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彩紅
(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廣播電視臺,廣東 汕尾 516400)
中華文化中的內容豐富,對人們的觀念、行為模式影響突出。新媒體環境下,傳統的文化傳播方式發生了較大轉變,為傳統文化的傳播帶來了新的挑戰,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在傳統文化環境下,需要積極應用新媒體實現文化傳播模式的創新,挖掘其中的內涵,提升新媒體的利用效果,消除其中的負面思想,為新媒體的發展及傳統文化的傳播奠定良好基礎。文章將結合當前新媒體環境下的傳統文化傳播現狀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對相關研究活動帶來一定借鑒價值。
新媒體對傳統文化傳播的影響,突出表現在影響人們的文化生活,轉變文化的傳播環境等方面。
新媒體作為一種新的媒介形態,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模式。媒介的形成,會在一定程度上對人的思維產生影響,以聽覺為主的媒介表現形式,正在逐步影響著人們的思維習慣。新媒體環境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人們認識世界、感知世界的方式發生了轉變。盡管麥克盧漢一定程度上夸大了新媒體的特點和作用,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了新媒體對傳統文化傳播的重要影響。
新媒體具有較強的文化傳播特征,能夠轉變媒體的傳播路徑。在新媒體環境下,每一個人均為信息的接收者,但是也可以是信息的發布者,能夠借助手機等智能化技術,快速了解且傳播新聞信息,在接收新聞信息期間,其速度變快,內容拓展,對新聞媒體的傳播效果會產生較大影響。
新媒體環境對傳統文化的傳播的影響,可謂是巨大的,能夠轉變信息傳播的環境,提升文化的凝聚力。媒體傳播作為一種技術,是一種不可缺少的文化傳播形態。新媒體的出現,人們的語言表達方式、性格特點以及意識形態等發揮了較大影響。新媒體環境下,需要提升傳統文化傳播的重視程度,進而更好地彰顯新媒體傳播價值。
新媒體環境下,傳統文化傳播能夠通過挖掘傳統文化,促進民族發展;建設共享空間,增強文化影響建設共享空間,增強文化影響等方式開展。
中華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動力,需要全面認識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現代文化與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彰顯出民族性、時代性的特征。以山西為例,包含諸多古代建筑物,上至魏晉,下至民國時期,品類十分齊全,需要對傳統民族文化進行繼承和發揚。山西革命老區中歷史素材內容較多,需要挖掘其中的文化元素,了解其時代發展背景,將其中的傳統文化內容進行進一步挖掘與探索。在新媒體環境下,傳統文化的傳播需要堅持發展性目光,適當選擇包含民族特色且積極正能量的元素,結合當代民族特色及時代特點,彰顯其積極影響價值。
文化的發展需要融合時代元素,隨著現代國家的發展與建設,國家之間的交流不斷增加。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需要積極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借鑒其他國家與民族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實現文化的融合。新媒體背景下,需要提升文化融合重視程度,進而創造出更多富含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進而更好地將傳統文化引入到世界中。
新媒體傳播背景下,傳統文化的傳播形式不斷增加。不管是人們閱讀的方式,還是信息傳播的形式,均發生了較大轉變。傳統文化的傳承,需要充分應用新媒體技術,拓展其傳播路徑,增強其影響力,使更多的受眾能夠感知、理解傳統文化,且挖掘更多與之相關有趣的事物。
比如,可以建設“地區文化”建設平臺,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大眾可以通過網站去瀏覽傳統文化,進一步提升文化的影響力。
傳統文化傳播期間,需要加強技術的分析,借助先進的科學技術,將優秀傳統文化帶入人們的生活中,發揮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整合的積極影響。在信息與文化傳播中,發揮相互輔助、相互補充的作用。在技術研究中,需要專業的人才予以保證,注重優秀信息化技術人才的培養。在此基礎上,還需要深刻認識傳統文化對現代人們生活的影響,把好傳統文化的質量關。在文化構建與傳承期間,拓展文化傳播的形式,改善傳統媒體傳播中現存的局限因素。
新媒體時代特征、價值突出,需要轉變傳統文化的傳播模式。新媒體環境下,需要積極利用新媒體,更好地為社會發展而服務。在明確新媒體對傳統文化影響的基礎上,完善傳統文化的傳播模式,為人們創造更為多樣化的傳統文化學習方式,發揮新媒體的正面引導價值,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