過程詳細地描寫出來,讓讀者清晰地了解彝族人特有的風俗習慣以及民族特色,作品突出的特點在于不是脫離作品主題而專門去描寫彝族人的風俗習慣,而是在彝族人翻身解放、民族團結的主題中融會貫通地將民族工作隊為解放彝族人民所做的工作聯系起來。這是作者將母族耳熟能詳的習俗融匯到彝族人民翻身解放的故事中、突出彝族文化特色的方法。這是作為彝族作家的李喬在進行政治敘事過程中,極力展示民族特色的舉措,也是他運用風俗化描寫展示小說民族特色的重要策略。

“所謂物象,是指大千世界里各種事物所表現出來的形象或情景,其范圍可廣可狹,廣而言之,自然界的一切存在物都可以歸屬其中,狹而言之,物象僅指在人之外的客觀事物的表現形態。”⑤ 物象進入小說之中作為小說特有的一個重要敘事手段,是小說家常用的方法。從文化角度來說,物象選擇是一種文化選擇。作家選擇的物象和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以及生活習慣一致,作家選擇物象與作品的主題以及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一致。一方面,小說選擇什么樣的物象表達作家的情感是與作品的主題和內容有關的,也就是說,物象的選擇要符合作品的主題; 另一方面,小說選擇什么樣的物象表達情感,則與作家對什么物象熟悉有關,也就是說作家一般選擇自己熟悉的物象表達情感。十七年少數民族作家為了凸顯自己民族的特色,常常選擇自己民族典型的物象作為敘事載體,此物象是本民族的標志性物象,具有標示這個民族的作用。少數民族典型物象的運用將這兩者結合起來,成為十七年少數民族小說中表達少數民族特色的一個重要策略。

蒙古族小說出現最多的物象是草原、駿馬。草原是十七年蒙古族小說出現最多的物象,蒙古族小說多是用草原命名。比如瑪拉沁夫的小說《科爾沁草原上的人們》、《花的草原》、《茫茫的草原》,烏蘭巴干的《草原烽火》,扎拉嘎胡的《春到草原》等等。草原是蒙古族人民的母親,是生養蒙古族人民的美好的家園。蒙古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草原上,對草原有著深厚的感情,因此在十七年蒙古族小說中,草原無處不在。草原是蒙古族小說故事展開的場域,是作者抒發情感的對象,也是在十七年政治敘事中和漢族小說相區別的主要物象。四季草原在瑪拉沁夫、安柯欽夫等蒙古族作家的筆下,充滿詩情畫意。草原成為了這些作家表達蒙古族特色的物象,也成為蒙古族作家凸顯蒙古族特色的策略。駿馬也是十七年蒙古族漢語小說表達蒙古族特色的主要物象。蒙古族是馬背上的民族,駿馬是蒙古人最親密的伙伴,這是游牧民族最鮮明的特征。駿馬是蒙古人的坐騎,也是蒙古人的兄弟,對蒙古族人民來說,草原是故鄉,馬背是搖籃。 因此駿馬在十七年蒙古族小說描寫中也是必不可少的物象。

十七年彝族作家有李喬、蘇曉星、李納、普飛等。他們在進行小說創作時,注重用彝族特有的物象,來作為展示彝族文學特色的重要方法。金沙江是彝族人民的母親河,金沙江被認為是彝族文明的源頭和文化象征。因此,《歡笑的金沙江》用金沙江命名,就是用金沙江這個物象來標示彝族人民生活的地方,具有強烈地熱愛金沙江的情感,“金沙江文明對彝族文學有影響,彝族文學又提高了金沙江文化的知名度。無論是否生長在金沙江兩岸,彝族人民對金沙江一直情有獨鐘”⑥。《歡笑的金沙江》不僅用金沙江命名,而且描寫了居住在金沙江兩岸的彝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從奴隸到主人、翻身解放的巨大變化,開創了中國當代彝族文學弘揚和捍衛江河文化的先河。后來很多彝族作家極力歌頌和挖掘金沙江的彝族文化內涵,應該都與李喬的《歡笑的金沙江》有關。在《歡笑的金沙江》的開篇,李喬用充滿激情的筆觸描寫金沙江的雄偉景象,不僅寫出了金沙江奔騰不息的壯觀景象,而且也暗示著彝族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翻身解放的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在彝族人民翻身解放的時候,金沙江也發出歡笑聲,變成了一條歡笑的金沙江。此時的景色和開始比較起來,金沙江充滿了歡樂情景。這樣既和開頭對應,又和作品中民族工作隊“政策過江”給彝族兩岸人民帶來幸福的生活的主題結合起來,同時具有鮮明的彝族文學的特色。除了運用金沙江這個物象標示彝族特色以外,十七年的彝族小說中,作家們還運用了許多具有彝族特色的典型物象來展示彝族特色,這是十七年彝族作家在政治敘事中極力突顯的彝族特色的方法。比如門、門板、門檻是彝族傳統中象征祖先、財路、幸福、崇拜等內涵的具有神圣特色的物象,門、門板、門檻是不能隨便拆、踩的,否則就是侮辱先祖,會帶來災難。普飛的小說《門板》也是用門板這個具有彝族特有意蘊的物象描寫移風易俗的故事。在政治敘事中展示彝族特色,以區別同時代漢族的移風易俗故事。可見具有彝族特色的物象在十七年彝族漢語小說敘事中的重要作用。

