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寧倩 王玉潔 韋曉娟
摘 要:文章探討桂林地區旅游產品在低碳理念思維下具備的優勢和發展潛力,分析低碳理念與桂林旅游產品之間的聯系,結合旅游產品的傳承性、民族性、地域性等特點,從在地文化的傳播性、使用材料的低碳性、旅游產品的適用性三個方面論述低碳理念下桂林地區旅游產品設計研究,以設計出具有低碳理念和在地文化的旅游紀念品。將桂林地區旅游產品的設計研發與低碳理念融合,實現了桂林旅游紀念品發展、桂林文化傳播、低碳理念延伸運用的多方共贏。
關鍵詞:低碳理念;旅游紀念品;在地文化
隨著我國人均收入的增長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進行旅游活動,文化與旅游的結合逐漸成為旅游產業的發展重點。文化與旅游的結合更多體現在文化與景區的結合方面,而旅游產業鏈中旅游文化產品這一重要環節則被人們忽視[1]。《國務院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于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推進民族文化元素與現代設計有機結合,形成有中國文化特色創意設計發展路徑”,表明具有在地文化的旅游產品設計研究是推動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工作。
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成為各國共識[2]。旅游紀念品作為特殊的旅游產品具有紀念性、地域性、實用性、藝術性、便攜性等特征[3],低碳理念下的旅游紀念品要兼具多功能性和循環性等特點。這里結合桂林地區的文化及旅游發展情況,探討低碳理念下桂林地區旅游紀念品設計,使桂林文化、桂林旅游紀念品以及低碳理念在旅游產品中的運用均得以發展傳播。
一、低碳理念與桂林旅游紀念品設計
(一)低碳理念與桂林旅游相互關聯
“低碳”一詞源于2003年英國能源白皮書,這一概念提出以來,備受關注,發展演變至今,已經成為當今評價社會經濟文化價值的核心指標之一[2]。低碳理念倡導低能源消耗,推崇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低碳產品設計更注重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對自然環境的低影響[4]。
桂林作為一個國際旅游城市,其獨特的山水自然景觀和喀斯特地貌吸引著國內外眾多游客參觀。旅游行業組織、旅游經營者及其從業人員在旅游經營活動中為旅游者健康、文明、環保旅游提供便利。作為桂林旅游重要組成部分的旅游紀念品,應以其獨特的文化地域語言強化低碳理念,引導消費者關注、支持、倡導低碳生活。
(二)桂林文化旅游紀念品
1985年10月,國務院把桂林市的城市性質定為:中國重點風景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桂林自漢代改縣治以來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桂林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360多處,館藏文物約5萬件。桂林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文化形態豐富多彩,其文化占據了廣西文化的半壁江山。
桂林地區旅游的發展有著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及文化價值,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桂林地區旅游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旅游紀念品的設計差強人意。旅游產品工藝粗糙,品質低劣,外觀缺乏美感,千篇一律沒有特點,桂林旅游產品設計迫在眉睫。怎樣在低碳環保的前提下,提取桂林在地文化要素,結合現代設計語匯,設計具有桂林當地文化特色的旅游紀念品,是設計者所面臨和探討的核心問題。
二、低碳理念下桂林地區旅游紀念品設計
(一)在地文化的傳播性
這是指在低碳理念下,將在地文化與設計結合,通過文化轉譯的方式運用在旅游產品中。文化轉譯即“相互以自己的語言,說出對方的興趣” [5]。設計作為外來文化的價值體現,通過具體的設計方法,將富有本地特色的傳統文化融入旅游紀念品的表達中[6],其目的不僅能夠使消費直觀了解桂林當地的傳統文化及旅游特色,更能激發當地群眾的文化自豪感。通過旅游產品將桂林地區的在地文化與當代的設計語言結合,從而使當地民眾與外來消費者都能領略到旅游紀念品傳達的文化信息與情感記憶[6]。旅游紀念品體現了當地的地域文化、民情風俗以及獨特的地理資源信息,也承載著旅游者的旅游感受[7]。外來消費者通過朋友分享旅游紀念品,將在地文化與低碳理念傳播到消費者所在地,從而提高桂林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
(二)使用材料的低碳性
