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南
(海南廣播電視總臺,海南 海口 570000)
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隨著形勢發展,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要推動融合發展,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進入互聯網時代,傳統媒體式微,而黨建電視節目應調整思路,積極應對互聯網時代輿論傳播新環境,推動傳統電視節目的轉型與發展。
進入互聯網時代,尤其是在“互聯網+”發展計劃提出以后,中央以及地方電視臺在黨建電視節目制作中紛紛利用網絡平臺,融合新媒體形式,打造新的節目內容,以拓寬黨建輿論宣傳渠道。但是目前黨建電視節目,尤其是地方臺的電視節目質量來看,其在應對網絡沖擊,實現媒體融合方面依然面臨著諸多問題。例如節目內容“不接地氣”,脫離群眾,一味在思想層面拔高,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忽視了民生問題,影響了群眾對節目的認可;節目質量不過關,缺乏新聞宣傳的藝術性和技巧性,影響了群眾的觀感,難以與日益創新的新媒體黨建節目相抗衡;媒體融合方式單一,微博、微信客戶端對于用戶缺乏吸引力,且節目自身缺乏吸引力,在平臺運作中無法體現網絡宣傳優勢等等。針對此,電視臺應深入分析黨建電視節目的時代意義,結合互聯網時代新媒體傳播環境,制定切實可行的轉型與發展策略。
雖然在互聯網時代,新聞傳播呈現出新的特點,但是“內容至上”的基本原則卻不可動搖,在當前新媒體的沖擊下,電視臺在制作黨建節目的過程中應立足這一基本要求,找準時代主題、密切聯系群眾,進而不斷完善節目內容。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變化,波瀾壯闊,各行各業的人對于時代的變革都有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想要傾訴的話語,而電視節目可以以此為切入,抓住時代脈搏,將時代的發展與個人的命運相結合,豐富黨建工作內容,深化黨建節目主題。
例如2018年12月26日,浙江電視臺公共新聞頻道播出了節目《我說40年》,節目以“回望四十年、奮進新時代”為主線,生動展現40年來黨建引領浙江各領域改革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分“使命” “堡壘” “人才” “先鋒”4期,邀請12名改革開放的親歷者,講述浙江勇立潮頭、領跑改革背后的人和事,同時邀請多名省內外知名專家學者,與講述者互動交流,從新的角度詮釋改革開放中黨的領導作用,展現黨建工作的底色。
在互聯網時代,群眾對新聞節目的需求呈現多元化發展,即一方面希望從內容上獲取更多貼近現實生活,影響未來發展的黨方針、政策等;另一方面則在形式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傳統一板一眼的新聞講述已經無法滿足觀眾的互動要求,實現對新聞傳播過程的主動參與,實現與電視節目的雙向互動已經成為節目創新轉型的必然要求。從形式創新上來講,電視臺在制作黨建節目的過程中,應積極探索新聞表現形式,利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構建新的傳播環境,吸引群眾參與其中,提高節目的宣傳力度。例如中央臺的黨建節目《榜樣》在制作中充分利用了新聞傳播藝術,在舞臺布景中滲透“不忘初心”的理念,用紅色巨艦揚帆起航凸顯節目主題;在嘉賓的選擇上,節目組將目光聚焦在各行各業的榜樣上,用一個個鮮活的人物、生動的故事,為我們講述中國共產黨黨員在時代發展中迸發出的力量,進而提高節目的吸引力與感染力。
在互聯網時代,黨建電視節目的轉型離不開新媒體的支持,而新舊媒體利用各自優勢實現融合、共生,也是創新黨建宣傳形式,提高黨建工作實效的必然選擇。在媒體融合過程中,電視臺應著力打好“組合拳”,將網絡平臺、客戶端、電視臺納入到同一體系中來,依托互聯網技術與全媒體手段打造符合互聯網時代的電視節目,以吸引民眾參與互動,提高節目影響力。例如湖南電視臺根據廣電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快廣播電視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意見》的指導,不斷提高與互聯網合作級別,實現網絡電視平臺芒果TV與今日頭條的合作,并利用短視頻、直播、臺網互動等倒逼黨建電視節目的制作;同時利用微博、微信、客戶與用戶建立互動平臺,及時獲取節目收看的數據信息,并利用大數據推動節目創新探索,推動黨建工作落實。
總之,在互聯網時代,傳統電視節目的轉型與創新發展已經成為其融入新媒體環境,獲得新的發展機遇的必然選擇。目前中央以及地方各臺在黨建電視節目制作中存在著諸多不足,節目內容缺乏吸引力,節目運作難以適應新媒體傳播環境,影響了黨和政府輿論宣傳工作的有效性。針對此,相關部門應根據黨中央的指導,積極迎接互聯網時代的挑戰,探索媒體融合方式,為黨建節目的轉型與發展探索新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