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兒童建造的游樂設施,真的安全嗎?近日,有島內關注兒童安全的組織發現,一些公共游樂設施長期采用美國兒童人體數據標準,可能并不適合臺灣兒童使用。
據聯合新聞網24日報道,臺灣靖娟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認為,臺灣應該有一套自己的兒童人體數據,制定符合本土的各項標準。林月琴說,當局制定規范大多直接參考境外標準,像美國會長期搜集幼童人體數據,包括基本肩寬、手長、頭圍,連手指長、指圍數據都有。
基金會介紹,以“經濟部”標檢局實行的兒童游戲場設施標準為例,臺灣的攀爬網縫隙規范采用的是美國標準,不得超過43厘米,這個數據是參考美國幼童肩寬47厘米確定的,但臺灣幼童的肩寬平均僅為38厘米,可能會有安全隱患。此外還有如秋千鎖鏈,美國的標準是蕩秋千鏈縫隙須小于0.5厘米、或大于1.5厘米,因為美幼童指圍數據約0.8厘米,這樣不會讓孩子的手卡進縫隙。
靖娟企劃倡導處長許雅荏說,島內曾由成功大學進行2歲至6歲幼兒的人體計測數據,之后就沒有相關研究。為此常有業者提出,“留這么大空間,符合孩童尺寸嗎?”若沒有相關數據可參考,實在無法制定適合臺灣幼童的法規標準。
據了解,臺灣靖娟基金會致力推動兒童安全教育宣導、協助遭遇事故傷害的兒童或家庭,同時督促當局制定執行兒童相關法令。▲
(韓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