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實施,幼兒園能夠在《指南》的引領下,走出幼兒教育小學化誤區,從而使幼兒教育更加適合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文章分析了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產生的原因,還幼兒一個健康、科學的成長環境。
關鍵詞:《指南》;幼兒教育;小學化誤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發生了急劇的變化,然而,這種對幼兒的過分關注卻使當前的幼兒教育出現了許多新問題,形成了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誤區。幼兒教育小學化正在成為一個嚴重危害幼兒健康成長的重大社會問題,這種現象將會影響一代人的成長。因此,研究的目的就在于解決幼兒教育中存在的小學化問題,在《指南》的引導下使幼兒教育走出小學化的誤區。
一、 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 社會大眾評價的偏誤
一直以來,應試教育思想嚴重影響著人們的觀念,在社會上形成一個早教的培養誤區,孩子在幼兒時期就接受小學教育,提前進行了初中、高中知識的學習,不少大學還專門設置了少年班,社會上對十幾歲孩子考上大學極為推崇,認為孩子越早考上大學越好,更有甚者,母親從懷孕期間進行胎教,延續著對孩子進行了一系列的早期教育,使孩子過早的成熟。
社會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評價偏誤還在于對幼兒給予過高的要求,在幼兒教育上,進行了不少的評比、作品展示等,這種超出幼兒能力的比賽,無疑使幼兒教育陷入到刻意追求成績上來,而社會評價上還認為幼兒取得了成績就代表了幼兒教育開展得好,這種片面的一味追求成績的社會評價無疑成為幼兒教育小學化發展的動力,可見,社會對幼兒教育拔苗助長式的小學化教育的評價偏誤,是其主要原因所在。
(二) 幼兒園刻意追求成績
幼兒園作為幼兒教育的主體,往往認為只有讓幼兒學到了知識,才能夠在家長面前展示出幼兒園的教育能力。幼兒園為順應社會對孩子的過高期望,往往會不切實際地去實施小學知識的教育,如:小學加減法教學、拼音認讀、英語學習等。
幼兒園為增加幼兒入園率,在幼小銜接上,幼兒升入大班后,就等于進入了小學學習,這樣幼兒園既可以在對外宣傳上,讓更多的幼兒家長知道幼兒園對教育抓得緊,抓得好,還讓幼兒家長對幼兒能夠過早地學會加減法,學會拼音、漢字感到孩子聰明好學,認為幼兒園教師負責任,在這種觀念的助推下,幼兒教育小學化變成了現實。
(三) 幼兒家長望子成龍
在與一些幼兒家長座談中能夠發現,幼兒家長都有著望子成龍的心態,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超前掌握各種文化知識,而且出于攀比心理。家長這種望子成龍的心態和拔苗助長的做法,無疑使幼兒處于緊張的學習心理壓力之下,從而使幼兒失去了應該有的無憂無慮的快樂成長。
家長不懂得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和認知規律,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大多數家長以為:孩子在幼兒園會寫很多字、會背很多詩歌、會進行加減乘除的運算就是聰明。也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的知識基礎打得越早越好。為了“贏在起跑線上”,家長爭相把孩子送進小學教學味濃的幼兒園。一些幼兒園為了吸引生源,也投家長所好,不得不違背幼教規律,走上“小學化”之路了。
二、 在《指南》引領下走出幼兒教育小學化誤區的策略
(一) 社會大眾扭轉以往評價的偏誤
《指南》中科學地指出:幼兒教育必須要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對于社會上不切合實際的超前教育要給予抵制,要通過各種途徑引領人們正確對待幼兒教育,對一些高等院校設置的少年班不再大加贊揚,而是辯證地去宣傳,讓更多的人認識到學習與孩子的健康成長是要相輔相成的,而不是拔苗助長。從教育部門、高等院校、民辦學校到各培訓機構都要認識到過早地讓孩子接受超前教育并不利于孩子未來的健康發展,甚至會適得其反影響孩子的未來。
(二) 幼兒園以幼兒全面發展為己任
在《指南》的正確引導下,幼兒園要徹底改變原來的以追求成績為目的的傳統應試教學理念,要以幼兒全面發展為己任,“關注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是《指南》的實施原則,幼兒只有通過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大領域的學習和發展,才能夠實現德智體美的全面協調發展,而不是單一地從小學化教育上體現,而且在教育教學中還要實施游戲化教學,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快樂成長。
幼兒全面發展是幼兒教育的根本需要,幼兒在園期間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知識和經驗,這種毫無壓力的幼兒教學活動,讓幼兒在快樂中去探究知識,在游戲中去發現問題,游戲既能夠給幼兒帶來歡樂和興趣,而且還將知識傳授給幼兒。課程游戲化是趣味性課程的重要表現,教師將科學、語言、藝術、社會等課程通過游戲的形式形象生動地展現給幼兒,并讓幼兒參與其中,從而達到寓教于樂、樂在其中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健康課程中,幼兒做拍手運動時,教師就可以用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分成兩組,進行拍手互動,而且還可以將《拍手歌》運用其中,這樣就使原本單調的拍手運動,變成了既有游戲又有兒歌演唱的健康課,從而使幼兒在快樂中鍛煉了身體。在美術、繪本、科學、語言等課程上,都可以將游戲融入進去,使課程實現游戲化,讓幼兒在游戲中得到快樂和知識。
(三) 糾正家長不正確的幼兒成才觀
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在《指南》的正確引領下,走出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誤區。家庭教育是僅次于幼兒教育的重要學前教育,幼兒在家里接受家長的小學化教育的現象也較為嚴重。因此,幼兒園要在家園共育的基礎上,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通過讓家長學習《指南》,充分認識到幼兒時期的身心健康發展需要幼兒教育必須科學化,必須符合幼兒成長的需要,既不能夠拔苗助長,也不能夠停滯不前,而是科學的系統的教育。
綜上所述,幼兒教育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未來與發展。針對當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問題,必須在《指南》的正確引導下,盡快地走出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誤區,給幼兒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和發展的環境。幼兒園要徹底擯棄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要以《指南》為指導,采取寓教于樂的游戲化教學,讓孩子們能夠在快樂中健康成長,要依據幼兒個性和個體差異實施教學活動;幼兒家長也要端正認識,正確客觀地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配合好幼兒園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李沖鋒.杜威論教育與經驗[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2).
[2]豆玉霞.幼兒園幼兒教育小學化研究[J].成功教育,2013(7).
[3]楊麗莉.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原因及解決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6(21).
作者簡介:
江菊芬,福建省龍巖市,福建省上杭縣湖洋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