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穎,王雪萍
(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神經外科,重慶 400042 )
腦外傷疾病患者在進入ICU治療后,為了避免患者出現呼吸困難乃至窒息從而對患者造成生命危險,醫生通常會給予患者機械通氣的治療方法,而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就是指在醫生給予患者機械通氣治療后48h內出現的肺部感染并發癥[1-2]。
對2017年10月-2018年3月來我院治療的腦外傷疾病且采用機械通氣治療的患者共計46例的患者資料進行收集,并依據其護理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各23例患者。其中,對照組患者包含男性21例,女性25例,患者年齡24-73歲 患者平均年齡(43.25±11.37)歲。試驗組患者包含男性29例,女性17例,患者年齡29-76歲,患者平均年齡(39.67±12.59)歲。其中,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腦外傷臨床癥狀表現等一般資料上均無顯著差異性(P>0.05),具有統計學分析意義。
對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并發癥預防護理措施,包括病房內每日消毒、嚴格控制來訪人員避免患者感染、適當給予抗生素治療等。對試驗組患者則采用循證護理的預防方法,通過在中國知網數據庫、萬方數據庫、BNJ、RNAO等數據庫內搜索“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機械通氣護理”等關鍵詞,尋找到可供臨床腦外科機械通氣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并發癥臨床護理的方法。[3]隨后由5名醫生及護理人員所組成的循證護理方法討論小組對所收集到的文獻進行整理討論,并依據自身病房內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一套循證護理方案,其具體的循證護理方案制定流程為:首先對所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研究證據類型判斷,依大體將其分為隨機試驗和對照實驗兩種,再細化區分其為實驗研究、類實驗研究和非實驗研究。優先考慮采用隨機實驗和對照實驗方法的實驗研究,排出隨機實驗方法的類實驗研究及非實驗研究,最后采用Johns Hopkins證據分級考量其研究證據。
隨后護理人員依據循證護理方法討論小組所制定的護理方案為試驗組患者進行護理,其具體護理內容包括:
嚴格的無菌操作。醫護人員在對患者開展護理活動時要保持高度的無菌操作規范,在進行機械通氣操作時嚴格洗手、使用一次性醫療器械。定期為患者清潔呼吸道分泌物,以保證患者呼吸道內環境的相對清潔。
對ICU病房內的嚴密消毒措施。為了最大限度的減少外來病菌侵入為患者造成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并發癥風險,護理小組人員要每日嚴格對ICU病房內的環境及醫療器械進行嚴密的消毒。醫護人員要定期對呼吸機、病房內衛生進行消毒,并定期更換濕化器內的無菌水。對于外來探視人員的數量和頻率要嚴格控制,進入ICU病房前護理人員要協助其進行嚴密的消毒,并為其進行探視宣教,以保持ICU病房內的微生物密度。
正確吸痰及為患者進行呼吸道管理。為了避免呼吸道分泌物在患者呼吸道內囤積為患者增加感染風險,護理人員還要正確的為機械通氣的腦外科患者進行呼吸道管理,護理人員要持續保持患者呼吸道濕潤。在進行吸痰時護理人員應當正確判斷吸痰指征。
隨后對兩組患者的臨床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并發癥的發病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結果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本次試驗,采用循證護理方法進行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并發癥預防及護理費試驗組患者在臨床并發癥的發病情況要顯著優于采用一般護理方法的對照組患者(P<0.05),兩組患者的具體對照結果詳見表格1。

表格1:對照組和試驗組患者臨床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并發癥對比
伴隨著當前醫學界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醫療文獻被錄入到各種數據庫中,這些數據為臨床治療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在現實治療的過程中,醫生有效的對文獻資料進行整合,并將其分析結果應用到實際治療的情況越來越多,并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3]。循證護理的護理理念由此興起,其通過對文獻資料的有效收集分析,結合臨床循證試驗及對比,為護理工作提供指導。
本次試驗的結果表明,采用循證護理方法的腦外科機械通氣試驗組患者在臨床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并發癥的發病情況要顯著優于采用一般護理方法的對照組患者(P<0.05)。綜上所述,循證護理的護理理念值得在臨床腦外科疾病的治療及護理過程中發揚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