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彩萍
(山西省臨汾市第二人民醫院,山西 臨汾 041000)
回顧性的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診治的30例兇險性前置胎盤的臨床資料,所有的患者均為單胎。將其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兩組,A組15例,年齡22~35歲,平均年齡(26±1.3)歲;孕周32~37(35.01±1.3)w,產次1~3次(1.23±0.5)次;B組15例,年齡23~34歲,平均年齡(26±1.4)歲,孕周32~38(34.32±1.57)w,產次1~4次(2.03±0.6)次;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基礎信息上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B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包括進行血壓,脈搏,呼吸等常規檢查;每半個小時檢查一次患者的子宮收縮情況和宮底高度,監測胎心變化以及陰道出血量,將患者的會陰墊和排泄物保留以便于日后的檢查;及時的查看患者的膀胱充盈狀態,引導患者及時的排尿;檢查患者身上是否有出現壓瘡等皮膚問題,如果出現要及時的進行治療,病房要做好消毒工作,對患者做好安全健康教育工作。A組在B組的基礎上,增加優質護理干預,一方面及時的對患者進行溝通與交流,與患者之間建立起信任感,及時的了解患者的信息并記錄,主動向患者介紹自己,并向患者介紹主治醫生和護士長[1],以及患者所處的病房情況;另一方面要告訴患者需要吃的食物和忌食的食物,要對病房做好清潔消毒衛生,定時更換床單被褥,確保病房干凈舒適,及時更換病房水壺的熱水,為患者飲水提供方便,為患者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在晨間護理時,要注意關心患者夜間的情況,如果有異常要及時記錄并報告給主治醫生,夜間護理時,要注意安靜,并關好門窗,讓患者有一個比較舒適的休息環境;最后要細致的了解患者的心理情況,如果患者有心理上的問題,例如抑郁,焦慮等,要幫助患者及時的進行疏導,與患者家屬保持聯系,多關心多陪伴患者,給患者帶來信任感與安全感,同時可以給患者舉一些成功案例,幫助患者樹立信心,樂觀的面對。
分析患者的住院時間,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孕婦大出血,血小板減少以及感染等情況;根據評價分析患者對護理是否滿意[2](>70分)。
用SPSS21.0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P<0.05則表明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A組也明顯少于B組(P<0.05),詳情參考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對比
在護理滿意度上A組93.3%(14/15)明顯高于B組患者的滿意度80%(12/15),差異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在住院時間上,A組患者住院時間(12.5±3.84)d,B組患者住院時間(21.63±3.99)d,A組患者在住院時間上明顯短于B組,(t=6.385,p=0.000),差異顯著。
我國的醫療衛生水平在快速的發展,同時護理工作也在不斷的進行完善和進步[3],優質的護理工作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治療的效果,優質護理服務貫穿于患者治療的全過程,包括從住院到出院以及出院后的隨訪跟蹤,為患者提供一對一的全程服務,滿足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作為護理人員,不管是在工作責任感還是態度上,都應該全身心的投入,要有足夠的耐心關心患者,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兇險性前置性胎盤對孕婦來說,極易造成流產和大出血等狀態,嚴重的威脅到了產婦及產兒的生命安全,在遇到這種情況,對產婦及時的進行剖宮產手術可以及時降低母嬰的死亡率,如果同時配以優質的護理方法干預,可以有效的減少手術后的并發癥,從而改善產婦以及嬰兒的生命質量。從本次研究來看[4],采用優質護理干預的患者在并發癥的發生率以及住院時間上都明顯的低于常規護理的患者,且患者對優質護理的滿意度更高。優質護理重點強調了一對一的專業護理,要求護理人與從職業道德到綜合素質上都要有較高的水平,為患者開展貼心化的護理工作,例如對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緩解患者因為手術而產生的緊張,焦慮心理,為患者舉證一些成功案例,增強患者手術的信心,有利于舒緩患者的心理情緒,便于手術順利進行,促進了患者的康復。
綜上所述,在兇險性前置胎盤的治療中進行優質護理的干預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治療的效果和滿意度,并且能有效的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從而提高了母嬰的生命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