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碩 楊清琴 郝若鑫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與旅游產業的關系,闡述地方文獻資源對地方旅游品質提升的重要意義,提出科學利用地方文獻,剖析地方文獻服務方式方法,進一步提升旅游產業發展。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旅游產業
1 引言
2018年3月13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根據該方案,改革后國家旅游局與文化部合并,組建文化和旅游部。不再保留原文化部、國家旅游局。國務委員王勇表示,上述調整旨在為增強和彰顯文化自信,統籌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和旅游資源開發,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融合發展[1]。重新組建的文化和旅游部,說明文旅融合已成為發展的方向,地方文化的宣傳和發展需要旅游市場來激活,旅游品質的提升需要文化品牌力量的注入。
地方文獻作為地方文化的重要載體,記錄著地區的歷史發展脈絡,全面展示了自然風貌、社會民情、歷史變遷等。對地方文獻進行全面深入地整理和研究,能為地區的建設和發展帶來重要意義。本文將以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與地區旅游產業結合為入手點,探討地方文獻資源的內在價值與市場化意義,如何讓地方文獻工作與地區的旅游經濟行業開發相結合,實現互惠雙贏,以開啟地方文獻工作的新思路。
2 開發利用地方文獻資源對地方旅游品質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2.1 文化是旅游產業的核心內涵
文化是旅游產業核心內涵,是地方旅游業的靈魂。獨特的地域文化可以帶給外地游客特別的人文體驗,同時又強化了本地人的文化認同感。各地著名景點無不蘊涵著豐厚的地方歷史文化:古寺名剎記錄著先民的宗教信仰;文物遺跡跳動著歷史文明的脈搏;名山大川細述著神秘而美麗的傳說。著名景點中那些觸動游客神經的符號背后都有大量豐富的文獻典籍,客觀上景點著名是因其傳承的文化符號而著名,是因其煥發了典藏文獻的價值而著名。相反,缺少文化內涵的景區,是那么單薄無依,沒有叩動心靈的文化力量,便不會有長久的生命力和競爭力,終將會在旅游市場的競爭中被淘汰[2]。因此,地方文化的深入研究與挖掘是地方旅游產業開發的首要任務。只有將豐富的文化內涵注入到旅游業中,才能使地方旅游業的發展充滿活力和持久性。
2.2 地方文獻蘊藏著豐富的旅游指南
地方文獻中記載的地區旅游信息非常豐富,如地方志類文獻從客觀的視角詳細記述了地方的歷史變遷,風情地貌等信息;散文游記類文獻通過作者主觀的感受,描繪了獨特的游覽經歷與文化體驗;詩歌類文獻則是以高雅的文學藝術手段,融入情感體驗,展現地域的自然和人文之美。如果我們能夠對這些不同體裁的地方文獻,進行細致的整理、對照、分析和研究,概括出其中的文化內涵,形成二次、三次文獻,則必將能對地方旅游業帶來重要的指導意義。它們為旅游景點的認知資源、設計組景,意境構造等工作提供了翔實的基礎資料和理論引導[3]。
3 地方文獻與地方旅游具有深度的融合性
3.1 地方文獻為景點規劃提供文化指引
旅游景點的規劃定位關系到旅游產業開發的成敗,它們既是游客出行的主要刺激因素,也是旅游產品的核心成分。旅游景點不同于商品零售、體育運動、影視欣賞等臨時聚集地,高品質的景點是一個永久性的游覽目的地,能吸引外來旅游者和當地居民來訪,并為他們提供一系列的愉悅體驗機會[4]。地方文獻可以為景區的開發與規劃提供思路,指引方向,可以賦予旅游景點持久的生命力。我們還可以根據地方文獻的記載去尋找那些具有旅游價值的特色景觀,賦予它們獨有的歷史風味和文化性格,構成地區獨特的旅游核心吸引力。
3.2 地方文獻與名人效應旅游
名人效應具有影響范圍大、傳播速度快的特點,能帶來廣泛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具有一定美譽度和特定人格魅力的歷史名人,是彰顯本地人文風情的有效載體。因此,名人效應是現今旅游業十分青睞的文化品牌。地方文獻是這些歷史名人的生活環境、成長經歷、趣聞故事等的主要載體,通過深入挖掘地方文獻中蘊藏的文化元素對提升名人故里旅游品質意義顯著。
這種開發除了需要圖書館組織人員進行文獻整理與加工外,還需要文獻學、歷史學、民俗學、旅游學等等相關領域專家一起合作,以地方文獻為線索進行實地探訪和考察。最終通過合理開發本地區的歷史文化遺跡,以名人效應吸引旅游者,打造出獨特的旅游主題。
4 利用地方文獻,助推旅游產業提升
4.1 加強地方文獻建設,優化館藏結構
地方文獻要為地區旅游產業服務,首要前提就是要加強地方文獻建設,優化館藏結構。
首先,確定收藏重點,構建獨特的館藏體系。公共圖書館可根據地區旅游產業發展的需要,有目的、有側重的對地方文獻加以收集,建立起有自身特色的館藏體系。