材料是旅游產品的物質載體,為了實現低碳環保的理念,產品材料使用能夠循環利用的、降解腐化或者能夠再生的紙、木、磚、石、草等自然材質,在其整個生命周期中,不會對環境造成任何傷害的材料。在選取旅游紀念產品材料的過程中,應該優先選取可重復利用的材料、可降解的材料、可再生的材料等,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選用的材料最好就地取材,減少交通運輸中的污染和運輸費用。
(三)旅游產品的適用性
適用性在此特指桂林地區旅游紀念品在滿足在地文化表現的同時,也要滿足消費者的使用心理及需求,在產品的使用、功能、質量等方面達到安全可靠、造型美觀、經久耐用等要求,從而使桂林旅游紀念品更加迎合消費群體。即將在地文化語言中注入滿足消費者的現代審美,同時也能夠在與人的交互中給予使用者在地文化與生活體驗。
三、應用范例——以桂林旅游紀念品形象系列水杯及杯套為例
新形態的旅游紀念品除了具備傳統旅游紀念品的要素外,還要體現低碳環保的理念,結合旅游產品的傳承性、民族性、地域性等特點,實現旅游產品的設計創新。以桂林旅游紀念品形象系列水杯及杯套為例,從在地文化的傳播性、使用材料的低碳性、旅游產品的適用性三個方面進行設計研究。
“在地文化的傳播性”是指提取在地文化元素將其融入旅游紀念品,通過游客的流動分享實現在地文化傳播。其是將桂林的特色景點元素融入水杯杯套中。水杯杯套將桂林歷史街區——東西巷建筑窗戶紋樣提取出來,杯身的灰色與建筑墻體顏色一致,杯蓋采用建筑屋瓦紋理,在此基礎上與現代設計理念結合,形成建筑與水杯契合的旅游紀念品。杯套運用桂林靖江王城大門的建筑元素,將其簡化提取,同時結合水杯形狀和現設計理論,設計出具有在地文化的旅游紀念品。將桂林地標象鼻山與水杯相結合的一款旅游紀念品設計。本設計方案以象鼻山為切入點,將其山形輪廓提取出來,以桂林漁夫打魚形象為原型,與水杯結合,形成一款具有在地文化特性的旅游紀念品。象鼻山山體輪廓大致呈圓弧型,作為水杯杯蓋部分。杯身采用桂林傳統的漁夫及其打魚時的剪影,突出桂林的人文特點。運用桂林日月雙塔的建筑形體,簡化提取,同時結合現代審美,設計出具有在地文化的旅游紀念品。
“使用材料的低碳性”強調一種材料選擇的低碳環保性。桂林地區竹類資源豐富,竹子具有產量高、生長快、使用廣泛、造型多變、柔韌質輕、堅固抗菌、加工簡單、成本低廉等特征,又可循環利用,容易降解,十分符合低碳理念的特征,所以設計選用竹子作為原材料。水杯運用桂林極具特色的東西巷、靖江王城、象鼻山、日月雙塔四個景點的圖案紋理(如表1所示),將其建筑元素、自然景觀、風土人情、景區色彩等在地文化元素與現代設計原理及水杯杯套結合,既具有地方特色同時符合人體工程學,設計出滿足了消費者的使用心理且具有景點特色的一系列水杯旅游紀念品。設計的竹制旅游紀念品不僅符合低碳環保的要求,同時也能更好地展現其文化特征,突顯產品檔次。“旅游產品的適用性”在考慮在地文化表達的同時,也結合消費者的使用心理及需求,使桂林旅游紀念品更加迎合消費群體。
四、結語
設計的質量取決于能否將每個部分融合成一體,如果所有部分都完美匹配,那么這個設計就是成功的[8]。旅游文化產品的設計,重點就在于要解決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地方特性與大眾共性之間的矛盾,使其完美匹配[9]。旅游文化產品創新設計方法研究的宗旨就是在保持文化持久本性的同時,關注文化發展所需的遞進、延伸、對接和多元[10]。桂林地區旅游紀念品的開發要做到低碳環保,突出在地文化,在促進旅游紀念品消費的同時,彰顯低碳環保的理念,傳播桂林的在地文化。
參考文獻:
[1]楊晨.錦州城市旅游工藝品資源創新研發之文化解讀[J].包裝工程,2014,(8):109-112.
[2]余成,柳冠中.低碳理念下產品包裝的節約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15,(18):37-40.
[3]王艷艷.旅游紀念品地方特征的提取與保護[J].包裝工程,2015,(10):117-120.
[4]孟凱寧,房慧.基于生態觀的產品包裝功能“1+N”設計原則探析[J].包裝工程,2014,(12):7-10.
[5]楊弘任.何謂在地性:從地方知識與在地范疇出發[J].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志,2011,(4):5-29.
[6]羅金閣,鄧世維,陳飛虎.低碳理念下梅山地區鄉村旅游紀念品設計[J].包裝工程,2016,(20):168-170.
[7]趙勤恒,李旭.基于“互聯網+”思維下的旅游紀念品新形態研究-以桂林數字創意明信片為例[J].裝飾,2016,(27):140-141.
[8]斯圖亞特·瑪麗.美國設計專業基礎課目完全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
[9]王文瑜.旅游文化產品創新設計方法研究[J].包裝工程,2015,(14):124-127.
[10]王樹良,張玉花.中國工藝美術史[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
桂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