三、十七年少數民族小說風情敘事策略的缺點

十七年的少數民族小說,緊隨國家主流文學,也是跟隨漢族文學的發展框架,應合著文學為政治服務的政治敘事,建立了新中國文學的少數民族小說的一元,因此在題材、內容、創作方法方面都和主流文學即漢族文學步調一致,為了和漢族文學區別,十七年的少數民族漢語作家采取將少數民族的革命斗爭歷史、翻身得解放、歌頌新中國人民幸福生活、新中國移風易俗、民族團結等等敘事設置在少數民族地區,并在這些政治敘事中極力展示少數民族的風俗風情以顯示少數民族特色,以區別于漢族文學。這種策略展示了少數民族特色,描寫了少數民族風情,在和漢族文學比較過程中,具有鮮明的少數民族特色,從而給十七年的中國當代文學提供了少數民族小說這一類文學景觀, 擴大了中國當代文學的版圖。但是,十七年少數民族作家在當時采取顯示少數民族特色的策略也有很多缺點。總的來說,十七年的少數民族小說的風俗風情展示的策略存在著背景化、表面化、配角化的缺點。

十七年少數民族小說采用展示少數民族風情風俗來顯示少數民族文學特色的策略,這些策略只是從表面描寫了少數民族的風俗風情,沒有從民族意識、民族文化的深度開掘少數民族特色。也就是說,這些少數民族風情風俗只是政治敘事的背景,只是政治敘事的陪襯,少數民族風俗風情沒有成為民族文化的主角。而且十七年的少數民族小說以漢族文學為榜樣,具有漢化趨勢,有的少數民族小說還具有只是將少數民族風情風俗、少數民族物象作為點綴、整個作品具有漢族思維的特點,從而導致有的小說少數民族色彩不濃郁。從十七年的少數民族小說看,其作品的主題和漢族文學的主題相同,不同只是將漢族政治敘事設置在少數民族地區,少數民族風俗風情成為十七年少數民族漢語小說的背景,和漢族小說的背景一樣,少數民族的風俗風情只是十七年革命斗爭歷史、土地改革運動、歌頌新中國幸福生活、維護民族團結局面等故事發生的地理背景。其主要內容和漢族同時代的小說內容是相似的。十七年的少數民族小說還處在發展的初期,呈現出不成熟的特點。依照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專家向云駒的說法,此階段的少數民族小說還處在摹仿階段。其原因有兩方面:主觀原因是少數民族作家創作還不成熟,主要按照當時主流意識進行創造,甚至有的套用主流文學的主題、概念和價值判斷,而不是從自己的民族意識進行思維和進行創作。客觀原因是當時少數民族剛剛走向新生活,確確實實需要向漢族學習,向主流思潮靠近,尤其是黨和國家給少數民族帶來翻身解放的巨大變化,讓少數民族作家從心底里愿意向漢族文化學習,向主流文化靠近。因此這個時期的少數民族小說是少數民族作家將漢族文學主題、概念套用和摹仿的結果,少數民族風俗風情的描寫不是從少數民族歷史文化深度中展示少數民族的文學內核,而只是和漢族小說主題和概念相同的少數民族背景;同時由于十七年文學的政治主體和漢族文化主體的特點,導致十七年少數民族小說只能將少數民族風俗風情作為背景,而不能將少數民族文化主體化,從而導致少數民族小說民族意識表達的表面化。

由于十七年少數民族小說主題導致少數民族風俗風情背景化等原因,十七年少數民族小說的風俗風情描寫就具有表面化的特點。所謂表面化,就是少數民族風俗風情描寫在少數民族小說中主要是作為點綴或風景描寫,在這些少數民族的風俗風情中沒有更深入地表現少數民族意識和歷史文化。這階段的少數民族風俗風情描寫,只是從表面描寫了風俗風情的外在形態,描寫少數民族的風景,只是將一些具有少數民族地區物象的景致做平面的描寫,而沒有將作品主題和風景在少數民族意識和文化上緊密聯系起來。比如陸地的《美麗的南方》有一段景物描寫:

