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柳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廣東 佛山 528000)
顱腦損傷是神經外科常見病,顱腦損傷病死率高、傷殘程度高、后遺癥多,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功能[1]。顱腦損傷的康復重點是減少神經缺失,恢復生活功能,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除了院內康復外,院外持續性干預十分必要。本文前瞻性分析了我院采用延續性護理干預提升顱腦損傷患者獨立生活能力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將我院神經外科2017年5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顱腦損傷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組先后順序采用單雙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24-65歲,平均年齡38.60±10.24歲,入院GCS評分5-12分,平均6.72±2.08分。研究組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26-68歲,平均年齡38.92±10.40歲,入院GCS評分5-12分,平均6.95±2.12分。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GCS評分等基線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對照組給予常規出院宣教,交代后期的居家治療、護理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定期復診,發放康復訓練手冊。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主要內容有①制定護理計劃,依據患者實際需求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如心理疏導、并發癥預防、飲食指導、康復鍛煉計劃等,提升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認知,提升自我管理能力。②延續性護理干預,采取自愿報名的形式在科室內征集兩名工作責任心強、耐心、溝通能力優秀、專業知識扎實的責任護士為延續性護理隨訪護士,隨訪方式以電話及微信展開。電話隨訪包含每周1次定期隨訪,隨訪內容包含患者的心理狀況、飲食狀況、并發癥及生活功能恢復情況,了解患者護理計劃執行情況,深入溝通未能執行的具體原因,并協助患者克服。其次將顱腦損傷院后康復患者組間微信群組,每日動態發送關于院后康復相關知識,積極解答患者院后康復過程中遇到的問題。③康復訓練指導,院后生活功能恢復是康復訓練的主要目的,向患者及家屬強調院后早期實施針對性的康復訓練對于神經功能的恢復、生活功能的康復及生活質量的提升有積極重要幫助。護理人員積極指導患者康復鍛煉知識,如上肢運動、下肢運動、語音恢復、聽力及感覺恢復等。
研究開始及干預后(6個月)采用美國國立精神功能量表NIHSS評估患者的神經功能,該量表包含意識水平、意識水平提問、意識水平指令、凝視、視野、面癱、上肢運動、下肢運動、共濟失調、感覺、語言、構音障礙、忽視癥,得分范圍為0-42分,得分越高,提示神經功能缺損越高[3]。采用改良Barthel指數評估患者獨立生活能力,該量表包含穿衣、進食、修飾、洗澡、小便以及大便控制、平地行走、如廁、床椅轉移和上下樓梯等項目,總分100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功能越好。
數據處理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取顯著性水準α=0.05。
兩組患者干預后的NIHSS評分及Barthel指數與干預前比較均有所改善;研究組干預后的NIHSS評分及Barthel指數改善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同期,P<0.01。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獨立生活能力比較( ±s,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獨立生活能力比較( ±s,分)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與干預前比較▽P<0.01
組別 例數 NIHSS評分 Barthel指數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30 12.80±2.61 9.98±2.15△ 35.25±6.22 62.70±9.60▽研究組 30 13.13±2.80 6.80±1.50▽ 34.90±5.94 70.15±10.28▽t值 0.472 6.229 0.641 2.901 P值 0.639 <0.01 0.524 0.005
顱腦損傷患者由于腦細胞受損,神經功能損傷,多伴有癡呆、遺忘、人格改變、精神病性狀、情感障礙及神經癥樣綜合征等,嚴重制約了獨立生活能力,引發生活質量偏低。延續性護理是對患者出院后實施可持續性的醫療保健支持,通過完善的康復指導計劃,減輕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協助建立康復信心,提升獨立生活功能。顱腦損傷患者多由于經濟因素,出院后無法獲得專業醫護人員的指導,糾正錯誤的生活方式及鍛煉方式,制約了患者院后的康復效果,可見醫院在延續性護理服務有重大的改進社會需求。本研究發現,兩組患者干預后的NIHSS評分及Barthel指數與干預前比較均有所改善;研究組干預后的NIHSS評分及Barthel指數改善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同期,P<0.01。說明延續性護理干預可更好的提升顱腦損傷患者院后獨立生活功能,減輕神經功能缺損,這與延續性護理服務提升了患者康復信心,解決了康復知識匱乏,提升了康復訓練的依從性有關。
綜上,延續性護理干預在顱腦損傷患者應用可促進神經功能康復,提升獨立生活能力,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