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敏
2018年12月24~25日,由中國農產品流通經紀人協會、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國家農業綠色發展研究院、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中國食品報社和北京紫荊創新農業研究院主辦的以“未來農業一一產業興旺鄉村振興”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國農業(博鰲)論壇在海南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召開。
本屆論壇定位為“發展農業科技助力脫貧,發展農業經濟加快致富”。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中國農業博鰲論壇輪值主席劉成果,中國農產品流通經紀人協會會長于培順,中國科學院院士鄧德明,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陳劍平、李天來、趙春江,中國農業投資協會和農村投資專業委員會會長胡恒洋,農業農村部科教司巡視員劉艷,聯合國食物與安全委員會高級專家指導委員梅方權,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戴小楓,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會長陳生斗,聯合圍糧農組織國際黑土聯盟主席韓貴清,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副理事長劉延寧,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農墾總局)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徐學陽,碧桂園集團副總裁、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CEO兼華大農業董事長梅永紅,貴州開磷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廖慧,中國農業博鰲論壇秘書長徐子凌等近干位專家、學者、政府領導、涉農企業家、投資機構代表、知名媒體等齊聚博鰲,共同獻智獻策,助力鄉村振興,共建農業命運共同體。
論壇開幕式由北京紫荊創新農業研究院執行院長徐子凌女士和CCTV證券資訊頻道主持人吳建華先生主持。
本屆論壇集主旨報告篇、未來農業篇、產業融合篇、專題論壇篇、項目對接篇以及第二屆神農杯年度品牌盛典于一體,既有領導高屋建瓴的指導,又有專家院士的精彩發言,還有一線企業家的實戰經驗的分享。
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劉成果在改革開放四十年的背景下,通過解讀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業從業者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中國農產品流通經紀人協會會長于培順表示愿意與涉農企業家共同為鄉村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力量;海南省瓊海市副市長陳圣法期待與會嘉賓能夠加入到瓊海農業發展的大潮中,共商鄉村振興發展大局。論壇開幕式環節,各位嘉賓各抒己見,發表了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建議意見,并且對論壇未來的發展給予期待。
未來農業走向何方?
當前,我國農業面臨生存與環境、總量和質量、品種與結構、成本和效益、需求與資源的矛盾,未來農業如何發展,農業各個細分領域如何做得更加精準?
24日,尹偉倫、陳劍平、李天來、趙春汀等院士專家、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總經理徐學陽、碧桂同農業控股有限公司CEO梅永紅、貴州開磷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廖慧、網庫集團董事長王海波、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戴小楓、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副總經理楊寶龍、內蒙古燕谷坊生態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何均國等專家、企業代表對鄉村振興標準化體系、投資黑土地的未來、綠色農業發展、特色農鎮建設、設施園藝的發展、食物與營養的問題、縣域經濟的發展等提出了眾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并對未來農業發展提出展望,引領未來農業發展方向。
尹偉倫院士以《中國農業標準的戰略思考》為題,講述了高質量發展標準的農業戰略對于農業發展的作用和意義以及啟動2035鄉村振興標準的研究情況。他介紹道,農業的標準相對落后,它很難像工業加工產品那樣精準精密。如果農業要做大做強,農業的標準一定也會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未來的標準建設中,整個標準應該更加有效的推進農業的發展。在中國標準2035這樣一個戰略研究中,鄉村振興的標準被納入其中,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和曰標任務,開展我國鄉村振興標準化體系的研究,以標準化推動農業產業全產業鏈的升級,保障鄉村生態宜居、支撐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助推鄉村有效治理和鄉風的文明進步。
