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慎政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陜西 西安 710100)
新媒體技術在科技發展的環境下快速更新,為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創造了良好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但同時,這種技術的高速發展也對學生的思維意識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安全隱患。所以,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應用適合的教學策略,引領學生思維的正向發展。
教育機會:一方面,依靠新媒體技術形成針對性較強的教學平臺。只有政治思想教育不斷完善教學體系,才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獲得實際的教學效果。但這種意識概念的建立看似簡單,實踐起來難度較大,而新媒體的出現正好解決了這一難題。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在新媒體創設的環境下,可以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以新媒體技術作為主要的教學手段,不僅提高了自身的主動性,而且縮短了有效信息的獲取時間,是各層教育的轉折點。另一方面,強化了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政治思想教育在新媒體時代的作用下話語權被降低。其中的原因在于學生更偏向于應用網絡對信息資源進行獲取,但這并不影響政治思想教育的發展。高校只需要完善政治思想教育的機制,重視傳播信息中的有價值資源,強化政治思想教育的主體地位。
教育挑戰:一方面,增加了老師的應用難度。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夠將新媒體的全部教學優勢挖掘出來,與教學結合效果較差,無法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另一方面,新媒體背景下信息傳播速率較快,傳播質量無法得到有效監督,容易造成不良的影響。
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對新媒體的發展優勢進行明確,才能夠更好地將其與教學進行融合,具體做法有以下幾點:一是正向接受新媒體帶給學生的思維意識沖擊。時代的變遷發展與科學技術水平息息相關,而新媒體技術時代的高質量發展不僅拓展了學生的認知面,幫助學生更及時地獲取信息,也降低了學生其他方面的代價。二是正向接受新媒體對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多重影響。傳統的政治思想課堂教學中,老師占主導地位,這種教學模式已經在新媒體時代下無法生存,不能夠對學生的言論自由進行保護。因此,老師應該以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基礎,幫助學生進行思維轉化。讓學生走出封閉的自我空間,在新媒體技術創設的便利環境下,優化學生頭腦中的文化,并以此為基礎形成可行性較強的方案,宣誓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主權性,使學生既能夠得到正確的政治思想教育,又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三是正確認識新媒體給予思政教學手段的抨擊。現階段,我國在開展政治思想教育時仍沿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降低了教學的新鮮感和趣味性。長此下去,學生對政治思想的學習熱情被弱化,繼而降低了教學質量。基于此,老師必須要勇于接受新媒體時代帶來的機會及挑戰,創新教學手段。例如:老師在開展政治思想教學時,可以應用新媒體設備導入政治思想教學案例,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政治教學內容。
第一,老師需要對自身的教學思路進行優化。教學思路與學生的政思教學質量息息相關;教學思路并不是固定不變的,需要根據時代的需求對應地進行改善。因此,老師要沖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積極地認知新媒體技術,再根據學生的發展現狀對教學思路進行優化。同時學校也要定期開展多媒體培訓,培養老師對新媒體技術及相關產品的應用能力,提升新媒體與政治思想教學的融合能力。
第二,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功能性。高校及老師需要根據新媒體的功能重新對政治思想教育的教學層次進行優化設計,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科技感。這也與高校學生的心理需求達成共識,督促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繼而保障教育的主動權。
第三,政府加強對校園網絡技術的管控能力,凈化網絡環境。當下,各個行業對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力較強,具有較強的商業性。一些個體商家為了吸引消費者眼球,宣傳海報過于性感,并且制定了多種套餐供消費者進行選擇。大學生是消費的主要群體,這種宣傳內容給予學生思維強烈的沖擊,再加上學生心智發展成熟度較差,容易產生偏激的思維意識發展。例如,各大高校的校園貸事件,發生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大學生思維意識發展不健全。因此,學校要聯和政府對大學生網絡技術環境進行管控,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進行處理;同時可以以視頻、圖片、游戲等學生感興趣的形式對政治思想教育內容進行設計開發,使學生的思維意識被不斷熏陶。
綜上所述,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在新媒體創設的環境下,受到了國內外多種文化的重疊沖擊,改變了學生對社會的認知。因此,高校在開展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時,需要將正向的、適合發展的新媒體理念滲入教學過程中,擴大新媒體的教學價值,從根本上提升政治思想教育的總體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