其次,健全地方文獻征集制度,擴寬收集地方文獻渠道。作為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的館員,要走出圖書館深入民間進行社會調查和訪求,不僅對有收藏價值的文獻加以收集,更要對涉及到民間傳說等口述文獻加以收集;要走出去積極參加各部門及學術組織所召開的學術研討會等,在現場進行文獻收集;要充分發揮圖書館學會的作用,聯合各級公共圖書館、各級學校圖書館、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圖書資料室,建成緊密的地方文獻搜集網絡,互通有無,交流文獻,定期征集。而在收集渠道上,除了常規的征訂、購買、受贈之外,對于為本部門工作服務而以“非正式出版”形式印刷的地方文獻或所有者不愿捐贈或出售的珍貴古籍可交由圖書館復制、影印。
再次,編印地方文獻聯合目錄。編印館藏地方文獻提要目錄可以摸清本館地方文獻館藏情況,使得本館地方文獻館藏系統化。與此同時,對于由于種種原因無法收集到的地方文獻,圖書館要爭取同社會各企事業單位的合作,編印本地區各有關部門、單位、團體及個人收藏的地方文獻聯合目錄,實現全社會范圍的資源共享及有效利用。
最后,加強對地方文獻的整理和研究,做好二次文獻服務。對于有地方特色的風景、歷史文化等有旅游價值的地方文獻,我們要做好整理和挖掘,以目錄、索引等二、三次文獻的形式進行專題匯編。
4.2 建立特色專題數據庫,完善地方文獻數據庫建設
首先,對于沒有收集到的地方文獻,圖書館要利用自身技術上和管理上的優勢在不改變文獻的收藏點和所有權的情況下,采用現實地方文獻和虛擬地方文獻線索相結合的形式,擴大地方文獻數據庫的覆蓋面,這樣既能彌補館藏不足,又能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利用率。
其次,為促進地區旅游產業的發展,公共圖書館應運用現代網絡技術,將從各種渠道搜集的地方文獻信息資源加以專業化整理和組織,創建以旅游產業為主題的特色數據庫。這樣可減少讀者的檢索時間和精力,為讀者節省了查找時間,為旅游產業的從業者提供貨真價實的資料,為本地區旅游經濟發展提供詳實可靠的信息資料。
4.3 拓寬宣傳途徑,提升地方文獻利用率
對于地方文獻的宣傳推廣方式,最常見的就是舉辦展覽和講座。舉辦展覽是最直觀、最有效的方式,它能激發讀者對地方文獻的興趣,提升對本地區文化的認同感。而講座則稱的上是沒有圍墻的課堂。通過本地區知名學者和專家,選取本地區所發生的歷史事件、風俗民情、文化藝術等內容,免費向社會公眾開講。讓讀者對本地區的歷史文化等在某一點上有更深入、更系統的了解。
利用新聞媒體、網站、微信、手機圖書館等現代化技術,加強對本館舉行的有關地方文獻活動的宣傳和報道,讓讀者及時了解地方文獻方面的動態信息和內容。尤其是利用微信還可定期推薦地方文獻閱讀書目,介紹本館的特色地方文獻資源,提升館藏地方文獻的利用率。
4.4 依托館藏地方文獻,開發有特色的文化和旅游產品
地方文獻是本地區地方文化的重要載體,因此依托有自己特色的館藏,可以開發出有自己地區特色的文化和旅游產品,比如書簽、明信片、禮品書、工藝品等。這樣不僅活躍了本地的文化,更是能宣傳家鄉、提高本地文化的知名度、提升本地的旅游經濟,更能協助政府招商引資發展本地經濟。
4.5 做好館員培訓工作,提高館員素質
“事在人為”,工作是人做的,因此人的因素也就成為做好地方文獻利用與開發、助推本地旅游產業發展中尤為重要的一個因素。地方文獻的內容涉及各個學科和領域,因此從事地方文獻的館員不僅要有圖書館相關的專業知識,更要具有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相關知識。而且從事地方文獻工作,要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具有嚴謹的工作態度。所以,公共圖書館要重視館員的繼續教育,做好館員的培訓工作,提高館員的素質。
5 結語
地方文獻資源的開發利用可以為本地旅游產業注入文化內涵,提升旅游品質。以國家組建文化和旅游部為契機,公共圖書館應大力開發地方文獻資源,提升旅游品質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公共圖書館通過開發利用地方文獻資源,使其為本地區經濟和社會提供文化支持,是今后地方文獻工作的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lh/2018-03/13/c_137035413.htm 2018-5-13
[2]沈祖祥.旅游與中國文化[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3]李小波,陳喜波.城市景觀的本土化解讀與旅游意義[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226.
[4]約翰·斯沃布魯克.旅游景區開發與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
李碩,邢臺市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信息分析與服務。
楊清琴,邢臺市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少兒閱讀推廣。
郝若鑫,邢臺市圖書館,助理館員,研究方向:閱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