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濤 侯鵬 吳園園
摘 要:事業單位是由國家機關舉辦,從事教育科研,文化,衛生等活動并具有公益服務性質的社會服務組織。事業單位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組成力量。其履行職責的能力直接關系人民生活質量水平,體現服務型政府建設成效。在事業單位中推行公益服務清單制度建設,有利于加強對事業單位的監督管理,進一步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服務需求。
關鍵詞:事業單位監管;公益服務清單建設
基金項目:中共河北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課題(課題編號:SL2018010)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公眾對公益服務的需求日益多元化,而事業單位提供的各類公益服務質量參差不齊,造成服務水平存在差異等問題。事業單位是我國現行行政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服務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經濟社會發展。事業單位具有重要的社會公益服務資源,如缺乏對其行之有效的監管手段,勢必會影響社會整體公共服務水平,從而影響事業單位乃至政府形象。因此,加強對事業單位的監督管理,能使其更好的提供社會公益服務,促進事業單位和社會經濟雙向發展。
1 事業單位監管缺位造成的原因
事業單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國有資產設立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它參與社會事物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務職能,宗旨是為社會服務,具有服務性,公益性與知識性的特點。[1]
事業單位性質不同于政府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在履行公益服務職能時需承擔相應的社會服務職責,由于公益類事業單位不追求經濟效益,缺乏完善運行管理機制,工作人員服務意識不足,加之政府部門對事業單位缺乏行之有效的監管手段,容易導致公益類事業單位公共服務缺位等問題的發生。目前,我國尚缺乏對事業單位監管有效的法律規范,而社會公眾普遍缺乏對自身服務利益的索取意識,公益類事業單位與社會公眾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事業單位與服務相對人之間的溝通和相互監督效果。因此,加大事業單位監管力度刻不容緩,勢在必行。
2 事業單位監管缺位造成的后果
加強事業單位的市場化,激發事業單位的創收積極性,成為事業單位市場化改革的主旋律。如果實施市場化改革,就會使得公益類事業單位擁有更多的創新服務自主權,同時也帶來了市場競爭的壓力。目前,我國公益類事業單位管理體制還是政府部門權力的延伸,根植于傳統的計劃經濟時代,事業單位行政化現象仍普遍存在。公益類事業單位資金來源于政府財政撥款,不存在通過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增加實際收入,這就容易偏離公益性的宗旨。如果缺乏對事業單位必要的監管措施,容易導致一系列問題的發生。一是公益類事業單位對市場經濟適應性較差,導致人力,物力等公共資源的過度消耗,降低了資源利用效率。二是公益類事業單位通過財政供養維持運轉,發揮自身公益服務職能的主觀能動性不夠,從而導致經濟運行規則被擾亂,產生國有資產流失與腐敗現象的可能性。三是公益類事業單位長期缺乏有效監管,造成人浮于事,影響政府形象和公信力,有礙服務型政府建設進程。
3 加強公益服務事業單位監管的必要性
事業單位監管缺失造成其自身服務職能履行不到位,加強公益類事業單位監管能充分保障其合法有序運行,構建完善的監管體制,維護公眾利益。所以,加強對事業單位的監管刻不容緩。
首先,加強事業單位監管有利于為社會公眾提供多層次多元化的公共服務,保障社會公眾利益。在完善的監管體制下,可使事業單位提高資源使用效率,避免出現公共資源浪費和腐敗問題的發生[2]。
再次,我國事業單位歷經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未建立一套高效的監管機制。加強事業單位監管有利于推動其自身改革發展,提高組織運行效率,確保公共服務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最后,加強事業單位監管有利于推動建設服務型政府。政府部門是事業單位的直接管理和舉辦者,加強事業單位監管有利于政府職能向提供更好更全的公共服務方向的轉變,促進服務型政府的構建,完善公共服務供給機制,有效提升政府形象。
4 利用公益服務清單加強事業單位監管的意義
建立事業單位公益服務清單制度,是對事業單位運行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并以此為保障,監督事業單位業務服務開展情況。積極借鑒國內外公共服務組織監管經驗,加強對事業單位監管,提高事業單位整體服務水平。
第一,規范事業單位宗旨與服務范圍。嚴格根據法律,法規等各類規范性文件厘清事業單位公益服務事項,劃定事業單位界線,規范法人證書登載許可事項,提高事業單位依法正確履職能力。真正解決事業單位與政府部門間職責交叉,公共服務不到位等問題。厘清政府,企業與事業三者關系。
第二,對事業單位實行清單化管理。按照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和“放管服”改革工作要求,事業單位根據職能變化情況及時對清單做出調整,將事業單位公益服務清單與事業單位法人登記,績效考核,信息公開等工作相結合,實現對事業單位的清單化監管。
第三,促使事業單位發揮公益服務職能。當前,部分事業單位中仍存在服務屬性不明,服務質量較低等情況。其大部分原因為不能集中力量提供豐富的公益服務。通過編制事業單位服務事項清單,規范事業單位宗旨與業務范圍,使其充分認清自身職責,并發揮好公益服務職能。
第四,實現服務群眾的最終目標。編制事業單位公益服務清單,要以人民的利益作為出發點,始終堅持以服務群眾為中心,廣大企業和群眾可通過政府網站等方式查詢事業單位所提供的全部服務事項,并了解辦事流程等情況,更好的實現服務群眾的最終目標。
5 結語
我國事業單位改革先后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改革后,事業單位的核心目標是構建現代公益性組織體制。加強事業單位監管是事業單位改革的重要部分,建立事業單位公益服務清單及建立一系列配套監管制度,可有效增強事業單位公益屬性,引導促進我國事業單位深層次變革,激發并豐富我國事業單位運行體系,促進政府職能的轉變,使事業單位更好的發揮其為社會提供公益服務的職能。
參考文獻
[1]田明.公益性事業單位監管制度改革研究[D].廈門大學,2014.
[2]田利.公益服務視角下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研究[D].天津商業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