路邊附近的菜園長著嬌綠的生菜、芥蘭和

絲瓜,魚塘堤岸的竹子才長出青青的新葉;果

樹園或屋前的柚子樹,在濃綠的葉子下開著香

氣馥郁的白花,梨花還沒有完全凋謝,青綠的

樹葉已經長出來了;八哥鳥在高高的木棉樹上

飲著花蕊的蜜露,把艷紅的花瓣弄壞了,輕輕

地落下。⑦

如果不是專門標示說是壯族地區風景,說是南方地區的風景也未嘗不可,因此有人說,十七年有些少數民族風情描寫是地域化而不是民族化。

十七年少數民族的風俗描寫,要么選擇一些讓漢族讀者看起來能接受的或者和漢族文化比較接近的一些風俗,要么選擇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所允許描述的風俗。十七年的少數民族小說描寫的風俗都主要是生活風俗,而宗教風俗要么不提及,要么只是做一些表面化的描寫。比如蒙古族是一個信仰藏傳佛教的民族,藏傳佛教是蒙古地區占支配地位的宗教。藏傳佛教在蒙古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思想觀念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影響;另外蒙古族人民還信仰薩滿教,薩滿教在蒙古族下層人民中的影響也是巨大的。但是十七年的蒙古族小說沒有從正面去描寫這種宗教習俗。他們作品中描寫的風俗大都是生活習俗。即使有少量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的描寫,也是從宗教欺騙人民的角度去描寫的,沒有描寫宗教在少數民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沒有從少數民族人民的主體角度去描寫宗教信仰。瑪拉沁夫的《茫茫的草原》中,描寫剛蓋老太太奄奄一息時還圍著蒙古包轉圈,忠實于自己的“新誓”,但是作者在這里將宗教描寫成為人民所受到的精神苦難的根源,與當時主流文學對宗教的判斷是一樣的, 因此十七年的蒙古族小說沒有從歷史文化深度去描寫宗教風俗,從而導致少數民族風俗風情描寫的表面化。

十七年的少數民族作家為建立統一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文化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雖然此階段少數民族的風俗風情只是這些少數民族地區階級斗爭生活的點綴,是階級斗爭故事展開的少數民族環境,是小說政治主題的少數民族特色渲染,并且此階段少數民族的風情和文化沒有成為當時少數民族小說的主角。但是,十七年的少數民族小說的這些努力還是讓全國讀者感受到了清新的少數民族特色,為中國當代文學添加了少數民族文學的異樣的風景,使得十七年的少數民族小說獨立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文學門類。

注釋:

① 馮牧:《談〈歡笑的金沙江〉》,《馮牧文集》第1卷,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版,第114頁。

②③ 參見中國作家協會編:《新中國成立60周年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短篇小說卷》第1卷,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第1、17頁。

④ 馬林洛夫斯基:《文化論》,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7年版,第30頁。

⑤ 鄭慶君:《從〈駱駝祥子〉看漢語話語中的物象描寫》,《湖南社會科學》2004年第1期。

⑥ 阿牛木支:《金沙江文化在彝族文學中的表述》,《大眾文藝》2012年第2期。

⑦ 陸地:《美麗的南方》,廣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11頁。

作者簡介:楊彬,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湖北武漢,430074;黃靜,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湖北武漢,430074。

(責任編輯? 劉保昌)

猜你喜歡
特色小說
中醫的特色
英語世界(2023年10期)2023-11-17 09:19:28
叁見影(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2
遛彎兒(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0
勸生接力(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3期)2022-06-28 07:03:42
特色種植促增收
今日農業(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中醫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黨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明代圍棋與小說
西南學林(2014年0期)2014-11-12 13:09:2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又黄又爽视频好爽视频|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成人无码区免费视频网站蜜臀| 国产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97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蜜芽 |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欧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色窝窝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婷婷综合网|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99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在线看不卡| 亚洲欧美极品|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欧美日本中文字幕|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片| 久久黄色一级视频| 国产91线观看| 无码又爽又刺激的高潮视频| 天天激情综合| 欧美视频在线播放观看免费福利资源 | 91视频区|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国内精品免费|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区在线看| 亚洲精品第1页|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电影在线| 青青国产视频| 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视频|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高清国产三级囯产AV| 一本大道无码高清|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99|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怡红院美国分院一区二区| av在线手机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亚洲人人视频|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欧美精品aⅴ在线视频|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欲色| 国产日本欧美亚洲精品视| 激情国产精品一区|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91在线视频福利| 国产小视频在线高清播放| 国产xxxxx免费视频| 热思思久久免费视频| 伊人AV天堂| 最新国产你懂的在线网址| 国产18在线播放| 亚洲男人的天堂视频|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99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美臀人妻中出中文字幕在线|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黄片在线永久| 91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后式a一视频|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91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偷伦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亚洲综合经典在线一区二区| 午夜不卡视频|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 亚洲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