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敏
摘? 要:帶安全防護裝置的固定檢修平臺創新研發,包括檢修平臺和安全防護裝置,解決了檢修庫有起重設備時雙層檢修平臺設置的難題,實現了技術突破。檢修平臺及安全防護裝置分設在地鐵軌道的兩側,待檢修的車輛置于檢修平臺與安全防護裝置之間。固定檢修平臺和檢修庫起重設備作業互不干擾,可同時檢修整個列車,包括車頂、車門以及車輛下面走行部等,使地鐵車輛檢修作業安全、簡便、全面、快捷,改善了檢車人員的作業條件,顯著提高檢修能力和檢修效率。
關鍵詞:安全防護裝置;固定檢修平臺;檢修庫
中圖分類號:U279.3?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19)06-0089-03
1 背景技術
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基地是車輛運用、維護、檢修的場所,是確保軌道交通安全、可靠運營的重要保證。車輛檢修種類包括:廠修、架修、定修、周月檢等。車輛定修對車輛進行全面的清潔、技術檢查和測試,對重點部分如走行部分、空調、電氣控制系統、牽引系統、制動系統、車體、車門及其控制系統、照明燈具等部件進行全面檢查,對需要檢修的零部件進行修理或更換;對蓄電池進行補液、充電或更換;對齒輪箱、軸箱等檢查、補油、測試。車輛定修按規程不解列,同時對整列車的車頂、車門及車下走行部設施及懸掛部件進行檢查、修理或更換。
2 解決地鐵定修庫車輛檢修的方法
目前地鐵車輛定修時,為了完成車頂、車門、車下走行部等的檢查修理采用如下兩種方法。(1)移動作業平臺來完成車門、車內設施、車頂空調機組及排風通道、車頂受電弓等的檢測、修理、拆裝作業。移動作業平臺的長度有限,每次只能進行一輛車的檢查修理。完成一輛車后再進行下輛車的檢修。一列車檢修下來移動作業平臺要移動很多次。(2)升降作業車作為檢修車輛的平臺工具完成車輛的檢車、維護和檢修等作業內容。如完成車門檢修作業后,升降作業車升到車頂高度對車頂空調、受電弓等車輛設施進行必要的檢修。一列6輛編組的列車,需移動多次,才能完成全部檢修作業。以上二種方法,不能同時對一列車進行三層作業面的立體檢修,作業效率低,穩定性差,存在安全隱患。為了防止車頂作業人員落下,拆裝時車輛兩側需放置對稱的2個升降作業車或移動作業平臺,占用很大空間,影響庫內交通及其他作業。
3 帶安全防護裝置的固定檢修平臺
針對現有地鐵檢修庫內檢修作業中存在的問題,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研制出一種帶安全防護裝置的雙層結構的固定檢修平臺,可以同時方便、安全地對一列車所有車門、車內設施及車頂設備及車下走行部、電機、電器同時進行檢修,解決了車輛檢修中安全作業問題,提高了車輛檢修作業效率。
帶安全防護裝置的固定鋼結構檢修平臺,設置在地鐵檢修庫中,包括檢修平臺和安全防護裝置。檢修平臺及安全防護裝置分設在地鐵軌道的兩側。待檢修的車輛置于檢修平臺與安全防護裝置之間,檢修平臺和安全防護裝置與地鐵一列車的長度相同。
