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曦,李楊玲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東 廣州 510000)
我國乳腺癌發病率、患病率呈現不斷上升趨勢。目前針對早中期乳腺癌多采用手術切除,效果理想,但該術式對活動功能產生負面影響;另外,患者乳房切除后破壞了女性生理形體受到破壞,損害到女性的自信心[1]。隨著治療乳腺癌方法的改進和完善,在康復過程中對醫療和護理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因此,本研究在乳腺癌術后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展開了臨床應用微信式延續護理方式對患者功能鍛煉依從性和生活質量的作用效果的研究。
于我院2015年5月-2017年12月實施乳腺癌根治術的8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原發性乳腺癌患者;第一次接受手術;根據國際抗癌協會系統分Ⅰ期~Ⅲa 期;依從性好,同意配合;會使用移動電話。對半隨機分為實驗組平均年齡(49.2±8.1)歲;常規組平均年齡(50.3±7.8)歲?;静∏椋ǚ制?、化放療、切除范圍)、年齡等資料滿足研究的要求,可以用于研究(P>0.05)。
1.2.1 常規護理方法
患者出院時,護理人員對患者和家屬進行常規健康教育,術后一、二、三個月進行隨訪探視。
1.2.2 微信式延續護理方式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運用微信延續護理方式對出院患者施用延續性管理。包括:(1)收集患者信息:在患者出院前,記錄好患者信息,實驗組患者實名拉進延續護理群。(2)組建延續護理小組:護士長為組長,組員包括具備2-3年以上護理經驗的醫護人員5人。(3)微信群互動:由高年資護士挑選與乳腺癌相關的知識的文章、音頻和視頻,由科室護士長審核后,發送到微信群,內容有功能鍛煉、前沿診療、飲食及傷口護理等。同時功能鍛煉方法可以以視頻的方式提供真人版示范發送在群里。每周五晚上七點到九點,科室主診醫護人員在線進行答疑解惑。當然,平常時間,患者和家屬也可在微信群里交流抗癌的歷程體會,護士可以利用碎片時間針對患者提出的問題及時解答,鼓勵患者以積極面對術后康復。
我院護理人員在患者出院時、術后進行隨訪探視,使用功能鍛煉依從性量表和生活質量量表評價依從性和生活質量。
計量資料以(±s) 表示,使用SPSS18.0進行t檢驗。當P>0.05,有統計學差異。
實驗組和常規組出院時術后功能鍛煉依從性和生活質量評分差異可忽略(P>0.05) ,出院后三個月,實驗組功能鍛煉依從性評分(48.3±5.5)對比常規組(30.4±4.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生活質量得分為(54.7 ±7.0)對比常規組(44.1±6.8)差異可觀(P<0.05)。見表1。
表1 實驗組和常規組功能鍛煉依從性和生活質量評分變化情況(±s)

表1 實驗組和常規組功能鍛煉依從性和生活質量評分變化情況(±s)
注:*與出院前比較,(P<0.05)。
組別 n 功能鍛煉依從性 生活質量出院時 出院后 出院時 出院后實驗組 46 49.7±4.9 48.3±5.5 37.2 ±5.354.7 ±7.0*常規組 46 50.2±4.1 30.4±4.9* 37.1±5.4 44.1±6.8*t值 0 16.4 0 7.4 P值 >0.05 <0.05 >0.05 <0.05
我國乳腺癌發病率、患病率呈現不斷上升趨勢。早中期乳腺癌多采用手術切除,可以很好得避免癌細胞在機體內的擴張和遷移,但該術式會使患者肩部僵硬,需要進行功能鍛煉,同時,乳房切除后破壞了女性生理形體,損害到女性的自信心,影響術后正常生活。隨著治療乳腺癌方法的改進和完善,常規護理方法對乳腺癌切除術后患者的心理康復和生活質量管理不足,在康復過程中對醫療和護理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信是近年來非常受大眾青睞的一款通訊工具,具有快捷性、時效性、互動性等多種優點,可以通過手機網絡捷高效得發送文字和視頻,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生活距離,方便人們之間的交流、互動與溝通。微信通訊工具的優點可以有效地運用于臨床患者管理,對患者改善出院后治療依從性、指導康復預后鍛煉和提高生活質量水平有重要意義。
在運用微信式延續護理與常規護理比較時,出院后三個月,實驗組功能鍛煉依從性評分(48.3±5.5)對比常規組(30.4±4.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生活質量得分為(54.7 ±7.0)對比常規組(44.1±6.8)差異可觀。筆者的研究表明對乳腺癌術后患者運用微信式延續護理能增加功能鍛煉依從性,減少不良事件發生,改善術后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