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娟
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通過小學科學這門課程的學習,能夠使學生保持對科學知識與生俱來的好奇心,發(fā)展其學習科學的潛力,為今后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養(yǎng)成打下良好的基礎。小學科學又是一門實驗性強的課程,需要學生通過實驗操作來自主地學習和探索科學知識。因此,小學科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合理地運用探究式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以促使學生在獲得基本科學知識的同時,能夠掌握科學探究的技能和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為今后的深入學習和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創(chuàng)設新奇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提出問題
人們常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問題是科學探究的起點。只有通過問題的開展和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才能被充分地激發(fā),從而促使學生對科學探究報以更大的學習熱情,掌握良好的科學探究技巧。因此,小學科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是新課標倡導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對于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有很大的幫助。小學科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教學內容來創(chuàng)設新奇的教學情境,來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產生好奇心,從而促使學生對不懂的現象提出問題,踏出科學探究的第一步。
例如,在學習《有趣的不倒翁》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我就通過創(chuàng)設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就心中的疑惑勇于提出問題。上課伊始,我先讓學生來猜一個謎語:一個公公精神好,一天到晚不睡覺,身體不大力氣蠻,多少人也推不倒。學生通過思考發(fā)現謎底是不倒翁。于是,我拿出提前準備好的不倒翁放在桌子上,用力地去推它,只見它晃了晃,又站起來了。于是,學生問:“為什么它倒不了呢?”這時,我拿出準備好的工具,對學生說:“既然大家都不知道不倒翁倒不了的原因,那我們拆開來看一看它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好不好?”學生異口同聲:“好”。這樣,我通過創(chuàng)設新鮮有趣的教學情境,成功地激發(fā)了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好奇心,從而促使學生勇敢地提出了問題,踏出了科學探究的第一步。
二、根據已有的知識體驗,引導學生大膽猜想
很多重要的科學發(fā)現首先是從大膽的猜想與假設開始的。因此,小學科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體驗,對科學現象、科學原因進行大膽的猜想與假設,以此作為科學研究的突破口,并通過一系列合理、有效的探究方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想,這樣有利于促進學生探究活動的開展。
例如,在學習《玩滑梯的啟示》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我就引導學生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體驗,來對科學知識進行大膽的猜想。在課上,我讓學生回想自己玩滑梯時的場景,為什么我們站上去后沒有立馬飛下來,而是慢慢地滑下來,為什么有的材料滑的速度很慢?學生紛紛回答:“有摩擦力”。然后,我找了幾名學生給大家做演示:兩名男同學A和B,A蹲在地上,B拉著A在地面上走,很吃力。然后,我往地面上灑了一部分肥皂水,B拉起來輕松多了。接著,我挑了一名女同學C,C的重量要比A小很多。然后,我讓B在沒有肥皂水的地面上拉著C往前走,B感覺要比拉著A容易很多。我讓全班學生仔細觀察,并大膽地猜想一下,通過這一現象說明了摩擦力與什么有關系。學生通過交流、討論,得出了這樣的猜想:摩擦力與材料和重量有關系。這樣,我通過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體驗,對科學知識進行了合理大膽的猜想,有力地促進了學生探究活動的順利開展。
三、開展有效的科學實驗,確保學生探究質量
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探究是學生獲取知識、檢驗猜想與假設的重要手段,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科學興趣和科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小學科學教師要重視學生實驗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組織學生開展科學實驗,來確保學生的探究進程能夠順利高效地推進。
例如,在學習《誰能傳播聲音》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我就引導學生通過科學實驗,來驗證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猜想,并確保學生的探究進程能夠順利進行。在課上,我讓學生通過實驗來驗證空氣傳播的條件。第一個實驗:聲音在水中傳播。把一個定時鬧鐘裝進密封袋里放在水槽中,請學生把耳朵緊貼在水槽上來傾聽聲音,以此來證明液體可以傳播聲音。第二個實驗:聲音在空氣中傳播。我提前用一只50毫升的大注射器、音樂賀卡上的聲光發(fā)生裝置、漆包線和凡士林制作好了一個實驗器材,通過推拉活塞來注入或排出里邊的空氣,然后讓學生聽音樂聲音的強弱變化,來證明空氣能夠傳播聲音。(由于此實驗器材制作需要時間,有一定難度,所以沒有讓學生制作。)第三個實驗:聲音能夠在固體中傳播。讓兩名學生分別站在桌子的兩端,一名學生敲桌子,一名學生耳朵緊貼桌子能夠聽到聲音,證明了聲音能在固體中傳播。這樣一來,學生通過實驗驗證了科學知識。為了能夠確保學生更進一步地探究這一知識,我教給學生用線和銅線來分別制作土電話,并通過拉直銅線和彎曲銅線來讓學生觀察、對比實驗,從而深刻理解不同材質制作的土電話以及相同材質不同玩法制作的土電話通話效果都不相同。這樣一來,確保了學生的探究活動得以高質量完成。
總而言之,小學科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效地運用探究式教學來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探究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地探究科學知識,并在獲得基本科學知識的同時,能夠掌握科學探究的技能和方法,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為今后的深入學習和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青島寧夏路小學 ?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