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大進
中國糖尿病現狀:五“多”一“少”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但糖尿病像妖魔一樣,損毀了無數中國人的健康。目前,健康中國建設面臨著糖尿病的重大挑戰——“五多一少”。
·一“多”:患病人數多當前,中國20歲以上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為11.3%,每10個人中至少有1人患糖尿病,而且無癥狀的糖尿病患者多。
·二“多”:2型糖尿病患者多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最多,比例高達90%以上。其中,未診斷者占50%。
·三“多”:糖尿病“后備軍”多空腹血糖介于6.1—6,9毫摩/升、餐后2小時血糖介于7.9~11.0毫摩/升的血糖偏高人群,每年約有7%轉變為糖尿病患者,被稱為糖尿病的“后備軍”。中國有1.5億~2億人為糖尿病“后備軍”。
·四“多”:并發癥多糖尿病并發癥是導致患者死亡或殘疾的主要原因。
·五“多”:青年發病多在2型糖尿病患者隊伍中,20—30歲的年輕人越來越常見,甚至有不少青少年、兒童的身影。
·一“少”:治療達標少糖尿病治療的關鍵是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管理。在中國糖尿病患者中,危險因素管理達標的比例很低,致使并發癥高發。
防治糖尿病,政府有責
在我國,以糖尿病為代表的慢病所致的死亡占疾病死亡的85%,以糖尿病為代表的慢病引起的醫療費用占中國疾病負擔總費用的70%。政府在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至關重要,應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總體引領糖尿病的防治工作。
·廣泛宣傳教育政府應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使人人知曉糖尿病及其危害,人人知曉糖尿病的預防措施。宣傳教育應從娃娃抓起,比如,在中小學生物課本中增加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等簡單的醫學科普內容。
·建立稅收調控建議政府對甜飲料和高糖、高油、高能量食品征收重稅,在學校周邊50米內不允許出售甜飲料;各種食品的外包裝應當標注所含能量,所含能量較高的食品應標注“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高危人群不宜食用”的警示語。
·普查高危人群政府應對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的學生進行普查,了解兒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發生情況,建立家長與學校共管肥胖的防治措施,減少學生成年后糖尿病發病率。
·規劃運動場地政府應開放公園和體育場,鋪設規范步行道,盡量規劃自行車標準道路和自行車停車位置,使騎車出行成為城市最健康、便捷的交通工具。
·實施預防措施政府應大力推廣大慶糖尿病預防方案,如篩查高危人群、組建預防團隊、實施同伴預防監測等。
·治療藥大包裝目前糖尿病的治療藥物多數是小包裝——l盒7片,這樣做既浪費包裝盒、說明書,又增加物流費用,是糖尿病治療的短板。建議政府對慢病用藥實施大包裝,以1盒藥吃3個月來考慮,這樣做不僅可大幅降低藥價,還能減少患者反復跑醫院配藥的痛苦與煩惱。
防治糖尿病,人人有責
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健康負責,莫要等到生病后才懂得健康的寶貴。做好以下幾件事,可以遠離糖尿病及其并發癥。
·日行—萬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每坐1小時,要起來走幾分鐘。平時最好安步當車,出行少開車,多騎自行車。多消耗一些能量,就能減少糖尿病的患病風險。
·飲食多樣化食物種類要多樣,保證每餐攝入一定量的水果和蔬菜,多吃各種粗糧和粗糧食品。
·學會“管住嘴”早餐很重要,不能“省”;可適當減少晚餐的量。日常飲食中,要適當多吃全谷物、豆制品,注意補充纖維素,不喝甜飲料,多喝水。
·改掉壞習慣長期熬夜、久坐、少動、經常不吃早餐等壞習慣,都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努力減“肥肉”超重或肥胖者,努力減肥是當務之急。減少4~5千克脂肪并長期保持,即可大幅度降低糖尿病的患病風險。
·警惕“病”來臨40歲以上人群應每年檢測一次血糖。如果出現多飲、多食、多尿、體重下降、皮膚瘙癢,以及經常饑餓、手足麻木等現象,要及時檢測血糖,及早發現糖尿病。
·及時用藥確診糖尿病后,該用降糖藥、降壓藥、調脂藥時不應遲疑,延誤治療意味著打開并發癥的入侵之門。如果治療達標,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長期堅持用藥,切莫自行停藥。
防治糖尿病,醫生有責
醫生是防治糖尿病的關鍵環節,責任重大。醫生的職責包括:制訂以患者為中心的治療策略;對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綜合管理;全力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和惡化;幫助患者維持良好的生活質量。其核心是以患者為中心的“7S”理念。
1 良好的開端(start)在患者治療開始之前,醫生需要做出精確的診斷,并全面評估患者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制訂合適的治療目標。做出精確診斷,是指需要排除特殊類型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確診患者為2型糖尿病后,醫生要評估患者的腰圍和胰島功能,以及有無并發癥等;然后,全面評估患者的血脂、血壓、血糖水平,以及體重、吸煙、飲酒、久坐等生活方式和家族史,制訂合適的血脂、血壓、血糖和體重管理目標。
2 禁忌證審查(side effect)醫生在制訂用藥方案時,需要審查和排除禁忌證,預設副作用的預防措施,避免盲目處方,造成不可挽救的損害。
3 用藥要舒適( smart) 醫生要關注藥物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減少患者的疼痛與不適,避免發生低血糖、體重增加和胃腸道不適癥狀。
4 卓越的療效( super)醫生要酌情制訂治療方案,使患者的各種心血管危險因素管控達標,避免患者在短時間內因療效欠佳而反復調整用藥。
5 血糖要平穩( smooth)平穩降糖才是硬道理?;颊呤褂媒堤撬幬锖螅词笻bAlc(糖化血紅蛋白)達標,但如果血糖波動明顯,也可能是無效降糖。
6 便捷的治療( simple)治療方案簡單、方便,能減少患者的治療痛苦,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7 最少的費用( small fee) 醫生要考慮患者和醫保的支付能力,爭取花最少費用,取得最大收益。
總之,防治糖尿病及其并發癥,需要政府、患者和醫生三方共同努力,使每一位糖尿病患者得到標準治療,并使各項并發癥的危險因素早期、持久達標: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8毫摩/升(極高?;颊撸┗?lt;2.6毫摩/升(高危患者);血壓≤130/80毫米汞柱;糖化血紅蛋白<7%;體質指數<24千克,平方米。
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達標是我們戰勝糖尿病、不得并發癥的五“早”法寶。只有這樣,健康中國的目標才能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