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孫克金 李娟 高山
摘 要:深入研究“雙一流”大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內容,闡述教育教學各項重點質量保障工作環節的內涵及運行機制,針對“雙一流”大學質量保障體系存在問題提出建議和持續改進措施。
關鍵詞:“雙一流”大學;質量保障體系;人才培養中心地位
“雙一流”大學建設要回到人才培養上來,人才培養能力是衡量“雙一流”大學建設成效的根本標準,決定了“雙一流”大學建設的成??;因此,“雙一流”大學建設首先需要做的前提性工作就是確保人才培養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動搖。建立什么樣的質量保障體系,從而確保人才培養工作的中心地位得以落地生根,是“雙一流”大學的決策者們必須靜下心來認真思考的一個關鍵問題。
一、 “雙一流”大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背景
中國從人口大國邁向人才強國,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于2015年8月審議通過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提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高等教育整體實力顯著提升;到21世紀中葉,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數量和實力進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關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正式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本科教學審核評估的質量保障體系建設要求為“雙一流”建設大學開展質量保障工作提供了可借鑒的工作思路。“雙一流”建設的一個重要背景是政府簡政放權,目的是通過簡政放權破除束縛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本科教學審核評估是借鑒國際先進評估工作理念,推出的一項全新的評估制度設計方案,目的就是推動大學自覺開展自身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強化大學自我調節和發展機制,確保學校各項工作將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落到實處。
二、 “雙一流”大學質量保障體系內涵
質量保障體系的建立覆蓋了入口(學生選拔)、教育教學過程、出口(學生畢業)三個階段,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ISO9000:2005對“過程”的定義為: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一組活動。據此,我們可將人才培養全過程引申為:從新生入學到畢業生就業的所有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培養活動。這些活動是以“學生”為主線,通過培養“過程”將其從新生培養成畢業生,從而達到培養“目標”。入口質量保障,是對學生入學質量的控制;教育教學過程質量保障,是對學生教育教學過程中所有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培養活動質量的控制;出口質量保障,是對學生畢業質量的控制。生源的質量,是人才培養的關鍵性條件,是必要不充分條件。優質的學生選拔進來后,我們就要通過教育教學過程來落實人才培養,教育教學過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環節,也是必要不充分條件。在學生畢業環節,提出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畢業標準,并嚴格執行,嚴格控制學生畢業出口。怎么檢驗學生培養質量的品質和水平呢?從教育教學對象來看就是學生的滿意度,從用戶的角度來看,就是用人單位的滿意度和社會滿意度。
(一) 入口質量保障
如何能發現、吸引并選拔到優質的生源,是“雙一流”大學實現人才培養目標、達到人才培養成效的關鍵性因素。首先,“雙一流”大學的社會聲譽對學生的選擇起著關鍵性,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學校社會聲譽越好,辦學水平越高,畢業生培養達成效果越好,越會得到學生、家長和社會的認可。其次,“雙一流”大學要根據自身特點,制定學生選拔標準,根據選拔標準吸引、選拔符合要求的優質生源。三是,“雙一流”大學要不斷拓展學生選拔渠道,不但要在國內選拔到最優質的生源,也需要將優質生源選拔的渠道拓展到國際,從全世界范圍內選人。四是,要不斷優化選拔程序,“雙一流”大學在學生選拔方面要不斷優化選拔程序,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二) 教育教學過程質量保障
學生進入學校后,教育教學過程是否科學合理、有效運行是人才培養的核心影響因素?!半p一流”高校需要科學設計教育教學過程,全面建立健全各項質量保障工作,全過程、立體化有效控制教育教學過程,保證學生培養質量,為學生畢業成才奠定堅實的基礎。針對教育教學的過程的質量保障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科學設計人才培養方案,保障有效執行
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會落實到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通過每門課程的目標落實到人才培養工作中去,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目標落實的制度設計,是制度保障。一是,“雙一流”高校要科學規劃專業設置,建立健全專業人才培養標準,建立符合世界一流大學特點的課程體系,這是保證學生將來成長成才的前提和基礎。二是,根據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學校要在總結以往辦學經驗的基礎上,吸收世界一流大學人才培養方案設計特點特色,科學設計符合自身人才培養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并邀請國內外高水平專家開展評估,確保人才培養方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三是,人才培養方案的有效落實。人才培養方案一經確定,學校就應采取各項配套保障措施,嚴格有效執行,將人才培養方案落實到位,保障課程目標、專業目標,乃至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達成。
2. 開展卓越教學,將人才培養目標落到實處
