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近幾年來,食物中毒、踩踏、溺亡、校園傷害等學校安全事故頻頻發生,造成了很多無法挽回的嚴重后果。這主要是由于小學生缺乏安全自救能力,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就要逐漸滲透自救方法,降低安全損失程度。本文針對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自救方法的滲透進行分析。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對體育教學內容標準也有了四大分類: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在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中向學生逐漸滲透自救方法,既可以增強學生的體質和體能,還能夠讓學生懂得在任何危險情況下進行安全自救。
一、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存在的安全教育問題
(一)學生缺乏安全意識
由于小學階段部分學生的安全意識欠缺,表現在體育課堂中同學之間相互打鬧、體育活動或者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逞強好勝、課中沒有遵守體育課堂常規,是引起不安全的隱患。
(二)體育器材管理制度缺失
部分學校的體育場地器材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少數學校沒有專門的體育場地、器材設施管理員,讓體育教師輪流負責看管,導致體育場地器材安全管理出現漏洞,對一些體育器材設施老化、損壞沒有及時檢修和維護而引發傷害事故。
(三)體育教師的責任心不夠
部分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對安全的常規教育不夠重視,主要反映在對學生的著裝等方面沒有嚴格要求,埋下了安全隱患。
(四)安全教育缺乏
現階段小學學校安全教育,還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特別是體育安全教育,缺乏完善的內容體系,不利于體育安全教育的全面開展。
二、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自救方法滲透的重要性
(一)增強學生的自救意識
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授給學生基本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更要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終身鍛煉習慣和意識,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也要體現出以人為本、珍惜生命的意識和目的,要教會學生掌握基本的自救技能和生存方法,強化學生的自救意識。
(二)掌握一定的自救方法
小學的生命安全教育都過于重視理論,而小學生正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思維理解能力不夠高強,如果缺乏實際的演習訓練,很多學生在遇到困難或者危險的時候,就會缺乏自救或者互救的能力。在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也經常會遇到一些危險或者意外事故,如果在沒有醫護人員的情況下,危險的概率就會大幅上升。因此小學生掌握一定的自救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養學生面對災害時的情緒穩定能力
教育的本質就是為了人的生命質量而進行的社會活動,是建立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之上。教育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還要與學生進行心靈和情感上的溝通交流。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環境也日趨復雜,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在逐漸下降,面對困難和挫折時的抵抗能力也在下降。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授學生基本的自救方法,就可以培養學生面對災害時的情緒穩定能力,遇到危險和困難不慌張,保持淡定的心態。
三、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自救方法滲透的策略
(一)滲透自救理論知識
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收集和歸納有關于自救的知識內容,然后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為學生制作成形象豐富的課件,呈現在學生面前。當學生遇到不懂的知識內容時,教師再給予講解,然后讓學生結合自身所學的知識,在課堂上進行演示訓練。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其他方面,掌握學習更多的安全知識,確保自身安全。
(二)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在生活自救中的應用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會涉及隊列隊形、技巧、球類、跑步、投擲等內容,教師可以在教授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還要學會靈活運用,用來解決自身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教師還要不斷積極探索,勇于鉆研,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自救知識內容,進行不斷整理和歸納,讓學生運用到生活中的自救和逃生中。
例如前滾翻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運動技能,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認真學習。在遇到危險時,就可以通過前滾翻來避免自身受到更大的傷害。障礙跑也可以使學生在逃生或者自救過程中,降低危害的系數。
(三)在教學中運用情境模仿練習
課堂上的教學內容終究是理論化和單一化的,因此教師在體育課堂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還可以運用情境教學的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模仿練習中。
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可以設置地震、火災等情境現場,讓學生將自己所學到的技能運用到實際的逃生自救中。在火災中,學生可以通過匍匐前進、跳躍或者穿越障礙等,進行自救或者互救。
(四)組織自救競賽活動
組織自救競賽活動也是身體自救方法的一種有效措施,畢竟體育教學中運動競賽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形式。教師可以利用體育課堂教學時間,定期為學生組織自救競賽的活動,讓學生將競賽和自救有機結合在一起,掌握更多快速有效的自救方法。
綜上所述,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滲透自救方法,可以讓學生逐漸重視生命健康與安全,讓學生掌握更多高效自救的方法,保障自身的生命安全。
【作者單位: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小學江蘇】