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
教育界曾有言:“授之以魚不好,授之以漁也不好。”也就是說,直接傳授知識給學生不是好的方法,親自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也不好。最為重要的還是讓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學習探究,讓學生在親歷活動的過程中自主獲得學習經驗、知識與多種能力。這些知識是學生的理解所獲,這個能力是學生的自悟所得。因而,在這樣的教學之下,教師也只是看著學生慢慢成長的引路人而已。在學生失敗時給予鼓勵;在學生走入誤區(qū)時給予引導;在學生成功時給予更大的激勵。
在小學階段,語文是一門重要的語言工具。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語文具有很好的語言環(huán)境和語言基礎,所以小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完全可以聯(lián)系自身的生活語言,實現(xiàn)語文知識學習的生活化與自主化。同時,語文學科對于小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實踐性與應用性,完全可以讓學生進行語言交流的具體運用,這樣便能實現(xiàn)語文學習的主動性。因而,在小學語文知識的學習中,語文教師要能夠聯(lián)系學生的語言實際生活和具體的實踐環(huán)境,逐漸培養(yǎng)小學生進行自學的能力。培養(yǎng)小學生進行自學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趣味性教學,培養(yǎng)學生進行自學的興趣
一般的教學方式偏重于語文知識的講授與傳遞,不太注重學生的認知特點,這樣也便不利于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近年來,隨著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新的課程教育教學理念也在不斷地豐富著語文教師的思想,激勵著教師研究語文課堂,依據(jù)學生的年齡與認知特點進行創(chuàng)新性教學。因而,在如今的小學語文課堂上,給學生呈現(xiàn)的是多彩多姿的藝術性課堂,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然而,培養(yǎng)學生語文自學興趣的方式又在哪里呢?當今,小學生進行語文自學的能力不容置疑還需要進行培養(yǎng),從自學的興趣激發(fā)入手。比如,在學習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時,我在課后讓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讓學生能夠在課外感受到欣賞課本劇的快樂,更多的則是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品悟語文,懂得寓言故事帶給我們的啟示。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自然感受到了語文知識世界的無限魅力。學生在課本劇欣賞的影響之下,紛紛查找中國的寓言故事進行閱讀,極大地培養(yǎng)了學生自學的興趣。
二、科學性指導,培養(yǎng)學生形成自學的習慣
在實際語文教學中,并非每一課都能帶給學生無限的樂趣,比如說明文、散文類的課文,因而,語文教師還要能夠對學生自學進行科學性指導,有意識、有目標地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根據(jù)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我認為有以下幾種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一是抓好課前的語文預習。每次新課之前教師都要設計好預習單,引導學生有目標地自學語文課文,從中依靠自己的能力實現(xiàn)字詞、語句、篇章的初步感知,找出疑惑,從而為新課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二是促進學生在課后進行有效的復習。復習語文課堂上所抄記的知識,及時地理解與記憶這些知識點,并能很好地完成老師在語文課堂上所布置的作業(yè)。三是在課后提升自己的語文情感。這就需要學生在課后進行很好的語文閱讀與品悟,養(yǎng)成良好的課文閱讀與課外思考的習慣。讓學生能夠在課外有目的地閱讀一些語文課外書籍,并在閱讀中摘抄優(yōu)美的詞語、精妙的語段,寫下自己的閱讀感悟。長期堅持,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必然能得到提高,自學習慣也便能夠逐漸養(yǎng)成。
三、濃厚的氛圍,促進學生的自學能力提升
俗話說:“環(huán)境能夠造就人。”的確,小學生的語文自學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好的氛圍自然能夠影響學生,使其自覺地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主動地為他們營造好的自學氛圍,讓學生能夠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例如,在讓學生學習《三字經》《百家姓》《唐詩宋詞》時,每天可以選擇比較適宜的時段播放這些相關內容的音樂歌曲,不給學生增加學習負擔,也不給學生一定的目標,只需要讓孩子在音樂聲中能夠自然得到熏陶。長此以往,學生也便能夠背誦上來,甚至留下了永遠的記憶。再比如,班級中可以開放自由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將自己喜愛的書籍帶到學校,推薦給同學,讓學生互相借閱書籍,并交流自己的閱讀感想,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互動氛圍。總而言之,語文教師要能夠創(chuàng)新思想,利用可能利用的機會,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以濃厚的氛圍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進行語文學習。
新課程改革之下,對于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在進一步強化,《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對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因而,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領作用,積極思考,開拓創(chuàng)新,在小學生的語文學習中不斷優(yōu)化引導措施,整合有效途徑,從最大限度上鼓勵學生進行語文自學。同時,小學語文教師還要與學生進行及時的交流探討,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和能力提升情況,以新課程標準的語文培養(yǎng)目標來要求學生,從而更好地實施語文教學,提升語文教學效益。當然,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語文教師要能夠堅持不懈,在長期的培養(yǎng)過程中探究做法、獲得更多寶貴的經驗。
【作者單位:泗陽縣雙語實驗學校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