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蘭 劉婷婷 王金橋 王肪
摘 要:目前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總體發展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隨著農村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農村經濟組織中重要的組成,一定程度上肩負了富農奔小康的任務。本文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基點,以咸豐縣和家源特色種植專業合作社為例探究社會網絡條件下發展建設小康進程的重要性,對于現階段改善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結構,促進新農村建設,全面建成中國特色小康社會提供理論依據和數據支撐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社會網絡;小康進程;農民專業合作社
1 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
1.1 國內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的組織形式,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合作社在此前就有了一定發展,而建好做好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也是農民的迫切要求和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我國是為了解決農業落后散戶問題而創立的合作組織,隨著我國農業經濟的逐漸發展,其在促進農業生產結構優化,幫助農民增收脫貧奔小康等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進一步提高農民自我發展能力,改變農村參與市場經濟的方式與行為,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等方面有著積極影響。
1.2 國外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
距世界第一個農業合作社成立至今的174年來,合作經濟已經得到了很大發展,特別是在發達國家,很早就因時因地制宜形成了獨具自己國家經濟特色的農業專業合作社組織形式。例如在北美地區的農民合作社通過社會資本入股,利用股本和借貸合同移交轉換的運作手段,使合作社有了穩定可靠的資本存量,從而解決了貸款的難題。荷蘭合作社在發展成熟后就致力于研究農產品深度加工、產品儲蓄等方面,現在已經建立現代化科研院所和加工企業。這些國家因地制宜的發展模式和豐富的經驗都值得中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借鑒。
2 小康進程中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咸豐縣和家源特色種植專業合作社為例
為了使困難散戶進入大型經濟市場,農戶們自愿結成農民專業合作社這種共同經營的共同體。一方面,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聯產增收、脫貧奔富、提高共贏意識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形成這種為整個農產品供應鏈運作的經營模式,使農民的地位有了極大的提高。為此,筆者團隊對咸豐縣和家源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實地調研,并以此合作社為例以小見大剖析小康進程中的合作社的發展。
2.1 經營模式
和家源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以“631”的模式經營的,即“農民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共同發展模式。主要由當地農民大戶牽頭,村干組織宣發號召自愿參與的農民,按照“統一生產產品、統一生產基地、統一農業技術、統一質檢標準、統一經營理念、統一批發銷售、統一售后保障”的獨特運營模式,將合作社產品組織起來利用一定的社會網絡資源優先銷售出去的方式,實現從生產到銷售到售后一條龍的完整供應鏈,有利于延長農產品產業鏈,提高其產品附加值。
2.2 發展優劣勢
1)發展優勢。(1)政策支持。近年來我國為解決"三農"問題、實現全面小康,已經明確表明要著力扶持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并對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根據工商總局2017年最新統計,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有193.3萬家,入社農戶超過1億戶,與早前相比數量有較大增長,而該農民專業合作社也時運良好搭上了政策的快車,在政策支持下發展勢頭良好。(2)農商強強聯合。該農民專業合作社自主謀求新發展,與當地部分農業企業結成“農社企合作”的發展模式,通過企業的人才資源和市場風向補給,提升了農戶進入市場的主動性和應對風險的能力,也可以抵消一部分由于信息不對稱從而導致的農戶利益損失。
2)發展劣勢。(1)合作社專業人才缺乏。由于人才在外不歸使得咸豐縣現在屬于一個空心縣,缺少青壯年主干力量,地域的落后致使管理人才、勞動人才和農業先進知識分子長期缺失,這一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對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和壯大產生了消極的影響。(2)農產品品牌效應不夠。該農民專業合作社還未形成獨特的品牌,由于生產的都是一些比較初低級的產品,并沒有對產品生產進行轉換升級,也沒有可以號召購買力的吸引因子,難以獲得產品收入和盈利,也無法使得產品的銷量得到提升,合作社盈利不能得到穩定保障。(3)合作社吸引力不夠。該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立時間較短,各方面與其他專業合作社相比實力較弱,而且合作社的宣發力度不夠,業績影響范圍較小,并不能夠使絕大部分的農民信服并且加入。
3 社會網絡對小康進程中和家源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影響
當今社會是一個兼容并包、合作共贏的社會,任何合作都離不開社會關系網絡這塊基石。任何一個社會網絡中的社會成員之間聯系越多,那么其社會資本也就越多,相互的聯系有利于整體成員克服單獨集體行動的困境而達成合作行為。同時社會網絡也是一種資源,合作社通過利用這種資源,可以更早獲得商機或者利益渠道。同時,社會網絡在發展生產力和促進經濟増長方面也有重要地位,并對一個組織經營的性質有著關鍵性作用。對于和家源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社員之間的治理制度影響他們的核心合作力,而社會網絡也能夠對成員進行有效的約束。一定程度上此次調查研究的數據就可能會讓我們高估社會網絡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作用和效應,但是隨著時間的推進,這種影響可能會減弱但也可能會更加強勁,這一問題還有待于后續進一步的深入拓展研究。
4 小康進程中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前景
目前,政府對農民合作社的扶持也在逐漸規范化,由于合作社農戶已經擺脫貧困,結合其現在發展與自身實際狀況,合作社決定依托自然生態優勢和茶葉產業化優勢,努力建設生態茶園、高效茶園和旅游觀光茶園,引領茶農依托茶產業,借助國家扶持政策,加快發展速度,持續增收致富奔小康。
該合作社多次進行考察、展銷、網上銷售和技術培訓等活動,在努力建設管理體系的同時,也在組織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不定期的學習、參加培訓,與其他同行相互交流管理理念、發展思路、生產經驗,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使合作社的生產建設和經營銷售始終處于持續向上的態勢。利用自身穩定的營銷隊伍,做好營銷策劃和營銷手段,為合作社的農產品推廣出謀劃策,以鞏固目前的銷售網絡,并致力于挖掘市場的潛在資源,拓寬營銷之路,擴大市場占有,使合作社的效益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該農民專業合作社下一個三至五年的預期目標是:1)茶農組織化程度達到98%。2)提高本合作社生產的天然富鋅茶葉知名度和市場認可度。3)標準化生產普及,機械化生產水平提高,畝平茶葉收入達到4500元。4)實現科技增收、全方位機械化、智能化服務技術。5)建設好地方領頭旅游觀光茶園,為發展咸豐縣第三產業打基礎,同時帶領周邊農民一起走上穩步發展的致富之路。
5 結語
當今,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充滿機遇與挑戰,為了繼續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發展方向,因此必須把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作為發展農村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重要工作,以期使三農問題得到一定改善,提高農業產業化和組織化程度,并為小康進程中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提出一定參考意見,發展中國特色農民專業合作社。
參考文獻
[1]孔祥智.農民合作社“十三五”發展展望[J].中國農民合作社,2016(01):40.
[2]姚新華.農民蠶業合作社經營模式的實踐與探索[D].蘇州大學,2015.
[3]位英.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優勢與劣勢[J].農民致富之友,2014(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