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月琴
(江蘇省揚中市中醫院,江蘇 揚中 212200)
藍光照射為新生兒黃疸的一種簡單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因治療期間新生兒遠離母親,容易發生新生兒哭鬧、溢奶以及皮膚損傷,不利于治療順利進行[1-2]。因此加強藍光治療期間的護理工作,可規避不良反應發生,提高治療效果。本次研究中,對比優質護理與常規護理應用于藍光照射黃疸患兒治療效果,總結如下。
將我院從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共56例新生兒黃疸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對照組28例,均為足月兒,男18例,女10例,年齡為2-28d,平均年齡為12±2.2d,體質量為2.52-4.45kg,平均體質量為3.40±0.22kg;觀察組28例,男19例,女9例,均為足月兒,年齡為3-27d,平均年齡為11±2.6d,體質量為2.50-4.50kg,平均體質量為3.42±0.24kg。兩組患兒的數據經分析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
實施母嬰分離,先給予兩組患兒藍光照射連續治療3d,每天12h。對照組藍光照射前,耐心講解治療作用以及需注意事項,控制光療溫度濕度,檢查藍光箱,并做好相應的清潔工作,注意遮蓋新生兒隱私部位。觀察組則實施優質護理,具體內容為:①健康宣教,治療前,通過宣傳資料、講座等形式,提高患兒家長對黃疸知識、藍光照射治療原理以及可能會出現不適等方面知識的了解,減輕患兒家長的心理負擔;②環境準備工作:包括病房溫度、濕度及光療箱溫度等準備工作,箱墊放柔軟棉布,并固定患兒頭部在一側,避免患兒撞傷碰傷,放入箱前,為防止患兒抓傷自己皮膚,需先進行指甲修剪,若有必要,可帶上小手套。③按摩護理,患兒離開母親被放入箱內,可能會害怕恐懼不適,表現為哭鬧不止,護理人員可通過撫觸按摩,播放睡眠曲,輔助患兒翻身,便于光照充分;④喂養護理,少量多次喂奶,并定時喂奶,兩次喂奶期間可喂養患兒適量溫水。⑤觀察患兒病情,詳細記錄每天大小便情況,觀察尿液顏色、皮膚黃疸消退情況,若發現患兒腹瀉、腹脹、精神異常等,及時告知醫生,并采取措施處理。
記錄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期間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眼罩脫落、皮膚損傷、窒息、溢奶),根據四級評分法,從基礎護理、衛生環境、護士態度、??谱o理等方面對兩組患者護理質量進行評價,每項滿分15分。
使用SPSS20.0統計學分析工具對本次收集數據進行研究分析,計量資料正態分布(±s)表示,并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以x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眼罩脫落、皮膚損傷、窒息以及溢奶等不良反應發生率少于對照組,兩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護理實施后治療中不良事件發生情況(n/%)
對照組基礎護理、護理人員態度、衛生環境、專科護理評分分別為(9.0±2.3)分、(10.7±3.5)分、(10.5±2.6)分、(9.2±1.7)分,觀察組則分別為(13.5±2.0)分、(13.6±1.5)分、(13.8±1.8)分、(12.0±1.8)分,觀察組的基礎護理、護理人員態度、衛生環境、衛生環境以及??谱o理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
黃疸為一種新生兒常見疾病,研究表明,膽紅素代謝異常、膽紅素過量產生、排泄異常等均會導致新生兒黃疸發生。病理性黃疸若治療不及時,就會傷及患兒中樞神經系統,引發膽紅素腦病,嚴重者會危及患兒生命健康[3]。因此,積極采取措施治療新生兒黃疸,同時結合必要的護理干預,提高疾病治療效果,對于消除黃疸癥狀,提高患兒的生存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藍光照射為一種常用的物理治療方法,經425-475m波長光纖,將膽紅素排出體外,用于治療黃疸,但該技術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較多,再加上新生兒的依從性差,影響臨床治療效果。為提高照射治療效果,臨床提出結合優質護理干預,優化護理治療效果[4]。本次研究中,對照組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實施優質護理干預,包括健康教育、環境準備、按摩護理、喂養護理以及觀察患兒病情護理,整體提高護理質量同時,減少藍光照射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本次研究表明,觀察組的眼罩脫落、皮膚損傷、窒息以及溢奶等不良反應發生率少于對照組,各項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表明優質護理應用于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治療中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藍光照射治療黃疸患兒接受優質護理,可提高患兒康復效果及護理質量,可廣泛推廣到臨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