趙春江院士在《智慧農業展望》的主旨演講中說:“智慧農業,實際上是現代信息科技和農業深度融合的產物,智慧農業和傳統農業相比,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特征就是把信息和知識作為一個生產的要素。日前智慧農業主要分為大田作物的生產、智慧設施農業、信息服務三類。就日前來看,如果想更好的發展智慧農業,就必須做好三個轉變:第一是傳統生產方式向精準、高效、綠色的轉變,第二過度依賴人工向以機器為主的轉變,第三高端技術進口向自主安全可控的轉變,要采用相應的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一定要把農業問題搞清楚,努力將農業建成成熟的產業鏈。”
陳劍平院士在《特色農鎮建設中的系統思維和農業問題》的主旨演講指出,鄉村振興的舞臺是小鎮,它是城鄉連接的紐帶,鄉村振興需要建設特色小鎮。除此之外,鄉村振興戰略要解決產業的問題,怎么來解決這個問題?在小鎮的建設過程中,首先要發展產業,構建多元化產業鏈,逐漸滲透現代科學技術。堅持以農民為主題,然后進行產業的設想,結構的設想,將每個小鎮逐漸建成有一定支柱產業、核心產業、配套產業和衍生產業,推動鄉村振興。
李天來院士在《新時代我國設施園藝發展的戰略思考》中主要闡述了園藝產業內部的現狀及背景。他指出,我國曰前的同藝產業規模很大,產值很高。產業的出口量也比較大,產業集約度高,勞動密集型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但是,對于整個產業而言,還沒有智能化的東西,也沒有智能化的產業,也不能稱其為智能農業。設施園藝是我國不可或缺的重要產業。我國設施園藝未來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是提高土地產出率、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成本、降低勞動強度、降低生產投入,實現高產優質高效安全、實現規模化和實現現代化,有著長遠的現實意義。
在這屆論壇上,既有院士的建言獻策,也有企業家的獨特見解。25日,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副理事長劉延寧在專題論壇上發表演講,就農業在21世紀下的發展定位及企業合規管理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與會企業家代表表示深受啟發。伴隨著八零后正式登上舞臺,九零后即將走向社會,北京優度華清教育董事長仇東林作了關于農業企業家“家業傳承、心智啟動”為主題的演講;森羅國際品牌策劃總經理劉靜華作了“品牌的力量”的主題演講,分享了品牌策劃的設計理念和實踐案例,讓與會代表覺得受益匪淺。
產業融合已經成為目前我國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論壇上,專家學者們從現代農業的營養健康本質、從田問到舌尖的健康生活、鄉村振興的樣板建設、綠色肥料對農業的助推、農業智能新零售等從一產、二產到三產的融合發展的角度為農業的發展獻計獻策。
為深度解析農業發展焦點問題,論壇設置了新興農業的科技創新專題論壇、產業互聯網與企業家精神專題論壇、產業興旺與鄉村振興專題論壇、公益文化專題論壇、新生代星睿專題論壇、“一帶一路”品牌專題論壇等。各個專題論壇內容精彩紛呈,各位嘉賓從各自角度給出獨特的見解。
聚焦項目對接,點贊優秀品牌
本屆論壇進行了多場項曰對接簽約儀式,吉林省撫松縣、陜西省武功縣、湖北省公安縣、陜西省楊凌區、內蒙古自治區阿榮旗五地人民政府與黑龍汀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的五家產業公司一一北大荒懇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北大荒米業集團有限公司、北大荒豐緣集團有限公司、九三糧油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黑龍汀省完達山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等政府和企業在論壇現場進行項目推介與說明,并與相關企業達成合作意向。陜西楊凌區人民政府與北京紫荊創新農業研究院共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就技術開發和產業發展達成共識,將進一步整合資源,加強合作。
無論是主題報告、圓桌對話還是項日對接活動,與會嘉賓都認為既獲得實際指導性的思路,又能夠進行項曰的實際落地與合作。
為弘揚神農精神,傳承農耕文明,在論壇期間同步舉辦“第二屆神農杯年度品牌盛典”,面向全國關注、支持和積極參與論壇的農產品、食品及相關企業、單位和優秀個人開放。本屆神農杯年度品牌推優活動自啟動以來,得到全國各地新老會員的大力支持和推薦,共收到論壇單位參會單位自薦、會員單位自薦、合作單位推薦,以及個人自愿申報材料共125份。經中國農業(博鰲)論壇組委會嚴格審核及網絡審查,最終推出1個年度品牌人物,3個媒體助農公益明星,49個提名入同優秀品牌,并在盛典現場表彰了優秀企業及個人。
由北京紫荊創新農業研究院牽頭策劃并主辦的2018第三屆中國農業(博鰲)論壇作為中國農業的品牌盛會,自2 016年成立以來,已經成功舉辦了兩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本屆論壇順應時代潮流,進行農業產業升級,關注國計民生,引領未來農業發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