檢修平臺為上下兩層結構,由單榀鋼架、縱向連接梁、防滑鋼板連接構成,單榀鋼架由平臺立柱和兩層橫梁組成,沿軌道延伸方向等間距排列。兩層檢修平臺分別設置防護欄桿,每層防護欄桿上設置開門。安全防護裝置由防護立柱、懸承梁、支撐桿、連接梁和防護欄桿構成,防護立柱頂端連接懸承梁,懸承梁一側設置防護欄桿,防護欄桿與上層檢修平臺防護欄桿高度相同。本設計涉及的固定檢修平臺可同時檢修整個列車,包括車頂、車門以及車輛下部走行部等,大大增強了地鐵車輛檢修能力和檢修效率,提高了作業安全性。
圖1所示的檢修平臺設置在地鐵軌道的一側,寬度大于4米,包括上下兩層檢修平臺,由單榀鋼架、縱向連接梁、防滑鋼板連接構成。
單榀鋼架由平臺立柱6與平行設置的上橫梁5和下橫梁8構成,沿軌道延伸方向等間距排列。平臺立柱6底端固定在檢修庫低作業面11基座上,上橫梁5設置在平臺立柱6的頂端,上橫梁5 和下橫梁8與軌道延伸方向垂直。
縱向連接梁與平臺立柱6和橫梁連接,上橫梁5 連接上縱向連接梁4,下橫梁8連接下縱向連接梁7,上縱向連接梁4和下縱向連接梁7各有三條縱向連接梁,六條縱向連接梁與軌道延伸方向平行并與橫梁垂直,將等間距排列的單榀鋼架連接成整體。
防滑鋼板鋪設在橫梁與縱向連接梁之上,上防滑鋼板3鋪設在上橫梁5 和上縱向連接梁4上,下防滑鋼板9鋪設在下橫梁8和下縱向連接梁7上。
防滑鋼板4~6毫米厚,鋼板下焊接等間距布置的不等邊角鋼短肋以增加鋼板的剛度。平臺立柱、橫梁和縱向連接梁為焊接工字鋼、軋制型鋼或圓管等材質。
兩層平行設置的橫梁與分別連接的縱向連接梁以及鋪設的防滑鋼板,形成以單榀鋼架立柱支撐的平行的上下兩層檢修平臺。
上層檢修平臺由平臺立柱6、上橫梁5、上縱向連接梁4和上防滑鋼板3連接構成,上層檢修平臺高度與車輛車頂高度相同,距檢修庫軌道軌頂3.5米。
下層檢修平臺由平臺立柱6、下橫梁8、下縱向連接梁7和下防滑鋼板9連接構成,下層檢修平臺高度與車輛地板面高度相同,距檢修庫軌道軌頂1.1米。
兩層檢修平臺的靠近軌道一側分別設置防護欄桿,每層防護欄桿上設置開門。防護欄桿高為1.05~1.2米,由不銹鋼鋼管焊接而成,防護欄桿的底部設置槽鋼,焊接在防滑鋼板上。防護欄桿與車輛1相鄰部位安全間距為80毫米。
上層檢修平臺的上防護欄桿2上對應車輛1空調的位置開設折疊四扇平開門17,門寬度為4米;下層檢修平臺的下防護欄桿10上對應車輛1車門的位置開設雙扇平開門18,門寬1.5米。
檢修平臺兩端分別設置步行鋼梯,步行鋼梯分兩層。下層鋼梯20設置在低作業面11與下層檢修平臺之間,上層鋼梯19設置在下層檢修平臺與上層檢修平臺之間。
兩層檢修平臺的底部分別布置照明燈具。
上層檢修平臺兩端設有不銹鋼材質的清洗槽,用于清洗空調過濾網等部件。下層檢修平臺設有清洗盆,用于擦洗車內及門系統的部件。
所述的安全防護裝置設置在相對檢修平臺的地鐵軌道的另一側,由防護立柱12、懸承梁15、連接梁14和防護欄桿16構成。防護立柱12與懸承梁15之間斜向加設支撐桿13,防護立柱12、懸承梁15和支撐桿13形成的三角鋼支架沿軌道延伸方向等間距排列。防護立柱12的柱腳埋入檢修庫地面基礎內,懸承梁15從防護立柱12頂端向地鐵軌道一側伸出,連接梁14與軌道延伸方向平行,將等間距排列的三角鋼支架連成整體。
懸承梁15在地鐵軌道一側設置防護欄桿16,防護欄桿16與軌道另一側的上層檢修平臺的上防護欄桿2高度相同。防護欄桿16高度為1.05~1.2米,由不銹鋼鋼管焊接而成,防護欄桿16與車輛1相鄰部位安全間距為80毫米。
4 工藝及結構先進性
