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迎春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消化內科,湖南 長沙 410013)
重癥胰腺炎為急性胰腺炎的特殊類型,患者多伴有全身代謝功能紊亂癥狀,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將會致使患者死亡[1]。為了深入了解循證護理模式在重癥胰腺炎患者空腸營養護理期間應用的價值,文章將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接受空腸營養護理的60例重癥胰腺炎患者視為調查對象,結合數據調查的結果展開討論,現總結內容如下。
將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接受空腸營養護理的60例重癥胰腺炎患者視為調查對象,隨機分組法納入循證組與常規組(n=30)。循證組中男女比例為16:14,年齡范圍在42歲到67歲之間,年齡均數為(57.81±3.11)歲。常規組中男女比例為15:15,年齡范圍在41歲到67歲之間,年齡均數為(57.57±3.65)歲。組間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區別,且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P>0.05)。
參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循證組實施循證護理模式,具體方式如下。
1.2.1 查找循證
綜合評估患者的臨床癥狀、病情等,制定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計劃,明確預防與控制感染的方式,出血性休克、疼痛性休克的預防方式等[2]。查找知網、萬方等了解空腸營養護理的方式等,使臨床護理干預更加全面[3]。
1.2.2 循證護理
(1)健康教育:耐心講解腸內營養支持的方式,指導患者腸內營養支持的意義,具體的實施方式等,使患者能夠保持治療的自信心。(2)操作護理:操作期間鼻腸管營養支持前,需要為患者實施口腔分泌物的清除。治療期間患者如果出現呼吸困難、咳嗽等臨床癥狀,則需要減慢營養液注射的速度。發生誤吸則需要停止營養液輸入,且使患者頭偏向一側[4]。
比較兩組患者的營養支持率及并發癥發生率。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實施數據處理,計數資料、計量資料分別應用卡方與t值予以檢驗,差異性比較應用p值予以評價,P<0.05則代表具有統計學意義。
常規組患者的營養支持率為86.67%,循證組患者的營養支持率為100%%,組間差值比較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常規組與循證組患者的營養支持率對比
常規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3.33%,循證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6.67%,數值比較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常規組與循證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重癥胰腺炎具有患者癥狀比較嚴重,致死率與致殘率較高等特點,早期空腸營養護理能夠滿足患者的腸道中營養需求,避免膿毒血癥的發生[5]。護理期間需要提升置管護理的重視程度,嚴格執行各項無菌操作流程,密切觀察患者的尿液、皮膚與大便顏色。
循證護理方式能夠將專業的護理知識與護理實踐活動相互融合,以科學為依據,結合臨床實踐工作的經驗制定全面性的護理干預計劃,使臨床護理工作更加專業、有效。循證護理在重癥胰腺炎患者空腸營養護理護理期間的應用,能夠通過耐心的指導,提升患者的腸內營養支持治療依從性,使患者能夠對治療活動充分信心,保證患者腸道中正常菌群的平衡性,保持腸道細胞正常分泌能力。循證護理干預方式下,能夠提升空腸營養護理的整體效果,彰顯“以人為本”的臨床護理理念,對患者整體生活質量的改善也能夠產生重要影響。
結合數據調查的結果顯示,常規組患者的營養支持率為86.67%,循證組患者的營養支持率為100%%,組間差值比較表明循證護理干預方式下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營養支持率,對患者并發癥的有效控制也能夠產生積極影響。常規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3.33%,循證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6.66%,數值比較的結果證實了循證護理模式的應用價值。
綜合上述內容,循證護理模式在重癥胰腺炎患者空腸營養護理中的應用,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營養支持率,且能夠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護理干預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