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世界5G大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介紹,目前全國已經開通5G基站11.3萬個,預計到年底將達13萬個,5G套餐簽約用戶已有87萬個,發展勢頭良好。11月26日,日蘭高鐵日照至曲阜段建成通車,并實現了5G網絡全程覆蓋。據現場測試,這條高鐵上5G信號穩定,車廂內部5G下載速率達600Mbps以上,峰值下載速率達1Gbps,“飛一般”的網速讓乘客們享受到了高清電影隨意點播、視頻通話清晰順暢等5G體驗。
2019年6月,工信部向4家企業頒發5G商用牌照,標志著我國進入5G商用元年;10月31日,3家基礎電信運營商發布5G套餐,11月1日起,廣大用戶開始用上5G。在隨后短短1個月的時間里,5G套餐簽約用戶達到87萬個,5G手機消費也在快速增長。

3D打印專家ApisCor已完成了它所謂的世界上最大的3D打印建筑。位于迪拜的行政大樓基本結構僅使用一臺3D打印機構建,但是也需要人工建造者的參與。這座兩層樓高的行政大樓高9.5m(31英尺),總建筑面積為640平方米。
它的打印過程與其他3D打印項目非常相似,通過噴嘴將水泥混合物分層擠出以構建行政大樓的基本結構。由于建筑物很大,ApisCor的便攜式3D打印機在起重機上移動,因此一次只能構建一個分區。據Dwell稱,ApisCor有三人工人在現場操作機器,整個項目耗時三周。除了鋪設基礎,增加窗戶,門和屋頂以及布線等外,建筑工人還添加了鋼筋和人工澆筑的混凝土,以進行結構支撐。

北京時間11日13時49分(當地時間11日16時49分),搭載著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的“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駛過南緯60度,完成穿越“咆哮西風帶”,首次進入南極地區。
這是“雪龍2”號首次穿越西風帶。位于南緯40度至60度之間的西風帶處于強勁西風的控制下,洋面風浪較大,在此行船危險系數較高,有“咆哮西風帶”之稱。穿過西風帶就進入了南極地區,據《南極條約》界定,南緯60度以南的海洋、冰架和陸地統稱南極或南極地區。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的新型“反太陽能”裝置,能夠彌補太陽能的限制,在黑暗中發電,為人類所用。該設備利用了輻射冷卻的概念,也就是夜晚天空涼爽時,地球表面的物體將熱量輻射到大氣中,從而使溫度低于環境空氣的現象。兩所高校的研究人員之前就利用了同樣的概念,制造了一種耗能極低的被動冷卻系統。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了同樣的概念,借助溫差在夜間發電。
為了打造這種夜間可再生能源的新型裝置,研究小組從一個商用熱電模塊開始著手研究,這個模塊可以把溫差轉換成電能。他們把熱電模塊的一面固定在一個20厘米寬的鋁制圓盤上,該圓盤上涂有一層商用黑色油漆。然后研究人員把它放在一個覆蓋聚酯薄膜的塑料附件上,并使用透明蓋子遮蓋。

香港城市大學參與的跨院校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一套“皮膚集成的觸覺界面”系統。這套以皮膚為媒介的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系統,可以通過緊貼皮膚的無線致動器,將能源轉換成機械動能,將觸覺刺激傳送到人體。該研究成果最近發表在《自然》上。
這套系統采用了新的材料、結構、能量傳輸策略和通訊方案。研究團隊將700余個功能組件組成厚度小于3毫米的柔韌皮膚器件,包括輕薄柔軟且可拉伸的內層,可以緊貼皮膚;由硅膠保護的功能層,里面有無線控制系統及互相連接的致動器;透氣布料外層,可直接結合到可穿戴衣物上。這項研究成果不但可應用在社交媒體及電子游戲上,也可以幫助義肢使用者透過觸覺感應外在環境,提供反饋,甚至擴展到臨床醫學應用的相關虛擬場景。

11月末,四川樂山舉行的第一屆中國磁約束聚變能大會上,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長段旭如表示,我國新一代的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目前建設順利,預計2020年投入運行,開展相關科學實驗。
核聚變產生能量的原理與太陽發光發熱相似,因此在地球上以探索清潔能源為目的的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又被稱為“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M”是我國新一代的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位于四川成都,由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承建,是開展聚變堆核心技術研究的關鍵平臺。該裝置以氫、氘氣體為“燃料”,通過把它們注入裝置并擊穿、“打碎”產生近堆芯級別的等離子體,來模擬核聚變反應。2019年6月,伴隨著主機線圈系統的交付,其全面工程安裝拉開序幕。

南方電網廣東公司11月中宣布,其研發的智能巡檢機器人投入使用,有望實現變電站24小時監控,這將提升電能系統智能化水平。首個投入使用的機器人已于11月4日在廣東電網云浮500千伏臥龍變電站開始“上班”。
南方電網廣東能源技術公司機器人事業部人工智能技術組組長楊英儀說,只需預先設定好巡檢點和巡檢路線,在主控室一鍵下達巡檢任務,機器人就會自動進行相關線路檢測和數據讀取,取代了傳統的人工巡檢。巡檢是變電站運行安全的重要保障,分為常規巡檢和特殊巡檢。常規巡視每月1次或每季度1次不等;而特殊巡檢則根據特定需求而設定更為頻繁的周期,如在特殊保供電時期的巡檢要求每天一次。一個變電站涉及的巡視點多達1000多個,通常需要兩位工作人員花費六七個工時才能完成,費時費力。(編輯/侯幫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