本論文所述的帶安全防護裝置的固定檢修平臺已獲得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ZL2014 2 0819901.9。作業平臺防護網,一般采用屋架懸掛式,例如月檢、靜調庫采用的就是這種方式。但是,定修庫設置起重機,采用屋架懸掛式防護網勢必與起重機相抗,造成起重機無法在庫內運營。為此,定修庫檢修平臺防護網,采用了地面支撐式防護網,防護網從地面生根,向上至三層平臺高度時,向股道內側伸出,即不影響一、二層平臺作業,同時保證了對三層平臺的防護。不影響檢修庫上部起重機的庫內運行,解決了檢修庫上部設有起重設備庫內裝設固定檢修平臺的技術難題。
帶安全防護裝置的固定檢修平臺設置在地鐵檢修庫中,檢修平臺和安全防護裝置分設于地鐵軌道兩側,待檢修車輛進入軌道并置于檢修平臺和安全防護裝置之間。作業人員通過步行鋼梯上到下層檢修平臺和上層檢修平臺。通過下層檢修平臺的開門,進到車輛內,同時對列車的所有車門及車內設施進行檢修、拆裝;通過上層檢修平臺的開門,上到車頂,對車頂設施進行檢修、拆裝。同時,在下層檢修平臺和-1.0米低作業面間形成的低作業面區,可完成車輛下面走行部及電機、電器的檢修。
固定檢修平臺可同時檢修整個列車,包括車頂、車門以及車輛下面走行部等,使地鐵車輛檢修作業安全、簡便、全面、快捷,改善了檢車人員的作業條件,顯著提高檢修能力和檢修效率。
平臺提供了立體工作面,實現同時作業不干擾。平臺的設置為其他設備管線的通過懸掛提供了安裝條件。平臺采用的全部材料達到無環境污染,滿足環保和防火要求,平臺整體結構通透性好,采用先進的栓、焊梁鋼結構技術,結構設計合理。
帶安全防護裝置的固定檢修平臺注意事項:
(1)定修庫線間距
定修庫兩線間停放車輛車體之間距離為4.0m,車體距離柱邊為3.0m。
(2)定修庫內主要設施
定修列位宜設通長寬型檢查坑,股道外側坑深宜為1.0m,坑寬不宜小于車輛寬度加1.0m,股道內側坑深宜為1.2~1.5m,坑內應有排水設施。
5 實踐指導價值
本文所述的帶安全防護裝置的固定檢修平臺現已在天津地鐵2號線李明莊車輛基地、3號線華苑車輛段定臨修應用,結構良好,使用率高。現已在天津地鐵4、5、6、7、8、10、11號線以及沈陽、石家莊、大連、洛陽等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基地定臨修內推廣采用。應用前景廣泛,社會效益大。
6 結束語
國內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項目正快速發展,車輛基地定臨修庫是列車檢修的必要設施。檢修庫為了吊運零部件,一般均設有起重設備,帶安全防護裝置的固定檢修平臺,從根本上解決了帶起重設備的檢修庫設置檢修平臺的難題;實現了整列車的立體檢修,達到了底層作業面、二層、三層同時檢修的工藝目的,檢修效率大大提高。該裝置外觀構造新穎美觀,可靠性強,安全性高,堅固耐用,容易清理,使用效果好。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
參考文獻:
[1]GB 50157-2013.地鐵設計規范[S].
[2]GB/T7928-2003.地鐵車輛通用技術條件[S].
[3]CJJ96-2003.地鐵限界標準[S].
[4]GB50017-2003.鋼結構設計規范[S].
[5]JGJ81-2002.建筑鋼結構焊接技術規程[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