教學是“雙一流”大學人才培養目標落實的載體。教學內容及設計,教學方式、方法,教學手段及支持環境,是教學的重點組成部分,是核心要素。首先,從教學內容及設計上來看,“雙一流”大學的教學內容要科學設計,符合世界一流大學的特點和特色,不但要有該學科的基礎和核心內容,還必須要有本學科的前沿知識和思維。二是,教學方式、方法?!半p一流”建設大學及其任課教師,不能自我滿足于知識的傳授,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應當銳意改革創新,以學生為中心,在課堂中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增加質疑、辯論環節,提升教學層次,改進教學效果,促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提升學校人才培養能力。三是,教學手段及支持環境。教學手段對教學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如MOOCS采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大大地提升教學效果。教學環境支持既包括硬件支持也包括軟件支持,硬件支持指改造好的互動式小班化教室、智慧教學環境支撐系統等教學設施,利于教師和學生開展更高層次的教學;軟件支持主要是指學校的校風、教師的教風和學生的學風等,利于師生全身心投入教和學,是師生精神面貌的展現。
3. 打造卓越師資隊伍,提升卓越教學實施能力
“雙一流”大學建設要求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建設品德高尚、學術卓越、教學優秀的一流師資隊伍?!半p一流”大學建設離不開一流人才培養,而人才的培養離不開一流教師隊伍;擁有一流教師隊伍是一流人才培養和一流科學研究的重要基礎性資源,同時也是核心資源。一流的師資隊伍是世界一流大學的標配,沒有一流的師資隊伍就無法建成世界一流大學?!半p一流”大學的師資隊伍不應只是看是否有院士、長江學者、杰出教授等這些稱號、頭銜的教師,而是要著重看師資隊伍的整體科研實力、教學能力、師資結構和青年教師梯隊的發展潛力,更要看教師是不是有責任心,是不是把育人放在了首位,能夠言傳身教,立德樹人。
4. 建立多元化評教機制,保障教育教學持續有效改進
教師教育教學效果是否能夠有效支撐人才培養目標達成,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機制,查找存在的問題,采取有力措施,保障教育教學持續改進。但是從學生評教實踐來看,學生評教實施效果并不好,存在很多的問題。一是學生評教指標有待更新,很多學校學生評教指標落后,不符合人才培養目標要求,或制定了之后多年沒有更新,落后于時代發展。二是學生評教工作落實不到位,學生在評教的時候,并沒有認認真真地根據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效果開展評價,而是為了完成任務應付了之,背離了評教的客觀性、真實性原則,從而導致教師的評教成績高分多,區分度不大,喪失了通過評教對教學開展持續改進的功能和意義。因此,學校需要改進評教工作,將評價工作落實到位。一是,更新評教指標,確定符合世界一流大學對教育教學考察的標準要求的指標評價體系。二是,實行校院二級管理,加強對學生評教工作的指導和管理,通過對學生開展網上問卷調查、紙質問卷、隨堂調查及深度訪談等多樣化的評教方式細化和落實評教工作,查找到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實現持續改進。三是,校院兩級領導通過聽課、教學檢查等方式開展教學督導工作,研究本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研制改進措施。四是,加強校院兩級督導工作,除了開展大面積的督導聽課之外,還要開展督導專項調研工作,督導調研結果以調研報告等形式直接反饋到校院兩級領導。五是,積極開展第三方調查,通過第三方調查,獲取更為客觀、公正的調查數據,并與國內外高校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查找存在問題,并采取有力措施,實現持續改進。
5. 定期開展評估和專業認證,引導教育教學改革方向
學校需要借助政府、社會的力量,積極開展評估和專業認證工作,引導教育教學改革方向。一是,政府主導開展的評估工作。如政府對學校開展的本科教學審核評估、學科評估等評估工作,都有自己特定的評估制度設計和工作程序安排,一般都以“以評促建、以評促管”為指導思想,要求學校填報采集數據,提前開展自評準備工作等,目的是推動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內涵建設。二是,通過社會上的專業認證機構開展的專業認證。如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國際通行的工程教育質量保障制度,也是實現工程教育國際互認和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的重要基礎,其核心就是要確認工科專業畢業生達到行業認可的既定質量標準要求,是一種以培養目標和畢業出口要求為導向的合格性評價。三是,社會上的大學排行榜。國際上較有影響的排行榜有ARWU上海交大版學術排名、THE泰晤士報大學排行、QS國際研究機構發布的大學排名。雖然各排行榜的指標體系各異,但基本上都包括著人才培養質量這一首要指標。大學排行榜是社會上的第三方機構通過設定一定的評估指標體系并確定指標權重,收集大學的人才培養成效、教學效果和科研成績等基礎性數據,對高校的整體實力,以及學科、專業等細項進行的排名。由于大學排行榜指標體系設計及指標權重賦值的差異等影響因素的存在,導致各大學排行榜對大學的排名不盡相同。因此,大學排行榜僅能對學校教育教學的持續改進工作起一定的參考作用,而不能起到決定性作用。
(三) 出口質量保障
對學生入口的高標準、嚴要求,對學生教育教學過程的評估與改進,最終目的就是為了使學生達到畢業要求,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因此,“雙一流”建設大學應當在制定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深入研制并嚴格執行畢業生畢業的標準要求,保障學生培養質量。畢業生的畢業要求,不僅僅是停留在知識的習得這樣的基本要求上,更要對學生畢業后的能力、做人等提出高標準培養要求,進而指導學生選拔、教育教學改進等具體工作,落實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增強學校的人才培養能力,從而實現大學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的封閉循環,實現質量保障的持續改進。
三、 小結
“雙一流”大學建設要堅持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科學規劃,逐步建立健全以學為中心的質量保障體系,落實人才培養目標,實現對人才培養全過程、全方位的監測與控制,多層次、多渠道、多方式反饋質量信息,持續改進教育教學質量,形成質量保障的“封閉循環”,推動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提升,確保教育回歸教書育人的本分,回歸培養人才的初心。
參考文獻:
[1]黃達人.我所了解的“雙一流”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2017(19).
[2]李志義,朱泓,劉志軍.審核評估范圍結構及內涵解析[J].中國大學教學,2013(9).
[3]楊嶺,畢憲順.“雙一流”建設的內涵與基本特征[J].大學教育科學,2017,4(164).
作者簡介:
李偉,孫克金,李娟,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學“雙一流”建設與質量評估辦公室;
高山,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內蒙古師范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